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八章 超級女聲(1 / 2)

在宋錚前世生活的那個年代,電視屏幕上充斥著各種各種的綜藝節目,有土生土長的,也有舶來品,使得觀眾們眼花繚亂,有些節目能存在很長時間,有些節目則只是曇花一現,但真人秀節目自誕生開始,就始終都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不斷吸引著廣大觀眾的眼球。

並且引起了觀眾們一浪又一浪的收視熱潮,從最早的野外生存型真人秀節目,到表演選秀類真人秀、職場專業類真人秀,以及生活服務型真人秀等等,無一不被人們關注與追捧,甚至超過了傳統的電視劇,成為了收視主力大軍。

真人秀節目雖然在中國興起的時間比較晚,可事實上在國外,從上世紀90年代後期,真人秀作為一種獨特的電視娛樂節目,就已經開始風靡全球。

無論在哪個國家,它都成為最有競爭力的收視率爭奪者,真人秀節目對電視產業,以及社會生活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影響力,並且通過不斷地發展自身來投觀眾所好,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觀眾。

真人秀節目之所以這么火,也是有原因的,首先真人秀節目滿足了人們的心理需求,隨著人們現代化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的緊張,日常生活的枯燥乏味,人們越發渴望一種非常規狀態的生活出現。

恰在此時,真人秀把「真實」與「虛擬」,以及「互動」作為主要的元素,將之結合協調在節目之中,為觀眾提供了一種趨於荒誕的真實環境,使得觀眾在收看時,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參與的積極性,滿足了他們對選手夢幻般的體驗的認同。

真人秀節目主要就是指,由沒有經過專業表演訓練的普通人,自願參加一種活動,參與者的行動在活動進行過程中,同時被紀錄下來,並制作成節目展示給電視觀眾,活動有明確目的,而且參與者要在制作者規定的情境中,按照既定的游戲規則進行,具有故事化、情節化得特征。

其中嘴被大家所熟悉就是湘南廣電推出的超級女聲,這檔節目的推出,帶動了國內選秀節目的一個熱潮,並且一直延續至宋錚重生過來的那個年代。

超級女聲從最早的海選,到最後的選拔總冠軍,整個過程實時記錄,人們第一次跟隨參賽選手共同經歷選秀的心理歷程。

在快樂女聲節目中,每個超女都是有故事的人,這種個體的差異性與故事性,更加拉近了選手與觀眾的距離。

在評審人員的選擇上更加大眾化,采用了大眾評審,在大眾評審的選擇上,也更加靈活變動,有記者、觀眾報名、待選或淘汰超女等各種身份都出現,還包括獲勝選手。

這些設置被認為是讓年輕的女孩子在鏡頭面前,面臨人性弱點考驗。一般由於擔心選出的對手下一輪對自己不利,就會傾向選擇水平弱一些的一位,但當被問到選擇原因,超女們的反應就成為好看的戲劇。

通過選手在台上的某個細節,人們也能捕捉到其當時境況下的細微心思,從而對選手有更深刻的認識,而作出某種喜好判斷,甚至可能導致場外的投票發生顛覆性的結果。

這些人性的優勢與弱點的暴露,無疑深入到了觀眾的心理,滿足了人們在一定程度上的心理窺視需求。

而從電視本質來看,真人秀節目也符合電視的日常性與非日常性的特征。一方面,在現代生活高節奏高效率下的觀眾,更加渴望了解同他們一樣在彼地同時生活著的人們的生存狀況,獲得一些日常經驗;另一方面,他們也需要看到一些非日常、奇觀化的東西,真人秀節目恰好滿足人們日益求真的文化消費心理。

此外,真人秀節目也滿足了人們的參與需求,以往的電視節目,觀眾只能夠通過熒屏來觀看電視節目,是很難參與互動的,雖然有很多節目都增加了互動環節,但真人秀節目是現階段觀眾參與度最高的電視節目。

在真人秀節目中,所呈現出的人物、環境、故事情節,並不是與觀眾無關的完成時態的東西。

對於觀眾來說,觀眾不再是僅僅進行收看的受眾,而是參與其中成為游戲娛樂的主角。

生活化的故事,與人們日常生活經驗形成一種觀照,畢竟游戲中的競爭,實際上也是現實生活中嚴酷競爭的再現,這些活生生的普通人的生活就像一面鏡子,讓電視機前的人們看到了自己的日常行為和人性弱點,這有利於人類反省自己的行為,進而完善自身。

整個選拔過程,不再是單純的邀請的嘉賓評審對其進行裁決,其中采用了大眾評審團以及電視機前的觀眾,都可以對其進行選擇,大大加強了觀眾對節目的參與互動性。

這種強化互動參與性,使投票行動席卷全國,比賽的最後排名按照觀眾的投票決定,這就使得每期超女排名成為節目的關鍵點,使得眾粉絲積極為自己的偶像發信息。

這樣的結果是電信高興、企業高興、粉絲瘋狂,推波助瀾,並高.潮不斷,當然也真正滿足了人們對節目的參與需求。

另外,真人秀節目也滿足了人們的收視需求,真人秀節目是綜合娛樂節目的一種,與其他的娛樂節目不同的便是它以人為本的真實性,因此它被稱為「reaitytv」。

作為一種新的節目形態,真人秀是電視自身發展的必然產物。它打破了新聞、紀錄片等真實的電視節目與電視劇等虛擬的電視節目之間的界限,是紀實類節目和虛擬節目兩類節目的結合體。

