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六章 打擂台(2 / 2)

可是偏偏放在十年後,由「半桶水」的美國佬來拍,就有些「夕陽紅」的味道了。

嚴格意義上來說,原版的功夫之王其實就是美國編導鼓搗出來的,一部面向海外的「功夫愛好者」們拍的娛樂片。

而國外那些自稱中國功夫電影愛好者的fans,基本不區分武俠與功夫,也不區分飛檐走壁與拳拳到肉,「佛山無影腳」與「如來神掌」對他們來說是一樣神奇。

對於「中國功夫」而言,除了李小龍,沒有比李連潔和程龍更具有代表性的「符號」了,但如何將這兩個符號放到一部電影中,角色的正邪、故事的時代、對於「中國功夫」的代表性、交手的時機、場合、招數等等,都得考慮清楚。

除了這些功夫片都應該重點考慮的要素沒有捋清楚之外,整部電影的其他方面,也不能讓人滿意,特別是cg特效,無時無刻都突顯著五毛屬性。

比如,片頭孫悟空「挑逗」一群嘍啰的場景就很令人泄氣,山頭與雲海都很明顯地看出「布景」的味道來。

這也就算了,cg特效是一家韓國公司做的,棒子們的水平也就那樣了,可問題是神通廣大的孫大聖對付這幫小嘍啰,一沒有表現出「橫掃千軍」的牛風采,二也沒有表現出那種「戲弄」的趣味。

尤其是那幾個表現出「猴子意味」的動作,不知是因為李連潔不熟悉猴拳、還是因為那個巨失敗的「大聖妝」的緣故,反正是「雷」得要命,觀眾們在看的時候,估計百分之九十九都馬上起了一身雞皮疙瘩。

至於萬眾矚目、被各大媒體幻想得天花亂墜的「巨星對決」,也非常簡陋。程龍的確是使了「醉拳」,但比起醉拳1&2中的酣暢淋漓來,功夫之王中連招式的完整性都談不上。

可能是出於減輕體能消耗的考慮,許多高難度的腰馬動作都取消了,剩下的只是用手勢和腿腳做些花招。

李連潔的古裝招式,向來以瀟灑舒展著稱,很遺憾在這部戲中完全體會不到,只看到一味斗狠式的猛攻,除了打與被打,就沒有任何讓人驚艷的「妙招」了。

從個角度來看,對這部電影期待萬分的功夫迷們其實挺可憐的,尤其是那些國外的功夫迷就更加可憐了,他們既難以在認識上真正體會到中國功夫的精深,又在感官上分不清銀幕上拳腳的花招與敷衍。

也許,的確沒必要要求已經功成名就的兩位動作巨星「有所突破」,但即使是以「守成」的眼光來看,影片對於中國功夫片一些「符號」元素的表現,也是不充分的。

雖說媒體上不少觀眾反映片中李連潔顯得比程龍厲害,但事實上,反倒是李連潔的優勢沒有表現出來。

在以往的銀幕形象上,無論是古裝還是現代,李連潔始終比程龍更有「靜若處子、動如脫兔」的氣質,這種氣質最形象地表現為他的經典pose。

李連潔之前所扮演的經典形象,都有一個讓觀眾印象非常深刻的pose,這種靜態的、絕對拉風的造型,不僅突出了李連潔本身的帥氣,還借助pose與動態動作之間的停頓與轉換,突出一種武學上「收放自如」的修養,這種修養,是李連潔迥異於其他動作演員的特質。

但是很遺憾,這種特質在功夫之王中看不到。

電影單單刻畫了李連潔沉默寡言、言出必精這一點,卻忘了給老李設計一個絕對拉風的pose。

這樣李連潔在片中的形象就缺乏一個貫穿始終的核心印象,仿佛真的只是一根猴毛,最後也隨著猴毛一起飄飛消失了。

相對應的,程龍的語言與肢體幽默對西方編導而言更容易掌握,所以程龍的形象還算是比較飽滿的。

電影中為了加強李連潔「冷幽默」的效果,甚至想出「撒尿成雨」這招來,無論從哪方面看,都有些突兀。

說到底,功夫之王的最大問題,其實是節奏,動作場景的節奏與影片整體的節奏,都存在單調、分散和缺乏起伏的毛病。

體現在動作場景中,最惡俗的一點,就是慢鏡頭的濫用,導演的用意,可能是為了表現出中國功夫每一個動作都是很美,很神奇。

但是,過多的慢鏡頭,而且表現的都是那些沒什么了不起的動作,不僅顯得很累贅,而且在功夫迷心目中降低了檔次。

另外,在正常鏡頭與慢鏡頭之間轉換的時機方面,影片也做得非常奇怪,它不是制造期待與緊張,而是起到舒緩神經的作用。

但問題是尼瑪這是一部功夫片啊,如果動作鏡頭的節奏不是讓人手心里捏把汗、而是讓人讓人的思維出現突然遲鈍的效果的話,基本上是失敗的。

在電影的整體把握上,編導也體現出希望囊括一切的野心,神話、劍俠、拳腳一起上,穿越、拜師、復仇、浪漫、尋寶一起來。

這個故事,鮮明地表現出「拼湊」的特性,也就是說,編導是先把腦海中要表現的東東一股腦倒在台面上,然後再費盡心思地尋找貫通的線索,而不是先有個中心故事,然後再看這中間可以包含哪些更豐富的元素。

