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六章 回京(三)(2 / 2)

楚臣 更俗 3027 字 2021-01-18

雖然大部分收入都返回到棉農、織戶頭上,但除了正常收繳的棉布稅,再加上工造局所轄織造院以及赤山會的部分盈余,敘州棉織業每月足能提供高達折合錢糧八萬緡的軍資。

而敘州扣除地方上必要的財政開銷外,每個月總計還能為棠邑這邊額外提供的軍資,折合錢糧逾十二萬緡。

在此之前,或者說在廳堂列座的諸人之外,誰能想象一個目前在絕大多數世人眼里依舊是瘴毒遍地、地處荒僻、民風蠻悍的西南小州,能額外貢獻如此巨量的錢糧

韓謙擴編棠邑左右兩軍,計劃各編一萬五千名正卒、一萬輜重營輔兵或屯兵。

輜重營輔兵,主要以戰俘充當,兩萬名兵員,每月衣食補給、營地及諸多器械修繕,開銷折合錢糧需六萬緡;左右軍正卒,除每月六萬緡的正常開銷外,還要額外給付兵餉六萬緡。

當然,要是朝廷能最終承認棠邑擴編左右兩軍,每月只要撥付六七萬緡的錢糧,棠邑軍日常開銷缺口就能填補上。

不過,韓謙治軍,將卒的兵甲以及戰械配給,乃至醫葯收護等等方面,標准要比侍衛親軍及禁軍要高得多,這方面則將產生大筆額外的軍資開銷。

這部分缺口,還是要另外想辦法填補上。

這也幸虧將卒傷亡的撫恤,主要是授以田地,而棠邑目前最不缺的就是田地,暫時沒有額外的軍資開銷產生。

聽韓道昌將里面的細目一一說來,對初次參與機密議事的喬、陳等家的當事人來說,或許更深刻直觀的感受到棠邑兵戰斗力以及作戰韌性為何能這么強。

這完全是錢糧堆出來的啊。

棠邑兵平攤到每名將卒的軍資開銷,差不多是侍衛親軍及禁軍的三倍之多,也難怪能在殘酷而激烈的拉鋸戰中保持超過世人想象的韌性與士氣了。

當然了,相比較去年,錢糧有如流水一般源源不斷的填入棠邑這個無底洞中,棠邑左右軍擴編之後,每個月預計還將有三到五萬緡錢糧的缺口要填,廳堂列座的諸人,心思已沒有之前的不安跟措手不及了。

又或者說,烏金嶺大捷給諸人帶來強烈的信心,不用擔心付出沒有回報。

再說了,之前是韓家死命的往里填,每月要填進去六七萬緡的錢糧,現在是他們十幾家湊起來,每個月還填不了三五萬緡錢糧的缺口了

至於韓謙種種作為會動搖世家宗閥的根基,這時候對韓家、陳家、喬家也產生不了多少負面影響。

易奴婢為仆佣,他們日常奢侈享受的生活,並沒有受到根本性的沖擊。

而大量的田宅轉售出去,一部分換作棠邑、敘州境內的工坊、礦場,可以視為能源源不斷孳息的糧田、奴婢、牲口。

以往馮韓兩家就極擅經營貨殖,宣歙兩州的世家宗閥,對這也不會排斥。

另一部分作為借款充入敘州官錢局,彌補棠邑建設及軍資所產生的缺口,也會計算一定的錢息。

在烏金嶺時,韓謙與王珺便預料到韓府今日賓客滿座的情形,韓謙忙於整備防務,很多事情都由王珺負責,也是王珺叫韓道昌帶著具體的要求回金陵城跟各家談。

第一點是要求各家今後兩年內,作為借款或者說存款,填入敘州官錢局的錢糧,每個月不能低於十萬緡。他們即便是出售田宅,也要將這數補足,韓謙同意拿敘州官錢局的股數,折算錢息攤算給各家。

第二點是要各家主動放奴婢贖還良籍,並要鼓勵奴婢遷往棠邑做工,或購置田宅安家落戶。

而購置田宅者,棠邑也會比照之前在淮東的做法,以極低廉的售價幫他們在棠邑安家落戶;即便這些奴婢沒有積蓄,到棠邑做工,會提供簡易屋舍,也可以先從官錢局拆借錢款購置田宅。

