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九章 返回揚州(2 / 2)

楚臣 更俗 1657 字 2021-01-18

棠邑拿出十數萬畝開墾好的新田出售,還附贈屋舍、農具、種子以及到明年庄稼夏熟前的口糧以及一些必要的生活用品,這基本上跟白送沒有多大的區別。

即便招募流民墾荒,不需要流民掏一分錢,但流民要動手開墾、修造屋舍,在沒有足夠工具的情況下,這個過程會異常的艱辛,沒有兩三年不要想能安頓下來。

當然,棠邑這次招攬的人丁數量有限,僅限一兩萬人,出售田宅所得的錢糧又會全額支借給淮東,這也算是一項互惠互利之事。

更關鍵的,這為後續更進一步的合作鋪下底子,讓雙方一步步走近到一起,而不用擔心誰會突然變卦,坑對方一把。

王文謙當下便擬寫文函,著人連夜送往楚州,由信王楊元演定度這事。

而當下韓家正傾族盪產的支援棠邑建設,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

韓家作為與馮氏並立的江東豪族,到底藏有怎樣的底蘊,外人是摸不清楚的,就像當初誰能料到僅馮氏一族,在皇陵案後就能被天佑帝查抄出五六百萬緡的族產來

因此,韓謙有余力能在棠邑開墾、整修多余的田宅拿出來出售,王文謙及淮東眾人也沒有多想什么,更多認為是韓家傾力相助之功。

…………

…………

信王楊元演很快就有了回應,授意揚州這邊全權處置此事,隨後韓謙便著馮翊率十數人手前往揚州,專司出售田宅及支借錢款之事。

這件事也沒有刻意對朝廷保密,韓謙甚至直接上書朝廷,請求在宣潤等地也行此法以籌措軍資。

然而

問題在於,韓謙拒絕世家宗閥出資到棠邑囤地,再使奴婢過來耕種,而江南諸州縣普通的有產民戶,沒有家破人亡的絕境,有誰願意冒著生命危險,拖家帶口遷到隨時會卷入慘烈戰事的江北定居。

而即便江南諸州縣存在相當的失地貧民以及背井離鄉、流落異鄉的流民,卻又是地方上的世家宗閥爭搶變賣為奴婢的對象,地方勢力又哪里願意將他們嘴里的肥肉拱手送到棠邑來

當然,朝廷不想大力支持棠邑在江南諸州縣大力招攬失地貧民及流民,卻也不會禁止棠邑從淮東吸引戰亂難民過來。

真要禁止,這不是逼著韓謙摞挑子嗎

事情的進展,與韓謙最初預料的一樣。

揚泰等地受戰亂影響較輕,絕大多數的受災難民也不願意遷到棠邑,都等著大水退去重返家園。

然而楚州,特別是緊挨著淮河沿岸的地區,乃是梁軍年初重點打擊摧殘的區域,也注定往後會是梁軍重點襲擾的區域,從其地流亡到揚泰的難民,他們的家舍多半被摧毀,即便再苦熬數月等大水退去後重回家園,所面臨的狀況,也不會比去棠邑更好。

不過世人素來安土重遷,這些人里願意遷往棠邑的,還是不多。

不經過反復的打擊,絕大多數人都會對未來抱有樂觀或僥幸的態度。

不過,戰爭初期從淮河北岸海州、泗州南逃的流民,有家難回,滯留揚泰地區,不想餓死,又不想賣身為奴,那就只能舍棄隨身少量錢物,到棠邑撞一撞運氣。

揚州刺史府與棠邑行營在揚州城內外張貼官榜,便應者雲集。

即便以江南十分之一的地價,出售棠邑的田地,附帶贈送屋舍、口糧、農具及種子,對南逃流民還是有一定的門檻,但短短十數天,棠邑與揚州約定的三千戶、兩萬人丁的名額便被一搶而空。

或錢、或金銀、或布帛,總共收得合計二十萬緡錢的錢物,一並以棠邑行營的支借給揚州刺史府,用於收購糧秣以解淮東軍變得越發窘迫的糧食危機。

而棠邑七縣軍民,到八月底也總算緩慢增長到十五萬,自三月之後新增的三萬人丁,為棠邑產增一萬三千多青壯男丁及健壯婦女,也算是稍稍緩解棠邑嚴重緊缺的勞動力。

除此之外,從廣德府、江州作為徭役征用的民夫,照道理來說徭役三月期滿後,就必須將他們放回原籍,換新的一批民夫過來頂替。

理論上說,即便周憚、陳景舟頂住地方勢力的壓力,全力配合,棠邑能從廣德府、江州征用的役力也是固定的。

不過,棠邑支付足夠的布帛作為工價,就有相當一部少地或無地的民夫願意留下來,則不受三月徭役期的限制。

八月底,從廣德府、江州兩地到棠邑從事堤壩、屯寨、馳道、塢港修築的力役增加到一萬兩千人。

再加韓謙從敘州征募雇佣的八千多匠工,棠邑諸縣的諸多工造之事,還算是能勉強維持下去,並沒有出現嚴重的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