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章 求去(1 / 2)

楚臣 更俗 3296 字 2021-01-18

「這是都完了」

李普一屁股坐在假山涼亭里,看著北面靜江、靜海門方向火光焰天,怔怔的自問道。

「國公爺,新津侯、周侍郎以及姑老爺府上的人都跑了一空,似乎都往靜海門那邊去了,臨晉侯府卻沒有什么動靜,大門緊閉。」這時候有幾名老仆推開荒園的院門,滿頭大汗的跑到假山前,回稟道。

「我知道了,你們再去臨晉侯府報個信,就說李普我對不住他們,李家徹底的完了,叫他們趕緊收拾東西跑路吧。誰要能幫李家保留幾個命根子不絕,李普在九泉之下給他磕頭了。」李普聲音沙啞的說道,鏗然拔出腰間的佩刀,便橫到頸前。

「國公爺!」兩名老仆驚叫道。

一道刀光劃過,鮮血迸濺而出,李普氣未斷絕,猶死死盯著陷入火海之中的靜海門方向,數息之後,身子才「撲通」一聲往後栽倒,手中追隨他半輩子的寶刃也滑落下來……

…………

…………

「皇長子年少卻聰慧,貴妃王氏賢明有德,皆得陛下寵愛,嘗言年歲稍長,尋賢師教導,必能使大楚山河穩固……」

非常之時,不存在所謂的「立嫡不立長」,但大皇子與三皇子之間擇其一,總也要一個冠冕堂皇的說辭。

政事堂的大殿之上,沈漾起了一個頭,楊致堂、楊恩及諸多大臣紛紛上尊辭,擁立皇長子楊彬登基繼位這事便算定下來了。

「當務之急,還是肅清逆黨,而宮禁之中,長期以來為逆黨掌握、滲透,更是需要徹查,這事便要張大人、姜大人不辭辛勞了……」沈漾又朝張平、姜獲說道。

「陛下遇刺身亡,我二人無能相護,便是死罪,苟活於世,已愧對先帝,不敢再竊居內廷之位,還請沈相、壽王爺與太後另選賢能。我二人殘生唯願能在先帝及陛下寢陵之前看燈添油……」張平才五旬多年紀,但鬢發皆已霜白,一袖懸於身前,與身形都有些佝僂的姜獲上前,躬身辭謝道。

張平、姜獲此時正是以內侍監及少監之職,全面執掌宮禁事務之際,在這一刻竟然求去,眾人面面相覷,沈漾、楊致堂都有些措手不及。

張平、姜獲到底得誰通風報信救下李瑤,這還是宮變迄今最大的疑點之一,但並不妨礙他二人能得眾人的信任。

張平說來也是神陵司舊屬,但淅川一戰,他不惜性命替楊元溥擋下落石。

而姜獲更是得先帝委命效忠楊元溥身側。

他們二人兢兢業業,這些年功績也厚,即便與韓謙有頗深的交情,但沈漾、楊致堂相信他們還是效忠於大楚的,難以想象他們會在這時只求能為延佑帝守陵,而無意再參與宮禁及朝堂的是是非非

楊恩眉頭微皺,見沈漾、楊致堂征詢的看過來,此時也只是微微的搖了搖頭。

「這幾年來我們二人皆受病痛困擾,多次求去,但奈何陛下恩重難辭,一直都沒能成行,這次務必請沈相、壽王爺成全。」張平、姜獲神色堅決的說道。

張平、姜獲一心求去,延佑帝怕留下薄情寡恩的惡名,一直沒有應允,卻在內廷之中令陳如意、安吉祥等人將張、姜二人架空,也是眾人皆知的秘密。

只是眾人怎么都沒有想到張平、姜獲會在此時態度堅決的求去。

清陽也是愣怔在那里,也禁不住想,沒有張平、姜獲二人,而皇宮之中六七千侍宦、宮女,既沒有足夠資歷,又沒有令眾人足夠信任的人,誰來主持內廷宮禁事務,誰又來負責一一徹查這么多侍宦、宮女之中暗藏的逆黨

雖說她身邊有一些從蜀國帶過來、值得信任的舊人,但掰著腳趾頭也能明白,沈漾、楊致堂他們絕不可能會任由蜀人全面執掌大楚的內廷。

當然,作為在座真正掌握內情的數人之一,清陽此時也更能揣測張、姜二人的心思,心想他們或許認定給他們通風報信者,必是棠邑潛伏於呂輕俠身邊的暗樁密間,而他們既不想辜負先帝及陛下的信任,又不想跟棠邑交惡,才在此時堅決求去的吧