但這種在虛擬情境下,對「真實「的追求與表現,正滿足了當今電視觀眾對真實的強力需求的趨勢。

真人秀節目不需要雇佣演員,正是不需要演員去演,完全是真實的表現,才達到了最好的收視效果。

真人秀節目的興起與整個時代的背景是密不可分的,這股來勢洶涌的真人秀浪潮,與後現代主義消費文化的興起、電視娛樂化商業趨勢的加強、人們對故事和游戲情節的日常需要的滿足,以及普通人對實現明星夢想的渴望密切相連。

正是因為它迎合了人們的心理需求和文化消費需求,使得真人秀節目不斷地滿足著人們的收視需求。

再有就是真人秀節目擁有巨大的生存發展空間,真人秀電視節目具有真實與虛擬相結合的特征,真正活力在於它與日常生活的接近,隨著真人秀節目的發展,後世中國真人秀節目的形態越來越豐富,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之間的距離也變得越來越小。

按照時間來分布,這類以選秀為主體的真人秀節目可以被分成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主要是2004年至2005年,以超級女聲的播出及走紅為標志。

作為中國選秀節目中的第一個吃螃蟹者,超級女聲的誕生分別源於英國的流行偶像和美國的美國偶像。

在這個階段,節目的很多方面還不是非常成熟,尚在摸索當中。

第二個階段主要是2005年至2007年,在超級女聲熱播後,各大電視台相繼推出夢想中國、加油好男兒和我型我sho等多達上百個選秀節目。

以選秀為主體的節目也在此時進入了蓬勃發展時期。

第三個階段主要是2008年至2010年,隨著2007年國家廣.電.總局開始有意識的給選秀節目降溫,要求抵制低俗、泛濫之風,這使井噴式發展的選秀節目開始退潮。夢想中國、超級女聲等節目在2007年都選擇停辦。

同時,由於相互模仿嚴重,創新力不足,導致觀眾產生倦意,出現審美疲勞,因此從2008年起,選秀類節目逐漸退出國內電視娛樂節目的中心舞台。

第四個階段,選秀節目為了適應收視市場,也開始了轉型,2010年,由東.方衛視制播的中國達人秀又激起了選秀節目在觀眾心中的漣漪。

該節目以英國平民選秀節目英國達人秀為藍本,不設門檻,給願意展現自己的普通人以表演一技之長的機會,播出後迅速受到熱捧,勇奪全國綜藝節目收視冠軍。

隨後,2012年,源於荷蘭節目thevoiceofhoand的中國好聲音於浙.江衛視播出,為一批懷揣音樂夢想的年輕人,提供了師從偶像學音樂的機會,開創了音樂選秀節目的新紀元。

2013年,芒果衛視推出我是歌手,這個選秀不是從普通人中挑選,而是一場明星歌手間的pk,很快吸引了觀眾的眼球,收視率節節攀升。

綜觀國內的選秀節目,都經歷了從外國引進,到本土化改造的過程,本土化主要包括三個層面。

首先,中國的選秀節目和國外的原版模式雷同,從前期策劃到選手選拔、拍攝錄制等環節都與原版相差無幾。

這種引入減少了節目的生成環節,節約了節目制作時間和成本,同時也移植了國外節目高效制作的要領,有利於一批專業的制作團隊迅速崛起。

其次,雖然架構一樣,但由於國情不同,選手、評委、觀眾的風格與外國迥異,所以一樣框架的節目卻做出了另一種樣子。

如中國達人秀,與其原版的英國達人秀相比,自第一季開始就在走故事化路線,挖掘人物背後的故事,遠多於對選手特長的關注,走的是勵志之路。

而隨著多元文化的發展,觀眾品位日益提高,選秀節目也必須開創新的發展思路。

從「選」的角度分析,選秀節目評委的選取,顯露了節目的設置發生變化。

如中國達人秀邀請了娛樂圈各個階層的精英人物,吸引了不同喜好觀眾的關注。在中國好聲音里,四位巨星從不同風格、不同層次對選手進行盲選,這一方式更為專業和客觀。而在我是歌手中,隨機抽取的500位觀眾是評委,他們的評選或許業余,但讓觀眾感受到了真實。

從「秀」的角度分析,選秀節目則體現了專業化發展的軌跡,最初,中國達人秀以低門檻吸引大量普通百姓參與海選,而在中國好聲音中,選秀門檻抬高,有音樂才華的人才是主辦方想要的人,我是歌手更是將「秀」的要求提高,一定要是成名歌手才能在舞台上一決高下,這三檔節目的存在脈絡,昭示著中國內地選秀節目正一步步走向專業和高端。

從「看」的角度分析,觀眾的收視心理也在發展變化,中國達人秀將普通人的故事搬上舞台,受眾感到了親近和感動,中國好聲音中,觀眾在第三方的位置與評委一同聆聽音樂,一同做出評判,我是歌手中,觀眾被賦予更大權利,歌手的去留大權完全交到觀眾手中。

當然,後世的經驗也證明了,雖然中國達人秀、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為代表的節目突破了中國選秀節目的瓶頸,但在背後仍顯露出某些問題,比如過分依賴模仿、復制,缺乏創新力、產業化體系。

要避免這些問題,首先選秀節目要自主創新,第一是必須克服模式,一方面減少選秀節目中移植節目的比重,另一方面在移植節目中,更多地注入原創的中國特色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