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四六章 無須理由(2 / 2)

寒門狀元 天子 3337 字 2021-01-18

本來沈溪要挽留惠娘,卻見惠娘態度堅決地搖了搖頭,「妾身就不多留了,告退。」

隨即,惠娘聘婷施禮,退出賬外,讓沈溪好不懊惱。

……

……

弘治六年,劉大夏治理黃河,采取遏制北流、分流入淮的策略,於黃河北岸築太行堤,自河南胙城至徐州長一千余里,阻黃河北決,迫使南行。在黃陵崗以下,疏浚賈魯舊河,分泄部分黃水出徐州會泗河,使得黃河主流繼續由渦河和潁河入淮,經洪澤湖、雲梯關入黃海。

此時河南歸德府和山東兗州府多以黃河為界,所以沈溪所部渡過黃河,便正式進入河南地界。

此時馬中錫統率的西路軍勢如破竹,接連掃盪北直隸廣平府、大名府內叛軍殘余,沒費什么力氣便自衛輝府進入河南境內,目前已推進至鄭州以南的新鄭。日前馬中錫派人前來傳信,說是賊寇希望跟朝廷講和,提出一系列接受招安的條件,透露出他們不想戀戰、准備回鄉務農的想法。

沈溪升帳議事時將此事告知軍中上下,將領們聽了都很不忿。

雖說沈溪跟朱厚照定下的策略,是以招撫為主,軍事行動為輔,但對於一般將領來說,這次追隨沈溪南下,當然希望在平叛戰爭中有所建樹,如果就這么把賊寇招撫,等於說他們竹籃打水一場空。

「……大人,賊寇窮凶極惡,早已習慣劫掠為生,現在他們迫於形勢接受朝廷招安,誰知將來何時會反叛」胡嵩躍激動地說道。

在這問題上京營跟邊軍的立場完全一致,在場所有將領全都出言附和。

宋書道:「大人,咱出兵以來只跟賊人打了一仗,此時貿然談招安,只怕養虎為患。」

中軍大帳內鼓噪聲響成一片,所有將領都爆發了,一個個渾然不顧這是在沈溪面前,直接將心中想法和盤托出,完全未顧忌這是否是他們應該思考的問題。

沈溪一抬手,大帳內立即安靜下來,但絕大多數人的內心都躁動不已,沒人願意就這么休兵。

沈溪道:「你們顧慮什么,本官很清楚,你們中很多人希望靠殺賊建功,本官沒有阻攔你們進取,但也要看清楚形勢。」

仍舊沒人說話。

沈溪再道:「一切都要顧全大局,此番南下並非只是為了平中原之亂,西南之地還有土司叛亂,沿海也有倭寇作祟,本官會帶你們一步步平定,後面有大把立功的機會。」

劉序苦著臉道:「沈大人,這不一樣吧殺倭寇還有土司,能跟平中原叛軍相比嗎」

沈溪打量劉序,問道:「有何不同難道消滅中原地方盜寇,你們的功勞會更大你們是軍人,要聽從號令,而不是在這種關系大局的問題上自作主張!」

當在場之人發現沈溪臉色陰冷,不敢再發表見地,都知道沈溪這會兒動怒了。

連平時話很多的唐寅都站在沈溪身旁,默不做聲,好像事情已蓋棺定論,也就沒有人出言頂撞,好像招安之策就此定下。

沈溪再道:「不過……賊寇提出招安,在本官看來只是緩兵之計,他們想尋找我們各路人馬的破綻,找到突破口。不過他們中大多數人不過是普通百姓,罪不至死,本官不會趕盡殺絕,現在要等朝廷進一步指示……接下來兩日,我們先進兵歸德府城,幾時再出兵,等候命令!」

「是,大人!」在場將領全都領命,雖然心中有些想法,卻輪不到他們來干涉沈溪乃至皇帝的決定。

……

……

招安之事,並非沈溪主導。

叛軍不敢直接投降沈溪,便找一向對叛軍寬厚的馬中錫,由馬中錫跟朝廷談,但顯然這是欺負馬中錫過於仁慈,叛軍有很大可能一邊假意歸降,一邊轉移人馬,伺機跟朝廷兵馬決戰。

誰都不會覺得自己一定弱人一等!

叛軍在中原興風作浪,連曾領軍平定中原響馬有功的胡璉此番都折戟沉沙,賊寇想當然地覺得他們的人馬比朝廷軍隊更為精銳,此時談招安,更像是敷衍和推搪,必須要在戰場上以絕對優勢讓賊寇膽寒,招安才具備可行性。

升帳議事結束,兵馬原地駐扎。

歸德府周邊未有大批賊寇活動的跡象,沈溪基本沒有考慮遭遇夜襲的可能,但軍中准備工作非常完備,唐寅到中軍大帳時,沈溪仍舊拿著地圖,不過這次沒有寫寫畫畫,只是在看著什么。

