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章 突圍(1 / 2)

楚臣 更俗 3184 字 2021-01-18

「此時殺出重圍,或有一搏,拖延時日,待到梁軍渡淮南下,我們百死無生!」

李秀看似文弱,但此刻的虎視眈眈盯住陳銘升,堅持己見,寸步不讓。

「徐明珍所率兩萬騎兵,在淮南淮北與梁軍鐵騎爭雄多年,我們雖有一萬六千余兵馬,但殘兵占到三成,此時還不清楚南面到底什么情況,怎么突圍」陳銘升忍著右臂、左肋鑽心的劇痛,苦口婆心的勸道,「此時據城以守,陛下與國公爺必會遣兵接應!」

陳銘升左肋、右臂為高隆所刺,但好在當時李磧尋陳銘升說事,陳銘升猝不及防為高隆刺傷之時,他極快反應過來,閃開高隆部將的刺殺,還拔刀斬殺高隆。

在逼退高隆身邊的三名部將之後,李磧又率院中驟然遇襲被殺剩不到十人的侍衛,在狹窄的院子中堅守到李秀率援兵趕來,將高隆身邊圍攻衙帳的數十親信盡數格殺,這才保住陳銘升的性命,沒有在城中引發大亂。

要說之前徐明珍率兩萬騎兵突然穿插到鱉子頂、燕墩山以南,李秀、李磧他們還有些發蒙,見無法力敵,只能率千余游盪在外的騎兵倉皇撤回鍾離城,與右神武軍主力會合。

不過,高隆昨夜行刺失敗過後,李磧、徐靖以及衛煌諸將都認定背後有更大的陰謀在針對大楚,他們苦守鍾離城,極可能等不到援兵的到來。

鍾離城殘破,即便在金陵事變之後,壽州軍接管了濠州,對鍾離城也僅是草草修繕,城池遠談不上堅固,與巢州、壽州這樣的堅城遠不能相提並論。

更關鍵的,陳銘升他們攻陷鍾離城時,城中糧食被守軍放火燒盡,即便收復鍾離城後,立時從滁州調來一批糧草,但除開城中萬余平民不提,這批糧草也僅夠他們一萬六千人馬吃上半個月。

當然,右神武衛軍作為樞密副使、國丈傾力打造的核心精銳,除了編有李秀、李磧所部三千精銳騎兵,還有四千余馬步兵,這意味著全軍則有七千余區戰馬。

即便優良的戰馬要保留下來,近四千乘馬還能宰殺保存,還能支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這也是陳銘升、衛煌等將主張固守鍾離的關鍵。

溫博率巢州守軍在淮西七八萬禁軍精銳的圍攻下,都堅守了大半年,他們憑什么堅守不到兩個月後淮河解凍

在陳銘升看來,即便梁軍隨時有可能渡河南下,但照以往的經驗,等到淮河冰凍解封,梁軍就沒有不撤回去的先例。

守城,總是要比率一萬六七千弱旅出城與兩萬壽州騎兵野戰的勝算高得多。

李秀則強烈主張突圍,從鍾離城東、南兩座城門殺出,往南是方圓近十里湖的龍游湖,而龍游湖的西南則是五尖山脈的北段山嶺。

右神武軍兵甲裝備精良,將卒也皆精壯勇力,剛剛被圍,士氣也還不弱,趁敵騎還沒有進逼到城下修築營壘,他們只要廝殺不到二十里的開闊地帶,進入五尖山脈的丘陵區,徐明珍的兩萬騎兵,對他們的威脅就會隨之大減。

除了戰術層面可以值得一搏之外,更主要的還是李秀認識到敵軍所謀甚大。

高隆原本是潭州將領,為文瑞臨說降投附大楚,積功為右神武軍副都指揮。高隆行刺陳銘升,欲制造混亂為敵軍所趁,那文瑞臨有沒有問題

文瑞臨說服的苗勇,以及隨高隆、苗勇投附過的其他將領武官有沒有問題

這些人與之前大楚水師覆滅於洪澤浦有沒有牽連

要是這一切都是有聯系的,則說明壽州軍及幕後的梁軍圖謀甚大,聯合出動的兵力也將遠超他們的想象。

最直接的後果,就是禁軍在巢州城下的主力極有可能在敵軍在接下來發動的攻擊中受到重創,那他們困守鍾離同時也會毫無意義,最終都難逃敗亡的慘烈結局。

又或者禁軍主力及時警覺,撤入滁州或舒州,但敵軍十數萬甚至超過二十萬的兵馬南下,必然要先攻下最北面的鍾離城,才能去進攻鍾離南面的城池,確保淮西之地重新落回到他們手里。

