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二章(1 / 2)

宋錚真的只用一周的時間就回了劇組,雖然人是回來了,可是腿上骨裂的地方距離痊愈還遙遙無期,拍戲的時候,整個劇組都小心翼翼的,千方百計的保護著宋錚的那條腿,生怕一個不留神,就讓宋錚的那條腿徹底報廢。

爾等夷狄丑類尚且稱孤道寡,朕堂堂炎黃苗裔,華夏正統,反倒不能

宋錚此刻渾身是血,衣甲破損,發須散亂,狼狽不堪,被人五花大綁著扔在地上,掙扎著還想要起身,卻被幾個身著皮甲的鮮卑兵士壓著,根本動彈不得,可即便如此,他還是不服輸,面對慕容儁的嘲笑,大聲喝問道。

這一場拍的正是冉閔兵敗被俘,慘遭殺害的一幕,挽救了華夏民族的大英雄,人生即將落幕。

宋錚和寧皓都知道,這部電影一旦上映會引起怎樣的爭議,首先那些無恥文人就會揪住電影當中對冉閔的歷史定位不放,大放厥詞。

宋錚現在都能想象得到,那些人會說什么。

對此,宋錚並不擔心,因為事實就是事實,在那個年代,尤其是後趙統治北方時,當時北方的漢人不超過500萬,胡人卻與這個數量相當,甚至高於這個數字。

漢人自古就並非能征善戰立於世,而是精埂細織,安於天命,僅為人丁眾多,雖經年年戰禍才能存活自今。

相比同等數量的標悍野蠻的胡人來講,這樣的形勢無疑是可怕的,築堡尚不能自保,況手無寸鐵呼

以此來看,當時的華夏民族確實已到了最後生死的關頭。

一直到最近這十幾年,部分歷學專家開始正視這段歷史,研究得出一個驚人的結果,中華文明在一千六百年前,就可能像其它三大文明古國一樣滅亡。

因為,時居北方的胡人,連連屠殺北方的漢人,胡人人口還在增長,而漢人急劇銳減,等到他們在中原地區全數繁衍,那么北方的漢人將因此而絕跡,新的種族將會取而代之,統治北方。

胡人生性好戰,必向南方發展生存空間,再興刀兵,把南方僅存不多的漢族大部分殺光,僅留下一部分溶入新的種族,那么漢文明連同漢血統就可能在世上消失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漢人只有三種下場,被殺掉,被奴役,最後就是反抗,冉閔率領漢軍名乞活軍,乞活就是掙扎生存下去的意思,走了第三條路。

由此也拉開了以冉閔為首的漢人反抗外族,驅逐韃虜的軍事斗爭,並向海內發布了那儈炙千年的殺胡令。

公元350年,冉閔率軍於凌水河畔擊潰鮮卑燕軍二十萬大軍,斬獲燕軍七萬,上將以上三十余名,焚燒糧台二十萬斛,奪鮮卑北燕郡縣大小二十八城,推翻後趙王朝。

致書各地,號召漢人起來殺胡人復仇,史載全國各地:所在承閔書誅之。

當時河北山西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湖北北部陝西的漢人都紛紛起兵。

僅鄴都一地被殺的胡人就高達20幾萬,冉閔威震中原。後冉閔再次興兵推翻羯族後趙,之後稱帝建國,年號永興,國號魏,史稱冉魏。挾新勝之威,攻打各路胡軍。從公元350年到公元352年間,先後經歷六場惡戰。

對於胡人首戰以漢騎三千夜破匈奴中軍大營,斬殺敵酋數名,斬獲胡首三萬;再戰以五千漢騎大破胡騎七萬;三戰以漢軍七萬加四萬乞活義軍破眾胡聯軍三十余萬;四戰先敗後勝以萬人斬胡首四萬;五戰以漢軍六萬幾乎全殲羌氐聯軍十余萬;六戰又有以步卒不足萬人敵慕容鮮卑鐵騎十四萬不退反進,竟十戰十捷

值此山東山西河南河北陝西甘肅寧夏收歸漢土,幾番血戰,打出了華夏漢騎雄風。

無月不戰,互為相攻將胡族一律逐出中原地區,在華夏大地犯下了滔天罪行的羯族一脈,盡皆被冉閔滅族

到最後,五胡中除了鮮卑一族,其余均被冉閔屠滅,可冉閔軍隊也元氣大傷,漢軍精銳越打越少,此時占據遼東地區的前燕慕容氏,卻進入了極盛時期,軍力大漲。

鮮卑乘中原地區戰亂未息,分兵三軍直取南下占據幽州,前燕慕容恪率軍於廉台攻擊冉閔部,起初冉閔率軍出城迎戰擊退燕軍主力,十戰十捷。

最後於公元352年,由於被圍,廉台城中糧草不濟,百姓食不果腹,凍死餓死不計其數,冉閔將城中的軍糧分給百姓,獨自帶領1萬人馬去爭糧,結果被鮮卑的14萬大軍包圍。

冉閔血戰,一力斬殺燕軍三四百名,勇不可擋,燕陣軍中競無將敢與之交鋒,數度沖散燕軍陣勢,卻因跨下朱龍戰駒,體力消耗過大,粹死。

冉閔被俘,一代驍將此已成胡族階下之囚,卻不失一代霸主風彩,直面燕國國主慕容儁,左右命冉閔以敗將之禮下跪參見,冉閔不依,抬首向天。

左右斥之:汝何不拜吾主

冉閔回答:安有中朝天子拜汝夷狄乎

慕容儁嘲笑冉閔:汝乃奴仆下才,怎得妄自稱帝

冉閔怒道:天下大亂,爾曹夷狄禽獸之類猶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為不得稱帝邪

慕容儁大怒,鞭之三百,然後送至龍城,斬於遏陘山,屍首不入土,拋於深山,於獸果腹

中華一代英雄,驅外敵於國門之外,讓華夏一脈得以延續,終了一生,卻落得死無葬身之所,豈不令人嘆息。

冉閔揭竿號召下漢人,保我華夏,驅逐虜夷,百戰余生,一次次以絕對的劣勢兵力,擊潰群胡精銳,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以少勝多的戰爭神話。

而同時期自許皇室正統的的東晉政權,卻在其遭到各路胡軍圍攻,戰爭一度失利的時候,大挖其後方,並散布冉閔已兵敗身死的假消息,以皇室名義在山東,河南大挖牆角,有些人聽信了謠言,歸順了東晉,而另一方東晉政權卻以武力向北推進,擠壓冉閔的戰略空間,即使這樣冉閔也從未向東晉開戰。

面對強悍的胡族,所謂正統的東晉不過是苟延之輩,若冉閔以南下奪取東晉,那不至於如後期般被動,可是冉閔一心只想驅敵於國門外,從來不屑漢人之間的內斗。

五胡之亂後,漢民族已是汲汲可危,前有強胡刀山火海,後有同族一室操弋,即便是這樣,冉閔再難也不會向內攻取政權,而是堅毅向外收復失地。

從冉閔最後一戰來看,開軍糧以濟民,自率一萬步軍出城爭糧來看,上愛國族,下惜百姓,冉閔確實為大仁大義之人。

冉閔愛民如子,從異族豪強和統治者那解放二十多萬漢人婦女,並幫自已的士兵找到失散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