「沈尚書,營防已布置好,明日一早動身,中午左右便可抵達歸德府城城……已提前派人去商丘縣城通知地方官員,讓他們做好迎接大軍入城的准備。」唐寅道。

沈溪點了點頭:「很好。估摸再有幾天,河南巡撫胡璉便會帶領兵過來跟我們匯合。」

唐寅道:「真要先休兵,等候朝廷招安的御旨下來現在咱們到了河南境內,這里是中原叛亂的重災區,周圍有好幾個縣城為叛軍占據,就這么放任不管的話,就怕平民百姓要遭殃。」

說話間,唐寅帶著一種悲天憫人的情緒,想要勸說沈溪領兵繼續跟叛軍交戰,跟軍中將校的態度無異。

沈溪笑了笑,問道:「怎么,伯虎兄也覺得自己軍功太少,要靠這一戰來為自己積攢功勞」

「沈尚書莫要言笑。」

唐寅面色有些尷尬,「叛軍猖獗一時,河南地方被他們踐踏得不成樣子,這里距離中都鳳陽不遠,如果咱什么都不做,駐步不前的話,朝廷恐怕會有人說三道四,影響沈尚書的清譽。」

沈溪笑著搖搖頭:「不會,朝廷現在是謝於喬主事,他會壓下所有對我不利的言論,因為招安之議正是他一力主張,他總不會自己打自己的臉吧」

唐寅皺眉:「謝閣老跟沈尚書之間素有嫌隙,此番一定會站招安的立場朝廷各路大軍都到了河南和山東腹地,不趁機將叛軍消滅的話,日後恐再難尋覓如此良機……還不如全殲敵軍,來個一了百了,圖個耳根清靜。」

沈溪放下手中的地圖,神色輕松,「如果朝廷決心以武力解決問題,自然會有聖旨到來,否則我們只能按照出征前制定的戰略,暫時留駐商丘隔岸觀火……總歸幾天內便會有消息傳來,不需你我擔心。」

說到這里,沈溪站起身來:「時候不早,你我該回去歇著了,明日抵達歸德府城,正好可以整頓一下兵馬,為接下來的戰事做准備!」

……

……

京城內,有關馬中錫上奏招安的奏疏到了內閣,謝遷作為首輔大學士第一時間得知此事。

內閣四位輔政大學士都在文淵閣,謝遷坐在當首的位置,梁儲、楊廷和一左一右看著謝遷,等候指示。

至於靳貴,則在旁邊靠窗的位置埋頭處理公文,沒有參與這次討論。

「……各路人馬齊聚中原,此前只爆發小規模交戰,馬侍郎那一路兵馬雖然號稱勢如破竹,但其實只是清繳零星叛軍,加起來恐怕連五百人的戰果都沒有,叛軍主力一直保持克制……」

楊廷和對中原的形勢非常清楚,見到謝遷在看奏疏,便在旁做出解釋。

謝遷看了很久,將奏疏合上,抬頭道:「沈之厚那邊沒消息傳來」

楊廷和搖頭:「之前他向陛下上過密折,具體內容不知,對於招安還沒表態,只是聽說他已率領人馬進入河南,這會兒已過黃河,叛軍主力已退縮至汝寧府、南陽府和汝州之地,更接近馬侍郎所部。」

謝遷有些不耐煩,擺擺手道:「從一開始就准備跟叛軍講和之人,有何臉面主持招撫大計中原賊寇數十萬,馬天祿對其毫無威懾力,所以他才會從一開始便主張招安吧」

顯然謝遷對馬中錫打從心眼兒里瞧不起。

馬中錫領兵出征,卻遲遲不跟叛軍交兵,期間跟叛軍頭目各種互動,現在連招安之事,也是叛軍主動向馬中錫提出來,讓謝遷覺得馬中錫此人不僅能力不行,還越俎代庖。

你馬中錫不過是朝廷臨時派去平亂的,又不是各路兵馬統帥,為了突顯存在居然越過沈溪這個上司,一手主導招安之事,難道朝廷是由你做主的么

梁儲見謝遷態度不善,不由道:「現在是等之厚的意思,還是跟司禮監那邊打招呼最好能直接面聖,向陛下提出平亂之策。」

「面聖……還是算了。」

謝遷底氣稍顯不足,「讓司禮監的人去跟陛下提吧,陛下多半要聽從沈之厚的建議,這一戰老夫答應讓沈之厚自由發揮,不想多加干涉!就是這平亂之事……」

謝遷似要提什么,卻欲言又止。

梁儲識相地沒有問,楊廷和卻堅持問道:「謝閣老在擔心什么」

謝遷搖頭,故意跳過這話題,繼續道:「老夫的意思,是在票擬上別提太過尖銳的意見,建議走一步看一步,叛軍主力尚未消滅,如此便接受招安太過草率,還不如等交兵後有了結果再定。」

楊廷和無法理解:「到那時,怕是叛軍不會輕易接受招安,朝廷兵馬也會進一步出擊,雙方水火不容……總而言之,現在不談,以後便沒機會了。」

謝遷未置可否,梁儲則開解道:「謝老的考慮也是綜合各方面的情況,現在談招安的確為時尚早,介夫別勉強,咱就按謝老的意思來,至於前線具體事項,之厚會有分寸的。」

「他……」

楊廷和對沈溪一直心存偏見,但現在謝遷和梁儲都這么說,他作為下級,只能嘆了口氣,接受現實。

妙書屋

一秒記住 海岸線小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