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七章 反應(1 / 2)

楚臣 更俗 2026 字 2021-01-18

在正室王氏好不容易剛有了生養,韓謙卻馬不停蹄的上書請立庶子韓文信為黔陽侯世子,這事仿佛一顆石子突然間砸破平靜的湖面,在金陵所掀起雖然談不上驚濤駭浪,也是層層漣漪,令朝野議論紛紛不休。

雖然說前朝中前期就有家族財產諸子均分的新律,甚至還允許私通生子從父入籍,但宗族祭祀以及恩蔭等政治權力,還是嚴格由嫡長子繼承;而到前朝後期由於藩鎮割據、戰亂頻生,為保證宗族勢力的傳續與強大,不會被諸子均分家產而削弱,嫡長制甚至一度出現退後。

而王侯之家,倘若嫡妻所生之子實在不肖,也不是沒有請廢改立的前例,但也沒有嫡子剛剛出生沒幾天,就迫不及待請立庶子的道理。

當然,韓謙冒天下之大不韙請立庶長子,也沒有引起特別大的爭議。

或許在棠邑之外,更多人的心態,還是想著看黔陽侯府的後宅,什么時候會鬧出嫡庶相爭的鬧劇出來,大家都有好戲可看,而大家也都很清楚,韓謙這些年一直都胡作非為,他想在棠邑做什么,外界似乎都怎么能成功阻止過。

朝野也不乏有人猜測韓謙選擇這個時機上請立折子的動機是什么。

要說韓謙對當年的蘭亭巷之禍耿耿於懷,迎娶王文謙之女也僅僅是出於對棠邑有利的政治聯姻目的,與王文謙之女並沒有什么感情,也許從心里早就將王氏女所生養子嗣排除在繼承人之外這個當然是一個原因,要不然韓謙也不需要這么高調的請立庶子了,但這顯然又不是在這個時機請立庶子的主要原因。

御史台、禮部的官員,自然是情緒強烈的上書彈劾黔陽侯此舉荒唐,政事堂卻沉默下來,似乎短時間內並不想對韓謙的這封折子作出什么反應。

當然朝堂沒有什么反應,但並不妨礙韓謙在棠邑內部采取一些措施確定長子韓文信的繼承人地位。

或者說韓謙壓根就沒有要等朝堂給予什么反應,而是通過上奏折這一舉動,對內部宣布他立長子韓文信為繼承人的事實。

在上奏折請立的同時,韓謙不僅指定馮繚、郭榮這兩個棠邑文吏領袖教授長子韓文信蒙學,還在孔熙榮在霍邱率先遣營戰力先行沿潁水北上增援陳州的同時,下令將第三鎮軍調到棠邑目前最為核心的東湖、歷陽、武陵、石泉一線駐防,由趙無忌兼領第三鎮軍都指揮使。

趙無忌作為韓趙氏的親弟、韓謙長子韓文信的親舅舅,雖然從天佑十二年間就最早追隨在韓謙的身邊,可以說是韓謙最為信任的嫡系,但他此時以侍衛騎兵司都虞侯、巢州刺史兩職,再兼領第三鎮軍都指揮使,兵權之重已在田城、林海崢、楊欽、孔熙榮等嫡系將領之上……

…………

…………

進入六月,金陵城里便驕陽如火,炙烤大地,坐在涼亭旁的樹蔭下,同樣都六十好幾的楊恩,精神氣卻是要比沈漾好上許多,也絲毫不為園子里刺耳的蟬鳴聲心煩意亂,手里持著棋子,思考棋路……

秦問、薛若谷與崇文殿內常侍陳如意坐在一旁觀棋兼伺茶;其他隨侍都遠遠的站在池塘對面。

水師主力覆滅於洪澤浦,楊恩曾攜太後手詔趕到巢州大營,與李知誥一起勸諸將奉太後手詔行事,但楊恩當年之舉,也只是想挽大楚之狂瀾,並無意投向慈壽宮,也無意跟棠邑勾結到一起,事成之後,他回到金陵後只能留在宅子里「養病」。

他這病一養就是三四年,還是近兩年在沈漾的勸說下,每有朝議難決之事,延佑帝都會派使者過來詢問楊恩的意見,楊恩才算是恢復參政大臣的地位,但他絕大多數時間還是留在宅中。

除了大典之日,他都極少上朝。

當然,楊恩對這幾年崛起的襄北、棠邑兩大藩鎮勢力同樣是警惕為主,對侍衛親軍進行擴張、新編左右武驤軍,啟用李長風、李秀等浙東郡王府一系以及周炳武、杜崇韜等將臣,他都選擇跟沈漾站在一起。

不過蒙兀人與魏州叛軍掘開禹河大堤,使禹河奪淮入海,在河淮、淮東、淮西制造滔天泛濫的洪水,楊恩跟沈漾的立場又有所分歧。

而事實上在河朔驚變之後,對韓謙與梁軍的勾結,甚至去年公然助關中梁軍返回河淮,楊恩便沒有再表明過反對的立場,甚至極主張朝堂諸公應更關注蒙兀人的威脅。

當然,楊恩與沈漾在這些主張上的分歧,並不妨礙遇到什么事情,沈漾都會先來找楊恩商議。

今天也是趕著巧了,陳如意奉延佑帝的旨意,就韓謙的請立侯世子折,過來單獨詢問楊恩的意見,趕著沈漾也在溧陽侯府上下棋,便一起坐在亭下說話。

「黔陽侯上折子請立妾生子韓文信為侯世子,此舉還真是冒天下之大不韙呢!」陳如意感慨的說道。

陳如意是張平帶出來的徒弟,原本也是晚紅樓一脈的弟子,但在金陵事變之後與其師兄安吉祥一起為延佑帝所倚重。

陳如意、安吉祥早年或許顯然有些勢單力薄,畢竟沒有什么威望,手下也沒有幾個真正能用、能信任的嫡系,縉雲司被解散時,甚至都沒有說一聲的余地,但又是四五年過去,內侍監的事務已然沒有張平、姜獲兩人開聲的余地了。

陳如意還沒有滿三十歲,但出入禁中,已頗有內侍大臣的威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