這個做法,同時需要各家在宣歙兩地宣揚。

第三點就是各家倘若希望宗族內的年輕子弟,能得到韓家的舉薦入朝或到棠邑、敘州任吏為官,都需要先送到歷陽學堂入學,然後再擇優舉薦。

第四點則是要求各家積極到棠邑或敘州開辦各種工坊及礦場,而種植園暫時僅限甜蔗、棉花、桐油樹、葯材等有限的幾類。

特別是葯材的種植,雖說數百年來僧院、道觀都有人工種植葯材的先例,但在當世還不成規模,諸大葯鋪子都主要是收購野生葯材。

而葯材的品種涉及極為繁復,韓謙在敘州僅是叫杜七娘她們嘗試種植著治療瘧疾有特效的青蒿以及幾種止血消炎的葯材,規模都很有限,更不要說系統計的去梳理葯典了。

韓謙他跟王珺提及這事,都深以為憾。

現在敘州、棠邑是要往更精細的方面去深耕,棠邑有的是富足而肥沃的丘山、旱水田資源,而後續隨著棠邑所直接參與的戰事規模擴大,傷葯開銷極大,王珺就特地叮囑韓道昌要優先在棠邑、淮陽山推動葯材的人工種植。

棉田、蔗田以及桐油樹的種植,敘州、棠邑都在大力去做,都有相當大的規模,並不需要諸家太迫切的參與進去。

而整個大楚境內丁口估計在一千五百萬到一千八百萬人之間,大多數民戶還都相當窮困,棉織業、制糖業乃至制皂業,短時間內市場都不可能無限制擴大下去。

這時候就更需要擴大可對外大宗輸出的商品種類,而不是無限制的擴大棉田、蔗田的種植,以免產生嚴重的過剩。

而宣歙兩州背依浮玉山、黟山,諸家幾乎都有經營葯材鋪子,推動這事有便利條件。

一直商議到凌晨,諸人帶著滿意的答復與許諾,才告辭離開韓府。

…………

…………

太後崇佛向道,隔三岔五便到崇福觀敬香供神。

作為皇城之內皇家道院,崇福觀的地位也隨之水漲船高,雲朴子還得封崇福院使。

這一日,太後又到崇福觀來敬香,供過神後,在觀中小憩,雲朴子陪在一旁,講些古往今來的秩事,給太後解悶。

臨到黃昏時,太後才著宮侍牽著剛蹣跚學步的二皇子,起駕回宮。

「太後將二皇子留在身後,這往後還是要立二皇子為嫡啊」雲朴子恭送到觀門外,看到太後王嬋兒抱起二皇子登上鳳輦,頗有感慨的問了姚惜水一句。

「陛下正年少氣盛呢,說立嫡這事未必太早了吧」姚惜水看了雲朴子一眼,風輕雲淡的說道,「李皇後得了心疾,怎么都不放心由她照顧二皇子,太後才將二皇子接到慈壽宮的。」

「也是。」雲朴子說道。

「雲道長對烏金嶺一戰,有何看法」

「老道在皇城之中,也是閑雲野鶴一個,能對烏金嶺大捷有什么看法老道聽說韓侯爺上書要請朝廷將左龍雀軍從舒州調出去,卻不知道姚姑娘你怎么看烏金嶺大捷」雲朴子反過來問姚惜水道。

姚惜水嘴角抽搐了兩下,她能怎么看,她都想將楊致堂、楊元演、王文謙有一個算一個,拉到跟前來,問他們怎么看,與虎謀皮的感覺爽不爽

她都恨不得將徐明珍拉到跟前問一問,與李遇齊名的大楚名將風采何處,大好局勢,數倍於敵的精銳兵馬,在物資、人馬更容易調集的內線,怎么就被韓謙打得跟條狗似的

到現在,織造局派出去的斥候密間都還沒有查清楚烏金嶺一役的諸多細節,似乎韓謙在淮陽山真有神助,一夜之間借來天雨山洪,將敵營沖潰……

烏金嶺一役對大楚的局勢將要改變的太多太多,她也早就聽人稟報說韓府這幾天賓朋滿座、夜夜笙簫。

特別昨天韓道昌返回金陵後,沉默許久的富陌今日午前還特地到韓府「請罪」,但被拒之韓府門外……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