在敵軍全力強攻之下,城內缺乏必要的守城物資,真能堅持到朝廷從諸州縣集結援兵來增援嗎

雖說陳銘升是都指揮使,徐靖、衛煌等將吏聽他號令,但除了李沖跟陳銘升較為親近外,李磧及其他李氏子弟都站在副都指揮使李秀一側的。

而毫無疑問的是,脫胎於右廣德軍的右神武軍,主要還是以李氏子弟吸納京畿世家子弟,然後融並宣州兵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

在這個過程中,李氏子弟發揮主導作用,而李秀的傑出指揮能力以及李磧的武勇,為將卒深識。

李秀堅持要突圍,陳銘升也只能苦心勸他不要用險。

「我父親常言,臨危而顧身,見利而忘命,乃兵者大忌,」李秀卻不領情,言辭激烈的說道,「你若貪生畏死,我與李磧為前驅,為諸將卒殺出一條南歸血路。」

「你這是什么意思」陳銘升再好的脾氣,見李秀拿他父親浙東郡王李遇的名頭來嘲諷自己貪生怕死,這時候也是勃然大怒,拍案盯住李秀喝問。

「還是盡早突圍吧,待梁軍步卒渡淮過來,再想突圍就遲了。」高承源坐在案後,沉聲說道。

雖說高承源最終僅率不到三千水師人馬棄船登岸,但作為楊元溥最信任的將領之一,地位及聲望還是要比陳銘升高一截的。

而他除了在軍中除了作為與陳銘升同級別的都指揮使級將領,武官散階卻是要比陳銘升更高。

陳銘升強硬時可以強迫李秀聽令,但兩軍合並到一起,道理上指揮權要歸高承源。

高承源之前愧於慘敗,僅剩殘卒還是托陳銘升他們相救,一直都很低調留在鍾離城里,即便議事也讓出主位。

不過,之前不說話,不代表高承源說話就沒有作用。

「高將軍,你這是何意」陳銘升驚諤朝高承源看過來,問道。

「大楚水師十喪其九,高某要親手將自己的頭顱送到陛下案前請罪。」高承源抬頭望著屋梁,聲音沙啞的說道。

「將軍……」看眾人都傾向突圍,見士氣尚算可用,李沖也終於出聲勸陳銘升順從眾意。

「好,好……」陳銘升負氣說道。

…………

…………

決定最終突圍的方案,李秀、李磧主動請求率精銳騎兵出西城廝殺,盡可能從西面抵擋住壽州騎兵的主力,給馬步兵、步卒從南城貼著龍游湖西岸往南突圍擠出更大的空間來。

南城也是以李沖、徐靖為首的馬步兵當前,將第一時間推進到城池西南側來,充當兩路兵馬的銜接部,而高承源率水師殘卒居中,陳銘升、衛煌等將領稍後,偏西北翼南撤,而高隆所部的將卒留在最後。

在高隆及嫡信部將、侍衛都被清除掉之後,高隆所部的將卒士氣最差、戰斗力也最弱;這么安排,甚至可以說要將他們及城里萬余平民都丟棄在鍾離城,令敵騎不敢肆無忌憚的進攻他們的側後。

突圍選擇在次日黎明之前,就在東邊天際露出些微的晨曦之時,城門開啟。

游盪在城外的敵軍哨騎,也是第一時間發現變故,警訊大作,數百偵騎第一時間結集起來,呼嘯著圍過來攔截。

李秀、李磧率騎兵似黑色潮水從西城門源源不斷的涌出,強弓勁弩發射箭矢在空中鳴嘯如風,戰馬在真正的寒風中嘶嘯長嚎,很快刀戟矛盾碰撞到一起,激起一蓬蓬血花,鮮活的肉體倒地掙扎,或像干涸水塘里的魚在咽下最後一口氣。

敵軍哨騎的作用,僅僅是偵察,並第一時間遲滯守軍的突圍。

他們看到形勢不對,就往後撤去。

在數里外駐營的壽州騎兵,不能直接進逼到城下,也是時刻防備守軍突圍,幾乎以最快的時間都反應過來,一隊隊精騎從簡陋的營門馳殺而出,甚至直接推倒簡陋的木柵牆,仿佛一股股山洪,迎頭沖擊而來。

暗色的潮涌在晨曦之中撞到一起,濺碰出血與肉的火花。

李秀、李磧所率的騎兵,以李氏子弟、郡王府衛為骨干,以鄉族青壯為基礎,仿佛礁石一般堅不可摧。

李秀、李磧身邊不斷有人倒下,但隨後更多的將卒頂替過來,護住兩人的側翼。

李秀使馬槊、李磧使大戟,兩人不用顧及則側後,只知撥打捅刺抽劈當前之敵,一意殺開血路,看到如蝗群飛射過來的箭矢,也僅僅是抬臂擋住面門。

核心將領都在鱗甲還多穿一到兩層革甲,雖說他們的要害處難為箭矢所傷,但他們胯下的戰馬卻難擋箭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