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五一章 不方便(1 / 2)

寒門狀元 天子 3429 字 2021-01-18

張苑自然明白沈溪話里的意思。

你覺得自己做了一件干凈利落的漂亮事,但最後源頭卻會追究到我身上,矛盾也會被進一步激化。

張苑道:「沈大人,您若是對那些胡攪蠻纏的官員不滿,為何不親自動手想必您早知道,這件事若陛下知道後,絕對不可能會坐視不理!」

張苑開始為自己辯解,他明白現在的沈溪開罪不起,只能盡量弱化自己在這次事件中起到的作用。

沈溪眯著眼道:「我不出手,不代表我會容忍他們,我只是不想把激化矛盾,即便陛下知曉,也不可能將所有人下獄,而你現在所為,就是在為我樹敵……張公公,真是感謝你為沈家著想。」

張苑聽到這話心里不由怵,他自然明白沈溪可不是什么誠心相謝,完全是在諷刺他。

他心里嘀咕:「你自己不辦事,我幫你把一切辦妥,你還怪我哼哼,要不是我,那群人說不定已經開始沖擊你的府宅,你現在是翻臉不認人!」

即便心里有所不滿,但張苑還是老老實實行禮:「沈大人說的是,咱家做事疏忽了,但既然人已經抓起來,那事情也就已經定下。先好好教訓他們一下……哪怕不動刑,也讓他們在牢房內冷靜幾天,您看……」

沈溪沒有回答,直接道:「張公公還是想想怎么跟陛下交待此事吧……不送了!」

沒等張苑說完,沈溪便已直接下達逐客令。

張苑一怔,隨即意識到現在應付沈溪實在太難,他搖頭輕輕嘆了口氣:「咱家做這一切,可都是為了沈家啊!」

話說得漂亮,但其實他出於公心還是私心,誰都知道。

張苑以司禮監掌印之身回到京城,自然需要立威,而眼前就是重振雄風的好機會,這幾乎就是殺雞儆猴,讓旁人不敢再對他說三道四。

……

……

張苑將到沈家鬧事的人全部捉拿下獄,這件事並沒有傳到朱厚照耳中,因為皇帝還在例行的吃喝玩樂中,根本顧不上豹房之外的事情。

不過在眾多目睹者口口相傳的情況下,短時間內京城便傳得沸沸揚揚,尤其是那些下獄官員的家屬,第一時間就得到消息,趕緊找人去找同僚和上司疏通,消息擴散得很快,在那些忠直大臣眼里,這大肆抓捕大臣的舉動儼然就是當年劉瑾所為所為的翻版,唯一的區別就是劉瑾沒有說直接把人下到大理寺監獄,而是下於詔獄。

前面說過,詔獄是直接對皇帝負責的牢房,看起來艱險,錦衣衛抓人時下手可以不分輕重,但只要皇帝一句話,就可以無罪釋放;而下到大理寺牢房,等於說案子上升到了律法層面,必須有個定論。

在大多數朝官看來,此舉非常不合規矩,給出了攻訐張苑、沈溪乃至皇帝本人的借口,官員可以以此事是否合法上疏理論,而謝遷也會堅定地為李夢陽等下獄官員說話。

事態正在展,入夜後有大批官員奔走傳告,許多大臣選擇明哲保身,不加理會。

謝遷府上,戶部尚書楊一清登門告之情況,方才知曉。

「……張苑做事道理上說得通,他奉皇命辦差,理所應當。那些人去沈家鬧事,或許之厚可以放任不管,陛下知曉後又怎會坐視不理看起來是在反對之厚,但更是在反對陛下的決定!」

謝遷語很慢,似在分析問題,但楊一清聽過後便意識到,謝遷並沒有一味埋怨沈溪,而將矛頭對准了皇帝和張苑。

楊一清心道:「謝閣老之前跟張公公的關系不是很好么為何這次張公公回來,態度跟以往迥異,甚至昨日還當面跟謝閣老頂撞」

很多事,可以從表面看出來。

楊一清昨日也參加了奉天門外舉行的朝會,自然看出張苑對謝遷的冷漠,這讓楊一清大惑不解。

因為張苑倒台前,跟謝遷的關系還算密切,張苑能力有限,使得朝中大部分事務都是由謝遷的意志決定,所以當朝中人知道張苑重新為司禮監掌印後,還是放心的,就在於覺得謝遷能控制張苑,朝局會朝著對文官集團有利的方向展。

但誰都沒料到,張苑公開露面的第一天,就給謝遷來了個下馬威,在皇帝面前絲毫也不給謝遷面子。

那就讓人不得不聯想,這次張苑回來後充分吸收了以往的經驗教訓,不再跟謝遷站在一道,極有可能已轉投沈溪。一旦內閣輔無法影響司禮監掌印,在皇帝那里也沒有好印象,意味著謝遷時代即將終結。

楊一清道:「沈府門外被抓捕的官員下的是大理寺獄,來之前,在下打聽過情況,得知這些人下獄後並未得到虐待,張公公先進沈府求見沈尚書,而後回豹房通稟,目前沒有進一步動向。」