兩種編劇方式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差別不大,但給人的感受、特別是在感受的自然性上,是有很大不同的。

前者或多或少有些「拉郎配」的生硬,後者則往往有「無心插柳」的驚喜。

毫不奇怪的,功夫之王從最初的創意、到中間的實施,都脫不了「應景」和「拼湊」的痕跡,最後結果表現出「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狀態,也就不難理解了。

簡單來說,這部電影給觀眾,尤其是中國觀眾的感覺就是亂七八糟,的確,這部電影的卡司絕對驚人,但是李連潔打程龍,感覺就像關公戰秦瓊,不過好萊塢歷來不按套路打,異形和鐵血戰士就已經你來我往好幾回合了,「很黃」做不到,那就往「很暴力」上靠,這是電影產業顛撲不破的真理。

在國外不討喜,在國內也是罵聲一片,這就是原版功夫之王所遭遇到的真實狀況,中國觀眾對功夫之王的詬病,最集中的就在於片中對中國文化符號的異化上,美猴王大鬧蟠桃會的故事,跟少林寺默僧、耍醉拳的游俠、扔飛鏢的小姑娘雜糅在了一起,再以一個美國青年的經歷勾連在一起,並且通過金箍棒的傳說,搞成了決戰紫金之巔的大雜燴,未免讓中國觀眾們覺得牛頭不對馬嘴。

所以,觀眾們看到李連潔還是當年少林寺的和尚造型,程龍又提起了醉拳里的酒缸,兩人甚至大練螳螂拳和蛇形刁手,基本上就是對二人成名作的一次溫習。

而且,兩人加在一起的表現機會並不多,對手戲那就更是少之又少,程龍在片中撐起了插科打諢、擠眉弄眼的角色,李連潔開始的正襟危坐和後面的孫悟空表情,形成了鮮明對比。

雖然兩個已漸蒼老的男人,依然還在拼命的打斗,一招一式也盡顯大家風范,但是觀眾看起來怎么就不是那么的過癮,總會讓人覺得有廉頗老矣的感覺

最讓人難以忍受的是,那群美國佬竟然膽大包天的戲弄起了無數中國人心目當中的偶像英雄孫悟空,李連潔飾演的孫悟空是令人失望的,因為絕大多數的中國人小時候都看過章老師的孫悟空,後面的美猴王就都成了雞肋,特別是張衛建的版本,簡直不忍卒睹。

李連潔的孫悟空,好吧那就是個逗比

最後就是劉亦非,她片中演的就是一個涉世未深、充滿仇恨的小姑娘,除了在片中和小男孩兒眉目傳情一下,還真不知道還能起到什么其他作用,難道只是為這部肌肉電影增加的一個女性柔美角色,讓觀眾們看起來不會那么的乏味。

只可惜夾在兩大功夫巨星中間,能夠留給神仙姐姐表現的機會實在是太少了,別說是和兩大功夫巨星飆戲,就是李兵兵飾演的白發魔女都能分分鍾碾壓她。

影片的故事性就更不用提了,絕對是中國人看著糊塗,外國人看不明白的「奇幻」電影,正所謂的西式中餐,看起來配料都是中國的,可嘗起來卻怎么都沒有中國味。

所以,這只是一部按照洋人審美標准定制的中國式電影,拋掉表面的浮華過後,中國觀眾能體味只剩下菜里的原始配料。

現在陳錦飛要拿著這么一鍋誰吃著都不覺得香的大雜燴來跟著宋錚pk,好吧有信心是好事,但是首先還是找個靠譜的編劇,至少能攢出一部能讓人看著覺得通順的電影。

陳錦飛是個說干就干的人,當即就讓在美國分公司的負責人聯系上了哥倫比亞公司,本來獅門影業才是他印象當中的最佳合作者,但是,人家已經有了宋錚的電影了,自然不可能自家上演內斗,而之前成功運作了颶風營救自然就成了他的最佳選擇。

哥倫比亞公司的ceo也沒想到幸福來的這么突然,一個中國來的傻大款,突然要求合作,人家自行投資制作,程龍,李連潔聯袂主演的大卡司,他們要做的只是給這部電影的拍攝工作提供支持,另外再給電影冠上一個好萊塢制造的名號。

至於對方提出的女主角劉亦非,很自然的被忽略掉了,有了程龍和李連潔這兩位在好萊塢都打出了名頭的功夫巨星,誰在乎金主往里面添加一點兒私料的行為啊

於是,就在宋錚還在修改劇本的時候,新片在暑期檔的競爭對手橫空出世了,當然,就算是他知道了,也不會放在心上,一部大雜燴電影,還不足以影響到真實的謊言票房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