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二章 新的形勢(2 / 2)

楚臣 更俗 1579 字 2021-01-18

曹霸很不老實的頂了頂站在他前面的王轍,問道:「這么多人都喊過來,什么事情,是分賞錢嗎?」

「蒙兀人正將其設於雲州的南院衙署,往太原府搬,應該是要將其南都遷到太原府。」王轍小聲的跟曹霸說道,又很客氣的朝李秀拱手施過禮。

「……」李秀沒想到蒙兀人這么快就將南院重鎮南遷。

雖說太原城距離雲州,也僅五六百里路,但蒙兀人做這樣的選擇,戰略意圖很明顯,先是將其統治重心全面南移,表明經營中原腹地的決心。

而蒙兀人沒有選擇燕山以南的河朔地區作為新的南都選址,而是選擇前晉國都太原府,也流露出著朱讓安心經營河淮最為核心、擁有編籍戶五百余萬口的東梁地區,而蒙兀在消化晉地、太行山南部懷、衛等州及關中地區之後,未來的戰略重心將全線往西翼傾斜的決心。

從太原城經汾水河谷南下,便是河東故郡,渡過黃河便是關中東北部地區,與雍州等地連接起來,這是一條完整的兵馬運動通道。

據潼關以拒西進之敵,有地利之險可借,但敵軍從雍州以及北面的河津出兵,從西面、北面進入華州、潼關等城,西梁軍卻沒有什么地利可守,攻守形勢還極為嚴峻。

「哦,對了,」王轍看得出李秀更關心大局的地勢,壓著聲音,專程跟他說道,「趙孟吉、王孝先已經派人攜表前往太原府見蒙兀太子烏素大石……」

李秀倒吸一口涼氣,心想這或許是郭端鐸及沈鵬帶過來的消息。

趙孟吉、王孝先真要投蒙兀人,意味著蒙兀人將得七萬兵勇,不僅意味著西梁軍在華州、潼關的壓力倍增,趙王所部經陰平道直接反撲川蜀,也將是隨時都會生的事情。

「田衛業、王元逵為攻雍州,傷亡頗為慘重,兩人駐守關中,與平夏人合到一起,就剩五萬殘兵,亟需休整不說,東翼還面臨駐守華州的梁軍的威脅——我們目前估計烏素大石多少會防備著趙孟吉、王孝先的投附心思不誠,不會將急缺的糧草調給趙孟吉、王孝先,使之兵鋒立即鋒利起來,川蜀及梁州暫時還沒有大的威脅。不過,在田衛業、王元逵兵馬得到補充並進行充分休整,也就是說到明年三四月間,西翼的形勢就難說了。」王轍跟李秀介紹他們剛才討論出來的一些基本情況。

「朝廷進剿襄城的情況如何了?」李秀驚問道。

「周炳武、張蟓、趙臻他們打得極穩,還有條不紊的進攻荊門及郢州,可能到明年入春都未必能奪下進攻襄城的門戶之地。」王轍說道。

「王參軍或可建議侯爺,寫信給蜀主王邕,要蜀國將趙孟吉、王孝先的家小,交入金陵,以離間趙孟吉、王孝先與蒙兀人的關系。」李秀想到一事,跟王轍說道。

王轍稍作沉吟,也覺得李秀此計可行。

趙孟吉、王孝先與王邕沒有妥協的可能,王邕扣押趙孟吉及王孝先的家小也好,或直接殺死也好,對趙孟吉、王孝先二人都沒有觸動,但蜀國要是他們的家小送入金陵,趙孟吉、王孝先未必沒有投附大楚、以換家小性命的可能。

甚至只需要叫蒙兀人相信有這種可能就行了。

「此計不錯,李將軍可向大人建言。」王轍還不會白占李秀的獻策之功,說道。

「你們在嘀咕什么?」韓謙跟郭端鐸談過事情,就看到李秀、曹霸與王轍三個人站在角落里嘀咕,旁邊人都傾耳聽他們說話,便揚聲問道。

「李參事想建議將趙孟吉、王孝先家小請入金陵,以間其與蒙兀人的關系。」王轍說道。

韓謙稍作沉吟,跟身邊馮繚、郭榮、田城三人說道:「或許要派人專程到成都府走一趟,你們決定得誰合適?」

馮繚點點頭,削弱蒙兀人人對趙孟吉、王孝先的信任及倚重,將能暫時緩解川蜀所面臨的軍事壓力,相信王邕不會拒絕他們的建議,這事也僅需要派信使攜韓謙的親筆信函走一趟就應該能促成,但韓謙很顯然還需要對蜀軍在利川及江油的軍事防御部署,或者說需要對蜀軍後續在北線及西北翼的軍事安排有更深入的了解,甚至還要對蜀軍的軍事部署提出一些建議,就需要他們派高級將領直接跟蜀主王邕當面溝通為好。

8)</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