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四三章 漏洞百出(1 / 2)

寒門狀元 天子 2670 字 2021-01-18

沈溪對於朱厚照御駕親征之事並不太放在心上,只是派人去跟王陵之和劉序打過招呼,就此不聞不問。

沈溪所有心思都放在改進和建造大船上,他天天泡在船廠,最主要便是跟工匠一起研究蒸汽機,看看如何才能提高蒸汽機的熱功效、熱效率和轉,從而使得船只獲得更大的推動力,提高船的同時,也可加大航程,最後是的遠洋航行成為可能。

當然,沈溪也沒忘記封賞麾下有功將士,逐步把新城周邊新開辟出來的田地分配下去,每個士兵因軍功不同都可以分到十畝到五十畝不等的永業田,原本封閉荒蕪的海疆因沈溪的到來而重新煥生機和活力,得到實惠的將士終於有了留在新城的念頭。

對於普通士兵來說,哪里能讓他們生活得到改善,哪里就是他們的家,或許到新城最初那段時間他們不適應,但眼見一座宏偉的城市在他們的努力下慢慢成型,這里既有穩定的工作,又分得上好的水田,比家鄉那些只能種植高粱、黍米的旱地強多了。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有繼續上戰場建功立業的希望,如此一來就算再思念故土,他們也會掂量一下此時離開是否值得。

本來一些思歸的將士,在沈溪回來後心態生變化,開始沉下心來努力工作。

朝廷同意將軍屬遷徙至新城,還給予免費的屋舍和田地,再加上此番回來後所有官兵的俸祿均晉升一級,只是領軍餉就足夠養活家人,而且新城開設許多工廠,機遇很多,周邊百姓源源不斷往新城遷徙,人氣居高不下,前程可以預期,使得將士不由自主產生一種歸屬和榮譽感。

而沈溪是給他們這種歸屬和榮譽感的最大憑靠,只要沈溪在這里,他們就覺得留下來有意義,甚至連唐寅都這么想。

這幾天時間,唐寅沒有過多詢問有關皇帝近況,他已經認命,現朱厚照不可能完全信任他後,便回歸到以前那種安心做幕僚,每天幫沈溪處理些繁瑣的軍政事務,三點一線的工作狀態。

……

……

南京。

一連數日,朱厚照都躲在古老的皇宮里,沒出來見南京小朝廷的官員和將領,也沒有就下一步軍事行動做部屬。

張永和徐俌對此最著緊,他們都在積極打探宮里的情形,終於等了幾天後,得知朱厚照病情有所緩解,張永逮到機會,通過小擰子穿針引線,進入乾清宮見駕。

張永面聖時,朱厚照正躺在躺椅上,悠閑地拿著本書在看,他仔細端詳幾眼,現是民間刊印的說本。

南京不同於京城,這里百姓對精神生活追求非常高,多年前沈溪刊印的說本就在江南風靡一時,此後江南之地便一直有人做這方面的營生,甚至有人為謀生專門創作這種白話文說本。

一些屢試不第的落魄書生本來很難在這世道求存,但有了這門生意後,很多人以此為業,創作出不少為人津津樂道的說本。

朱厚照久居京城,看過的說本不少,但有一半是由沈溪刊印或者專門為他創作,其他從市面上搜集來的說本故事非常平庸,這幾天他在宮中養病,除了欣賞南戲和雜耍表演,順便看了一些白話說本,雖然不如沈溪寫的那么精彩,卻也能打無聊的時間。

