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三章 決堤(2 / 2)

楚臣 更俗 3322 字 2021-01-18

他暫時也沒有事情做,便耐著性子跟曹霸講解浮山堰是怎么回事。

浮山堰的建造要追溯到四百多年前,當時的南朝梁武帝蕭衍為了從北魏手里奪下戰略要地壽陽壽春,派人在壽陽下游臨淮縣境內的浮山築攔河大壩,意圖堵塞淮河,使淮河水倒灌壽陽城,迫使魏軍撤出淮河南岸。

當時南梁軍征用軍民二十萬人,南起浮山北抵潼河山,從兩端填築土方,歷時兩年建成。

浮山堰建成之初,對魏軍的威脅確實是極大,蓄水不久,壽陽城就被大水圍困,迫使魏軍棄城退入北面的八公山,上游數百里內更是一片汪洋,但很可惜浮山堰僅存在四個月,就被大小沖毀。

最終的結果並沒能對魏軍造成致命的威脅,反倒使當時的南梁軍控制區域,受到大水潰沖之災,軍民死傷無數。

「浮山堰不是沒成嗎」曹霸說道。

「浮山堰未成,但不意味著梁師雄在滎陽圖謀不成,一切還是要具體的水文資料,這也是要你們這些高級將官到軍學院受訓的關鍵原因。」溫博語重心長的說道。

「你們還不是開始都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需要侯爺提醒」曹霸嘀咕道。

溫博差點被這憨貨氣死掉,卻又無法反駁他這渾話。

「侯爺召集我們去壽春,是不是要准備出兵,聯合梁軍進攻滎陽」曹霸想要有仗可打,骨髓子里都透著酥麻,比弄娘們都爽利。

「不大可能。」溫博搖了搖頭,說道。

雖然韓謙這么短的時間里也沒有辦法對後續的影響都推敲明白,但溫博自有他的判斷。

梁師雄並非弱將,再多的兵力,也很難在禹河水勢大漲之前產滎陽城攻下,更何況整件事又極可能是蒙兀人與魏州叛軍聯手為之,那填多少兵馬進去,都有可能會受到重挫。

溫博也不跟薛川他解釋太多,黑著臉要他們先認真思量這事對梁國西南部及淮西北部可能會有直接影響。

地理、算學、工造等科目是中高級武官進入軍學院培訓必修,薛川、溫淵二人學得頗為認真。

在溫博點破禹河積淤嚴重,河床有懸出南岸平地的可能之後,後續的影響也能進行相應的推演。

禹河黃河一旦徹底往南改道,鴻溝、沙潁河沿岸地區受災會有多嚴重,這個並不難想象,但除了中原戰局將變得更惡劣以及更混亂外,淮西也將不避免的會受到直接的深遠影響。

這主要也是受潁河口位於壽春以西的地理位置所決定。

壽春北部的硤石口都不到七十丈寬,這種極特殊的地形,在夏秋雨季時已嚴重影響到淮河上游來水的傾泄,十年里卻有七八年會在硤石口以西的淮河兩岸形成大片的滯洪區。

過去十多年間,徐明珍任壽州節度使時,在八公里及壽春城以西的淮河南岸組織軍民修造大堤,差不多將滯洪區都限制在北岸的潁州境內。

倘若禹河奪賈魯河、沙潁河改道在夏季之前成為事實,這意味著硤石口上游,在容納禹河來水後,水勢規模將擴大三到五倍。

這已經不是北岸滯洪區會擴大多少的問題,同時還直接涉及到南岸的大堤能不能承受住這么大水勢的沖擊。

一旦南岸大堤沒能撐住,這意味著壽州境內在這個夏季也會變成一片汪洋。

有提前防備,人馬的損失會極有限,但壽州境內的安置計劃、五六十萬畝耕地被淹沒,年後就計劃要在龍池山著手實施的堰湖工程、北淝水河疏浚工事以及後續將壽春打造為淮西北部重鎮的一系列事宜都會隨之被耽誤下來,錢糧上的損失將極其的慘重,都有可能打斷棠邑現有的建設及發展節奏。

也許淮西的損失還是有限的,禹河改道對河淮梁軍目前的控制區域影響更為嚴重、慘烈,從而牽涉到河淮局勢往更復雜、更混亂的方向轉變,甚至梁帝朱裕沒能在許汝等地撐住,至使蒙兀騎兵飲馬淮河北岸,對淮西及中原戰局的負面影響,則更將令人害怕。

溫博集結一部分侍衛武官從歷陽騎馬出發,年初七午前趕到壽春城。

沙潁河目前乃是河淮梁軍的生命線,棠邑增援河淮梁軍的物資以及旱情嚴重的許汝潁陳等州,主要糧田都分布於沙潁河兩岸,梁國工部侍郎周道元年底就到潁州視察潁水河務,在接到郭端鐸從壽春送出的消息時,周道元他還沒有離開潁州。