清陽再看沈漾、楊致堂眉頭深鎖,似有所思,心頭一緊,擔心他們二人回過味來,事情會再有反復,禁不住有些擔心的朝雲朴子看過去。

「張大人、姜大人執意要為先帝、陛下守陵,內廷之中再無股肱大臣可恃,」韓道銘坐在楊致堂的下首沉吟著說道,「韓某倒覺得唯今之計,或可暫改內侍省為內侍府衙門,由溧陽侯楊恩出任內侍府大臣,暫時執掌內廷事務,徹查宮變血案,沈相、壽王爺、兩位太後及諸大人,以為意下如何」

韓道銘提這樣的建議,眾人都是一怔,也將眾人的心思岔開。

改宦臣而任宗室老臣執掌內廷宮禁事務,似乎有史以來並無先例,也於大楚律制不合,但細想下來,卻又覺得並無不妥之處。

這或許是當下應對復雜及混亂之極的內廷局面,最恰當不過的折中辦法,後續甚至還能有效防范宦官擅權及外臣勾結,這也顯得韓家及棠邑於心無虧。

另一方面,張平、姜獲執意求去,除了楊恩之外,交給誰負責徹查宮變血案,是大家都能放心的

沈漾、楊致堂蹙著眉頭見楊恩也微微頷首,不拒絕負責內廷事務,便朝清陽看過去。

清陽看了黃娥一眼,說道:「我與黃皇後皆是婦道人家,這么大的事情,悉聽沈相、壽王爺及諸位大臣決議……」

「這或可為權宜之用,」沈漾沉吟片晌,也覺得韓道銘所言可行,又垂眉看著合於案前的袍袖看了一會兒,朝楊致堂說道,「新帝年紀幼小,倘若十年才能長大成人親政,照舊制當請太後聽政。王氏乃新帝嫡母,理應尊為皇太後,而黃氏乃陛下正宮,或可與王氏並尊臨朝,壽王爺,你覺得如何」

沈漾這話才真正叫清陽心里一驚,摟緊懷里的彬兒,下意識便要朝雲朴子、韓道銘、秦問三人看去。

兩太後並尊,這不僅僅意味著黃娥將直接分走她身為新帝生母的威勢以及臨朝聽政的權柄。更為關鍵的黃娥還有一子,一旦有什么風吹草動,宮廷之中隨後有再次發生帝位易主的血案。

再說,有黃娥與三皇子楊曄這對替補,沈漾、楊恩、楊致堂等人以後真想要將她們母子二人廢掉換立新帝,也將易如反掌。

難道說張平、姜獲二人的堅決求去,真叫沈漾起疑心了

想到這里,清陽驚魂未定的心頭,恁的滋生一股怨惱,但沒等她有什么異動,雲朴子則先朝她微微搖頭,示意她不要輕舉妄動。

清陽按住心頭的怨惱,也知道她如此地位未穩,不能直接跟沈漾爭執。

想到這里,清陽朝韓道銘那邊瞥過一眼,見他似在思忖著什么,卻也無要站出來反對的意思,她也只能先壓住心頭的不滿,端坐在上首,擺出一副謹聽沈相、壽王指揮大局的樣子。

當然了,旁人只能看出她與雲朴子之間有互動,卻也不覺得這有什么。

雲朴子因何能為崇福觀主、出入宮禁,這在朝堂也是眾所周知的秘密。

而清陽對沈漾的主張有滿肚子意見,這不奇怪,誰願意與人共享聽政之權但見她此時能坐得住,沒有直接提出質疑,在眾人看來她還是識大體的。

楊致堂卻多少顯得有些遲疑,畢竟兩宮並尊,也是以往所未曾有的先例。

看楊致堂等不少人有所遲疑,沈漾即便不提一些不能說出口的隱憂,這時候也進一步解釋他如此主張的其他緣由。

除了黃娥作為延佑帝的正宮外,沈漾還主要考慮黃化作為湖南行尚書省宣慰使這幾年對延佑帝可以說是忠心耿耿,而黃家也好,江東世族所盤據的江東也好,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理應與湖南行尚書省共同成為大楚皇朝的基石。

即便沈漾這些年一直致力提拔寒庶子弟,但他也得認清楚,只有占據大楚逾一半疆域、人口占比更是逾四分之三的江東、江西、湖南穩定住,他們才能稍有信心的說大楚大局還在他們的掌控之中。

此事除了黃家及江東世族得益之外,並不損壞其他人的利益,也就沒有誰站出來反對。

而既然並尊黃蛾為太後,而黃娥又生有三皇子楊曄,為防止黃家有什么不必要的野心發動新的流血宮變,將黃慮及黃氏、江東世家子弟剔除出負責皇城及京畿衛戍的侍衛親軍體系,則必要的措施。

也無需韓道銘或清陽等人提及,沈漾則直接主張將左武驤軍劃入禁軍體系,改駐池州,以黃慮為都指揮使兼池州刺史,暫時先負責追逆討亂之事,也算是對黃家算得上相當公平的制衡。

當然,這么安排還有另一層用意,那就是用左武驤軍拱衛京畿的西翼,壓制棠邑軍可能會有野心,也是不能公然宣之於口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