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百八十七章 定計(二)(1 / 2)

楚臣 更俗 1602 字 2021-01-18

延佑帝楊元溥為盡快收復金陵、定鼎大楚局勢,與其兄信王楊元溥媾和,特許其據楚海泗揚泰五州建立淮東藩國,卻堅決要求將淮東鹽場收歸楚廷直轄。

一方面,乃是江東、浙南、江西、湖襄等地的民眾,十之八九食鹽,皆用淮東所產的海鹽。

另一方面淮東海鹽經鹽鐵轉運司所控制的產、收、運、銷諸環節,每年能為中央財政提供逾六十萬緡錢的凈鹽稅收入,乃是維持大楚朝軍政體系運轉不可或缺的一大塊財源。

相比較之下,蜀國人口規模僅大楚的三分之一,每年逾四十萬緡的鹽課收入,在大蜀國庫歲入的占比及重要性更為顯著。

此時蜀國禁軍編有十數萬兵馬,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養軍之資都依賴於鹽稅收入。

而川南僚人之所以成為蜀國的大患,除了僚人凶悍難以馴服,對川南長江沿岸的平原地區有著直接威脅,還有一個原因,也是蜀主王建開創蜀國之後,對川南僚人決定采取清剿、打擊的策略,而非招撫、妥靖的關鍵原因,就是川南僚人從巴南販運私鹽,流入川蜀腹地,嚴重威脅到川蜀的鹽政體系。

長鄉侯王邕在韓謙的建議下,上書蜀主王建主張經略巴南得到蜀主及朝臣的廣泛支持,一方面是蜀主王建不希望世子清江侯的權勢及個人聲望過強,在諸子之中沒有其他人能予以制衡,另一個更直接的原因,就是川南僚人所販運的私鹽,主要來自於巴南。

收復並控制巴南地區,一方面能直接解決掉井鹽走私對蜀國鹽政體系、鹽稅收入的威脅,另一方面,便是切斷山僚勢力的私鹽收入,削弱其對抗蜀軍統治的抵抗實力。

蜀國目前開掘鹽井,計有三百八十余口,其中有六十余口位於巴南地區,而巴南地區的鹽井,絕大多部分又位於婺川縣以北的黔江河谷及山嶺之間,婺川縣境內當前僅有鹽井兩口。

這也是長鄉侯王邕及蜀國大多數朝臣主張以婺川縣北的蟄僚寨,劃分思渝兩州之界的關鍵原因。

當世人對國土的概念,遠沒有後世那么嚴苛及重視,遠沒有達到寸土必爭的地步,主要還是更看重控制成本、歲入以及關防要隘的便捷與否。

婺川縣兩口鹽井,年產井鹽千余擔,相比較川蜀每年三四十萬擔井鹽的總產量,占比甚為微,即便鹽稅抽足,每年也就兩千余緡錢的鹽利。

除開鹽利低微外,黔江中游兩岸崇山峻嶺,絕大多數的婺僚人逃入深山老林拒絕接受統治,還充滿濃烈的仇恨情緒。

渝州真要貪心將婺川縣控制到麾下,除開與楚國及思州的利害糾纏不說,防線要沿黔江往南推進一百二十里,要防備婺僚人隨時有可能從兩岸的深山老林里殺出甚至還要考慮婺僚人與川南山僚人勾結需要投入大量的精銳兵馬,才能維持黔江水路的通暢以及後續的歸化,每年消耗的軍資糧餉,可能兩萬緡錢都未必能打住。

更不要說艱苦而危險的守御環境,對將卒士氣的打擊了。

這種情形下,長鄉侯主張婺川劃給思州進行分界,清江侯想要跳出來搞事,又或者說長鄉侯想搞事,在大蜀朝堂之上,都會陷入孤立。

倘若說婺川地下發現大規模的鹽鹵資源,能叫婺川在預期的時間有可能開掘出數十口鹽井,則形勢就完全不一樣了。

要是思州有能力守住婺川,問題還要小一些,對蜀國而言頂多是每年損失數萬緡錢的鹽利,但倘若思州楊氏受這次民亂打擊、元氣大傷,婺川縣重新落入婺僚人的手里,甚至都意味著大蜀經略巴南的戰略意圖破產。

而到時候國界已定,蜀國還將失去直接派出清剿婺川的借口。

所以說,只要將這個假消息,傳到清江侯的耳里,使他確信有其事,又叫他相信長鄉侯有意隱瞞這個消息,迫切想促成兩國盟約,以便後續能借楚國之力爭位,接下來的戲就成了。

而至於怎么往清江侯耳里傳遞這個假消息,馮繚相信在蜀宮有伶官景瓊文暗中相助、同時又掌握川蜀神陵司殘留力量的長鄉侯自有辦法,並不需要敘州出什么力。

他此行要確定的,就是長鄉侯王邕及曹干等人,有沒有決心跟敘州暗中結盟,有沒有決心助敘州吞並思州。

長鄉侯王邕看向曹干。

即便清陽傳回她的意見,即便馮繚暢明敘州的立場及意圖,甚至將所要施展的謀略都點明,但事關重大,他還是難下決斷。

然而長鄉侯王邕都難決斷,曹干又能妄言什么,小聲問道:「或許我親自去見景公一趟」

曹干回來的名義就是回來請旨的,所以他去蜀都見景瓊文商議此事,正是合適。

長鄉侯王邕關切的問道:「你能吃得消」

從渝州到蜀都,有馳道相接,千里距離,理論上來說五百里快馬,四天能跑一個來回,但曹干也快五旬年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