謝遷皺眉道:「若再有消息傳來,大概就是用刑了。應寧,你趕緊去跟大理寺那邊打招呼,千萬不能讓張苑的人亂來。」

楊一清為難地道:「謝閣老,張公公是領了皇命過去,要阻止他行凶很困難……陛下態度不明,若決意大興牢獄,對那些被捕的官員來說下場會很凄慘!」

謝遷道:「老夫這就去三法司走一趟,總歸你先盯著,咱們分頭行事吧。順帶跟刑部尚書張元瑞說一聲,不管他作何,都趕緊到刑部衙門坐鎮,事情不能拖過今晚。」

楊一清見謝遷緊張起來,他也感到事情緊急,當即行禮領命:「是,謝閣老。」

謝遷嘆道:「本不過只是請命,卻落得如下場,可悲可嘆……算了,三法司那邊我派人去知會一聲即可,老夫打算去豹房看看……若是能直接面聖固然是好,不然也希望找人跟陛下提及,這件事錯在老夫,而不在那些朝中清流身上!」

楊一清感覺到謝遷心中的糾結,甚至可以說這位輔的想法已開始生混亂,先說要去三法司衙門,但或許是意識到去了也無濟於事,內閣大學士說到底只是皇帝的秘書,絕不可能干涉皇帝的決定,所以才會想到去豹房面聖。

楊一清道:「是否跟之厚打聲招呼」

謝遷一怔,然後搖搖頭:「不必了,這件事因他而起,暫且不管他。他想做什么便做什么吧!」

「這……」

楊一清不是很贊同謝遷的想法。

這件事因誰而起,自然要以誰來結束,若沈溪去面聖的話效果會更好,只要沈溪「寬宏大量」,不計較那些人的罪過,還跟朱厚照據理力爭,皇帝也不會不近人情,但現在謝遷不想勞動沈溪,那在楊一清看來只有一種可能:

「謝閣老是想用這件事,來打壓沈之厚在朝中的聲望,繼而讓沈之厚這個兩部尚書變得孤立無援。」

想到這里,楊一清懊惱不已:「之厚到底非奸邪之人,在今日的事情上他保持了極大的克制,為何朝中那么多人偏偏要去針對他不應該勸說陛下更為直接」

……

……

謝遷覺得沈溪馬上要變成孤家寡人,卻未料自己先成了孤家寡人。

何鑒致仕後,連個通知他朝中事務的人都沒有,若非楊一清當日告知他情況,他可能要到第二天才能得悉。

哪怕在這件事上顯得很支持他的楊一清,似乎也並非完全站在他這邊,覺得謝遷跟朝中一些人太過魯莽武斷。

這會兒或許只有李夢陽等原本為謝遷瞧不起的年輕後生,或者說朝中清流,才會站在謝遷這邊,而且堅定不移。

謝遷不管別的,先去豹房試著面聖求情,或者說據理力爭。

至於楊一清,出門後卻開始碰壁。

刑部尚書張子麟不會因此事見楊一清,因為張子麟根本就不是謝遷一系的官員,在劉瑾案中,張子麟為刑部侍郎,跟他的前任刑部尚書劉璟一樣,險些被謝遷定性為閹黨,全靠沈溪力挺才過關,進而接過刑部尚書的職務。

此前張子麟不得不跟文官集團站在一道,但沈溪回朝後,他便開始重新選擇自己的立場,如今風顯然不是往謝遷這邊吹的,張子麟就算不站出來公開支持沈溪,也不會冒著極大的風險幫謝遷做事。

至於大理寺卿張綸和左都御史洪鍾,想法基本跟張子麟一樣。

你謝遷得勢的時候對我們不依不饒,總是拿閹黨的事情來作為打壓朝官的手段,連皇帝都不計較,你謝遷卻糾纏不放,現在出了事你倒想我們來幫你

楊一清求見張子麟和洪鍾不得,最後只能去大理寺卿張綸府上拜訪,張綸倒是沒有拒絕會面,只是見面後便不耐煩地抱怨:「我說應寧啊,這會兒都已入夜,什么案子不能等到明日再說」

楊一清嘆道:「那么多官員下獄,這可是朝中頭等大事,人在關押在你們大理寺的牢房里,你作為寺卿,能坐視不理」

「不能這么說。」

張綸一臉回避之色,「人是陛下派錦衣衛抓的,不過是暫時關在大理寺獄中罷了,後續還不知道怎樣,就算我想做什么也不可能啊!要不這樣吧,你去衙門那邊找一下宗獻,現在刑獄之事歸他管,你找他去!」

張綸不肯出手幫忙,但官秩上他不及楊一清,大理寺卿為正三品,而楊一清作為六部尚書為正二品,且楊一清曾以三邊總督負責西北軍務,入朝後聲望遠在他之上,加之戶部掌管著中樞到地方衙門的錢袋子,他不好得罪,於是推到手下身上。

張綸說的「宗獻」,是大理寺少卿全雲旭的表字,此人乃弘治十五年進士,正是負責接收李夢陽等人下獄的當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