「……陛下,為備戰,南京地方籌措軍糧五十萬石,另調撥帑幣四千萬錢,民夫六萬多人,兵馬三萬余,隨時聽候陛下調遣……」

張永好不容易見到皇帝,認為這是他表現的好機會,說話就像是在講故事,抑揚頓挫,顯得極為生動。

但朱厚照對他說的話根本就不感興趣,依然悠閑地看著說本,連頭都不側一下,顯然是懶得搭理。

張永說了半天,見皇帝不為所動,猜想到朱厚照可能是心有旁騖,不由停下來。

侍立一邊的小擰子沖著他使了個眼色,張永愣了一下,不知是何意。

就在張永站在那兒手足無措時,朱厚照突然放下說本,從躺椅上站起來,打量他一眼:「說完了嗎?」

張永不知該如何對答,支支吾吾:「該說的老奴已說過了,若有遺漏的地方,陛下您只管指出來,老奴必會更正。」

朱厚照漫不經心地揚揚下巴:「寧王謀反這件事,朕老早就聽說過,不過具體內情還是通過你知曉……小擰子對朕說了,你在南京做事兢兢業業,為朕守好江南這一隅之地,幫沈尚書平倭寇也立下功勞,若是這次平息寧王叛亂你也能出力的話,朕重重有賞。」

「謝陛下。」

張永嘴上說著感謝,心里卻不以為然。

他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他想當司禮監掌印太監,畢竟現在他已是司禮監秉筆,對於朱厚照其他的賞賜並沒有看在眼里。

朱厚照打了個哈欠:「有關戰事准備,朕不想一一過問,朕御駕親征這一點不會改變,至於派遣的兵馬數量,一定要在十萬以上,不算民夫……要平叛就要拿出氣勢來!朕回頭會讓張苑和江彬跟你們細談,以後你跟他們對接,不用什么事都拿到朕面前來說。」

張永聽了不由愁,心想:「如此一來等於是我跟陛下間會隔著張苑和江彬,那我以後豈不是永遠都要聽他們的?」

朱厚照一揮手:「趕緊去准備吧,明天召開戰前會議,兵馬不足部分立即補齊……對了,剛才你說准備了多少人來著?」

小擰子在旁補充:「陛下,三萬兵馬,五萬民夫。」

朱厚照非常不滿意:「加上朕帶的兩萬多人馬,最多才五萬大軍,算上民夫十萬人,這怎么夠?一定要調集十萬大軍,如果南京不夠就從別的地方調集,哦對了,江西和湖廣地方人馬不能算在朕軍中,但該調還是要調,各路大軍一起向江西進逼,但最後跟寧王決戰的人只能是朕,他們不能跟朕搶功勞!」

似乎朱厚照對於旁人搶奪功勞之事非常忌諱,以張永想來大概跟平時功勞都歸沈溪有關,皇帝這次不但御駕親征,甚至還要沖鋒陷陣在前,爭取拿下功。

「遵旨。」

張永再次行禮。

朱厚照站在那兒沉思一下,又道:「若是有遺漏的地方朕就讓張苑和江彬跟你說……朕想起來會提醒他們……再者,有關此戰的事不要隨便聽信外人意見,朕說怎么打就怎么打,你們全力配合朕便可。」

張永又琢磨一下,「這意思是要拒絕沈大人出謀劃策?何至於此啊……」

朱厚照說完不停留,轉身去了,小擰子滿含深意地看了張永一眼,急匆匆跟上。

……

……

張永從皇宮出來,立即去見徐俌。

把面聖的情況跟徐俌一說,張永神色間非常為難,苦笑道:「一時間從哪里再籌集五萬大軍?」

徐俌埋怨道:「張公公就不該提什么民夫!都在軍中效力,誰能分得出哪些要上戰場,哪些在後邊辛勞?只要換上軍裝,拿上兵器,看上去不都一樣么?」

雖然張永在軍中當參軍的次數很多,但在一些具體事務上還是很迷糊,跟徐俌這樣長期領軍之人還是存在較大差距。

徐俌一語點醒張永,皺眉道:「若陛下知道民夫披甲,冒充軍中精銳,非降罪不可。」

徐俌搖頭:「說是十萬大軍,幾時真會以十萬規模出征?陛下總不能親自來點數吧?最後落實的還不是我們?真要湊夠十萬人馬的話,這後勤補給會成很大問題,現有的糧草輜重未必夠,甚至連武器都不足,馬匹更是缺少,江南久不經戰事,一時間難以准備齊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