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馮繚(一)(1 / 2)

楚臣 更俗 1695 字 2021-01-18

看過秘旨,過了好半晌,薛若谷、李唐、秦問才站起來,對韓道勛長揖拜禮:「不識大人赤膽忠心,以往言語多有冒犯,請大人見罪。」

韓道勛哈哈一笑,說道:「若谷倘若與庸碌之徒,只知道諂媚之言,道勛我真就要大失所望了,只是以往未能控制形勢,擔心四姓不入彀,才保守秘密,沒有知會若谷一聲,還要請若谷莫要怪我父子二人呢。」

「豈敢豈敢!」薛若谷汗顏,說道,「大人與韓司馬乃是朝廷棟良,若谷沒有壞大人與韓司馬的大計,就已經是僥幸萬分了。」

「此時已經入秋,朝廷隨時會往鄂州增派兵馬削蕃,敘州這邊也要以最快的度做好從沅水出兵北上的准備,」韓道勛說道,「我們與張大人商議過,在朝廷令旨通達敘州之前,還請若谷暫代長史一職,請李大人、秦大人前往郎溪、潭陽主持縣政!」

馮氏已經解體,而向建龍、楊再立、洗尋樵三人率眾投降,意味著敘州的軍政大權完全從土籍四姓手里剝離出來。

向氏、楊氏、敘州洗氏三家的勢力,主要分布於潭陽縣、郎溪縣南部境內,使李唐、秦問出任潭陽、郎溪縣令,則能以最快的時間在這兩縣推進田稅改制及土客合籍等新政,為敘州入冬時的出兵籌措軍需物資以及更多的兵員。

州長史乃是有輔助刺史統轄諸曹治理民政的職責,也是將新政往深處推進,對敘州進行深度治理的關鍵。

薛若谷之前作為州府主簿,也一度輔助韓道勛處理州政,這方面他是能勝任的。

雖然過去大半年時間,薛若谷、李唐、秦問三人都是冷眼旁觀,但對諸多新政是知悉的,只是沒有想到韓家父子推行新政,是要盡最大的可能,為接下來對潭州的戰事深度挖掘敘州的軍事潛力而已。

酒宴已冷,但人心正熱。

向建龍、楊再立、洗尋樵三人願意主動配合,韓謙想著先將這三家嫡系及近支親族兩千余人遷到黔陽、中方、臨江三縣安置。

為了安他們的心,韓謙會將最近兩個月,在中方、臨江新墾的三萬多畝糧田拿出來,去置換他們在潭陽、郎溪的田宅。

「為避免三姓再成隱患,我們是不是考慮將向、楊、洗三姓兩千余族人拆族分戶,去平分這些田宅?」韓謙說道。

地方鄉豪宗族勢力極強,與當世嫡子繼承、嫡長子繼承官爵、財產的宗法傳統有密切的關系,分家析產,甚至將庶子以及在室女都包括進來,推行「兄弟均分」制,實是韓道勛一直以來想要推行的改制新政之一。

在敘州推行此政,更有著迫切的現實需求。

一方面,韓謙要盡快的掌握住敘州的形勢,為冬季的戰事做准備,就需要向建龍、楊再立、洗尋樵他們密切配合,就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跟他們進行妥協,盡可能在最快的時間內化解土籍番戶的敵意,同時還要防止資源再像以往那般都集中掌握在三家嫡支手里,再次成為影響敘州穩定的隱患。

向建龍、楊再立、洗尋樵三家嫡支,最終所分得田宅會多一些,但每家田宅也不過千余畝左右,放在江淮都只能中等規模的地主。

而作為對向建龍、楊再立、洗尋樵三家嫡支進一步的補償,韓謙則建議將黔陽城所控制二十多艘千石帆船,都由三家掌握,將與沅江上游諸州番寨的商貿等事,也都專任三家進行。

靖州、辰州的土籍大姓,對敘州充滿警惕,都已經封鎖對敘州的商貿,禁止商船進出敘州,而這些土籍大姓,對大楚的忠心也實在有限,韓謙手里的秘旨,對他們毫無作用。

韓謙甚至懷疑在朝廷對潭州用兵之後,辰州的土籍大姓勢力極有可能會聚集起來支持潭州。

現在他們在敘州推行田稅改制、土客合籍等新政,辰州的土籍大姓都極為緊張,已經在暗中招兵買馬,只不過敘州形勢的展太快,韓謙沒有給辰州大姓勢力動手的機會,向建龍、楊再立、洗尋樵就被迫投降了。

而一旦在入冬後,對潭州的戰事正式拉開,那他們跟沅江上游諸羈縻州縣的勢力,關系必然將會變得更緊張。

韓謙目前也只能是寄希望向、楊、洗三家牽頭後,能恢復跟這些地區的商貿。

其他物資不說,敘州已經開始缺鹽。

沅州下游的通道被封鎖,目前就急需通過靖州,將蜀地的岩鹽運過來。

敘州所產的茶葯布匹等物資,也已經積壓很多,也需要從沅水上游換購牛馬等緊缺物資;他們甚至需要運入更多的銅制錢,以便向敘州民間購買軍需物資。

敘州將雜捐都並入田稅,作戰所需的桐油、木材等物資,就需要拿錢去買,而不能像以往那般設立名目進行直接征收,對貨幣的需求量就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