第二一五六章 我行我素(1 / 2)

寒門狀元 天子 2351 字 2021-01-18

張永說的事情,讓沈溪產生一定顧慮。

張永的看法或許不是孤立的,許多人或許也會有同樣的想法,一旦傳到陛下耳中,必心生疑慮。本來陛下對出兵之事就沒多少決心,受此影響肯定會越發謹慎,出兵速度也就越慢,到那時我這路人馬恐怕真會成為孤軍

就在沈溪想事情的時候,雲柳回來了,帶來了塞外韃靼人的動向。

大人到大同後,韃子主動避開了大同關隘,把注意力放到了三邊偏關和宣府一線,多處邊塞均受到韃靼騎兵襲擾。到目前位置,各邊塞尚未有淪陷或傷亡的消息傳來,也未有戰功上奏,這意味著沒有斬殺或者俘虜韃靼人的情況,故此也就無法獲悉有用的情報。

沈溪笑了笑:指望韃靼人給我們提供情報不太現實,我估計襲擾邊塞的是韃靼王庭派出的偵騎,數量不多,目的是刺探大明的虛實,許多消息甚至可能是我戍邊將領虛報在沒有確定大明進攻路線之前,韃靼人不太可能會大舉用兵。

雲柳道:大人還是按照之前的出兵計劃行動

當然。

沈溪毫不猶豫地道,定下來的東西就不要輕易改動,這次上奏給陛下的奏疏中,行軍路程和每天行進速度都已列好,一切按部就班執行即可如果這樣還不能成功,那只能說大明不配享有勝利的果實。

大人是否預期太高了點兒呢以卑職查到的情況看,三邊偏關以及宣府都沒有兵馬調動的跡象,似乎都在等候陛下的聖旨就算以最快的速度傳達,陛下的聖旨怕也要等十天半月才能傳到偏關以及三邊,那時各路人馬再集結可能會導致各部脫節嚴重,進退失據雲柳擔心地道。

沈溪一抬手:這個問題你不需要考慮,辦好分內的差事,查清楚我軍行進路線上韃子動向即可。

是。雲柳俯首領命。

大同巡撫衙門,崔岩收到宣府巡撫楊武的信函,密切關注沈溪的動向。

楊武跟崔岩關系莫逆,兩人是商定共同進退的盟友,這次投奔張苑,也是楊武一力促成。

大人,聽說沈大人已准備領兵出塞,這幾天他麾下兵馬調動頻繁,還大肆從民間搜集馱馬,一萬多人的隊伍居然裝備了三萬余匹牲口,從他們籌備干糧的情況看,初十前應該就會出兵

巡撫衙門專管錢糧的師爺前來奏稟。

崔岩氣鼓鼓地道:如果不是那臭女人突然失蹤,何至於事到臨頭連個能探聽消息的人都沒有今日聖旨到達大同,沈之厚在北校場召集將領開會,估摸著就是商討如何回復陛下之前沈之厚確實打算初九出兵,不過現在陛下突然來信詢問計劃,可能會臨時調整,提前或者延後都有可能。

師爺聽到後有些詫異,請示道:大人可有針對性地做出安排

怎么個安排法你能跟沈之厚這樣蠻橫無禮的人斗他乃是當今帝師,又是此番用兵的三軍副帥,誰能斗得過他崔岩黑著臉說道,之前本官已嘗試過,此人油鹽不進,非常不好相處,所以才把寶壓到司禮監張公公身上所以還是看張公公如何決斷吧

師爺一臉擔憂:大人,就怕這位沈大人臨走前會整出什么幺蛾子來在下查過沈大人的為官履歷,在百姓中固然是有口皆碑,走到哪里都能造福一方,有萬家生佛之美譽,但在貪官污吏眼中卻跟活閻羅無異,有多名布政使知府落馬甚至被他當場斬殺的例子,就怕大人您

崔岩怒目相向:你這話是什么意思你指責本官是貪官污吏

小人絕無此意。

師爺傻眼了,直接跪在地上,小人只是想說,這位沈大人對政敵從來都不會心慈手軟,現在他或許忌憚大人手上的權力,隱忍不發,但不代表他臨走前不會來個雷霆萬鈞,拿大人的人頭來祭旗。

崔岩抬起一腳就踹在師爺身上,將其踢了個仰八叉,隨即破口大罵:本官是讓你有話直說,但也沒讓你胡說八道,沈之厚真的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取本官人頭祭旗虧你想的出來,他就不怕引發大同內亂再者,本官在巡撫衙門不出去,看他怎么殺

師爺翻身跪在地上,不敢再出言亂揣測。

崔岩仔細思索,慢慢冷靜下來,道:不過你說的也有道理,那沈之厚行事素來沒有章法可循,萬一他蓄意吊著本官,讓本官放松戒備,然後暴起發難嘶最好能多派些人手盯著他,一旦有什么風吹草動,本官也可預作防備可惜啊,有了之前的事情,再想派人安插在他身邊獲取情報沒那么容易了。

小人定會妥善安排。

師爺恭敬地道,小人會努力嘗試拉攏沈大人身邊的人就算沈大人軍令再嚴,還是有人偷跑出來,尤其那些中上層軍官,兜里有錢,時常光顧城中花街柳巷,卑職可以賄賂這些人,從他們口中探知消息

罷了,本官尚不需要這種手段,你只管派人盯著他的臨時行轅便可,再就是向外透露,本官染病在身,亟需靜養,從今日起不再見客。等沈之厚走了,本官再出面,派人接管城防。崔岩說完,徑直往內堂而去。

崔岩怕了。

但凡了解沈溪品性的人,都知道這是個眼里容不下沙子的主,這也是崔岩和楊武等人從開始就不敢真心投靠沈溪的根本原因所在。

官做到督撫這個份兒上,上升空間已經很窄了,需要顧慮的地方很多,沈溪明顯不想當權臣,如此也就不會結黨營私,很容易把他們這些有污點的官員拿來當祭品。

還有就是戰爭結束後沈溪這樣的權臣是否還能得到皇帝的器重,存在巨大的疑問。兔死狗烹的例子太多,沒人願意把身家性命壓在一個職務經常變動的文官身上,反倒是得寵的宦官有著近水樓台的優勢,往往可以執掌權柄很久,因此投靠宦官更容易讓自己進入權力核心。

此時三邊總督衙門,有一人也對沈溪投以高度的關注正是內閣首輔謝遷

謝遷到延綏後,天天拉著王瓊詢問軍政事務,交換意見。

因為謝遷地位和資歷太高,王瓊不管怎樣都要賣他個面子,所以更多的時候都是謝遷在說,王瓊傾聽。

如果宣府那邊遲遲不下聖旨,出兵之事可能會延緩,之前朝廷制定的作戰方略中,延綏兵馬只是配合行動,不宜過早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