接到消息後,周道元一邊派人快馬馳往新鄭稟報梁帝朱裕,他本人則直接趕到壽春,來與韓謙見面。

梁帝朱裕極重視禹河水道的治理,登基之後,便專門在工部設立河務司,也很巧,河朔驚變之前,梁國工部剛剛組織人手,對禹河中上游的河道水文情況進行勘測,因而有韓謙所急需的最新數據。

滎陽河段,由於地勢特殊,水情極為復雜,河道積淤情況有輕有重,周道元作為梁帝最為器重的工部大臣,他都不需要從汴京調資料,就對各種數據也都了熟於心。

在棠邑傳來消息之前,梁帝朱裕也剛好派人過來,要召他趕回新鄭,便是要他評估滎陽掘堤可能會產生的影響。

叛軍選擇的掘堤口,確實是積淤最嚴重的河段,河床即便沒有懸出地面,也差不了幾許。

而倘若如韓謙所料,這一切是梁師雄與蒙兀人精密計算的謀略,只需要征用三四萬軍民,在稍下游位置相對容易的築一道攔水土堰,就極可能成功迫使禹河之水從賈魯河、沙潁河南下奪淮入海……

確認這一信息後,韓謙便下令將第二鎮軍主要兵馬往壽春集結,下令右神武軍歸家省新的兵卒,都到壽春集結編訓,同時還對濠巢壽霍四州頒布軍令各征募青壯民夫一萬人集結壽春。

數日後,梁帝朱裕從新鄭傳來消息,確認蒙兀人在魏州叛軍掘堤處下游的趙塘堤南北兩岸各增設一座大營。

武陟縣境內的趙塘堤,位於賈魯河接禹河大閘的西側,河床積淤更為嚴重,也是在決堤口下游修築攔河大壩的絕佳地點。

目前禹河還冰封著,差不多還有一個半月左右的冰封期,冰層之下的流水也是極淺,雖然暫時看不到魏州叛軍與蒙兀人有什么進一步的舉動,但整個計劃既然確定是魏州叛軍與蒙兀人聯手進行,他們這時候倉促發兵強攻滎陽城也不現實,往最壞處預測局勢的發展怎么都不為過。

照梁帝朱裕的要求,韓謙即刻從壽春發出十二萬石糙米、三千石鹽、三萬擔精鐵以及五千具鎧甲、兩千具精鋼大弩、兩百具床子弩及一萬捆鐵箭等物資,提前趕在河淮回暖冰融之前,由河淮梁軍控制的州縣組織人手走陸路運往許州,為免以後大水沖泄下來,運力會跟不上。

元月二十日,壽州除了第二鎮軍一萬精銳、水軍兩千將卒、侍衛騎兵一千人馬在壽春完成集結外,新編右神武軍放了近半年省親團圓假的一萬兩千將卒,以及從外圍州征調四萬青壯民夫以及從霍邱、壽春、鳳台三縣征調的兩萬青壯男丁,都以難以想象的高效率,在壽州完成集結。

韓謙元月二十一日就簽署軍令,正式在棠邑制置府在第一、第二、第三鎮軍及棠邑水軍、侍衛騎兵都之外,新增第四鎮軍,任命溫博為都指揮使、譚育良為副都指揮使。

第四鎮軍組建之日,諸將卒並沒有第一時間發放兵甲戰械,而是直接發放大量的鐵鍬、挑擔,臨時征募的六萬青壯民夫也都暫時編入第四鎮軍。

第四鎮軍當前的任務,第一就是搶在五月之前,極盡能力對八公山以西的淮河南岸大堤進行加固。

季希堯及工師院專門研究水利河務的工官、工師,在之前半個月時間內,對壽春城周邊的地形地勢進行新的緊急繪測。

在得到第一手的數據之後,韓謙決定將北淝水河下游、位於壽春城以東的瓦埠盪及外圍總面積達三四千平方里的地勢淺窪區域劃為特定的蓄洪區,將這個區域里不多的民戶人丁都遷出來安置。

不過,滯洪區在壽春城的西側,今年可能往西延伸到霍邱境內,但瓦埠盪卻在壽春城的東側,在這兩個區域間開挖一條深三四米深、寬二三百米、長達五十里的行洪大河,根本不可能是五六萬民夫能在三四個月內所完成的任務。

那就只能在壽春城西大堤與瓦埠盪之間,劃出一條相對開闊、地勢較低的行洪帶來。

目前要做的,除了要在行洪帶的兩側修造淺堤,保護後方的灌溉區及壽春城,更主要的還是要將行洪帶上、不利洪水快速泄走的地形障礙都挖通。

這樣就能保證一旦壽春、霍邱之間形成大面積的滯洪,也能在最快的時間內,通過行洪帶將洪水導往瓦埠盪,從而達到大幅減輕對農耕的影響。

龍池山堰湖也需要照原計劃進行修造,但會在龍池山堰湖與北淝水河之間需要緊急新開挖一條渠道,以便能在雨季來臨之前,將龍池山一帶的溪水導往北淝水河,消除從側後沖擊南岸大堤的可能。

一秒記住 海岸線小說網</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