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三章 河洛(二)(1 / 2)

楚臣 更俗 3663 字 2021-01-18

即便此時處在梁楚和議的關鍵時期,有些觸動兩國敏感神經的話不能公然說,但身為雄主,怎么可能會沒有一統天下的大志?

而韓謙要真正對得住父親的遺願,也是要使四分五裂的天下重歸一統,令異族又敬又畏繼而臣服,才有可能天下黎民迎來真正的盛世。

對中樞機構進行改制,梳理軍政關系,這也是更好的展生產力,並確保資源能更有效的利用起來,為將來打好更深厚的根基。

不僅官錢司在內右史府之下,與諸司平級,韓謙這些天在緊張的戰事之余,考慮過也決意將右內史府所屬的吏、兵、戶、禮、刑、工六司進行分拆改制。

他這時候也與韓道昌以及作陪的雷九淵、馮繚、顧騫等人一一說明。

韓謙計將刑司從右內史府劃出來,直接並入監察府,目前他是為了方便提高效率,後續則是為建立更完善的監察、律法體系做准備。

吏司、兵司預以保留,但韓謙想著將前朝明存實亡的貢舉、督學等事從禮司分拆出來,與國子監、太學等合並為督學司,以負責大梁境內各級學堂建設。

戶司改為度支財政司。

變化最大的則是工部降格而來的工司,韓謙決意分拆成農業司、交通都水司、營繕司、工造司、欽學司,以確保初步形成的新學及工造體系,在中樞擁有足夠大的展空間與話語權。

除了中樞機構的進一步改善與完善,第二階段的河洛戰事完結後,韓謙最緊要做的一件事,就需要在軍事參謀府的框架下,進一步完善新梁軍的編制以及組建拱衛國都洛陽的「侍衛親軍」。

前朝以來乃至梁楚晉蜀四國,軍制不管是軍府兵還是役兵、募兵,主要分京軍、州軍兩類,而京軍又分禁軍、侍衛親軍兩個體系,以形成中樞與州縣以及禁軍與侍衛親軍相互制衡的效果。

韓謙要推行新制,軍府兵、役兵都要取消掉,而推廣義務兵制度暫時也不現實,只能將融合一部分義務兵制特質的募兵制全面推行下去。

又由於棠邑軍已經形成完善的軍官培養制度,韓謙目前就有條件將之前禁軍、侍衛親軍以及州兵等體系都推翻掉,重新建立一個更高效、更便於他指揮調動的軍事體系。

韓謙將兵籍、募兵等事,納入右內史府的兵司,但將兵馬調動、將領任命、軍營及防區建設、兵甲軍械戰船的修造,都納入軍情參謀府管轄,而不是利用舊的南北衙司體系進行相互制衡。

除了照區域及實際攻防需要,設立行營及衛戍區掌握軍隊的指揮權外,韓謙還計劃將全軍劃為兩類,一是主力作戰旅,一是預備役旅。

主力作戰旅作為常備作戰部分,承擔主要的防御及作戰任務。

預備役旅則以現役將領、武官以及一小部分老兵組成,平常不承擔作戰、防御任務,主要駐扎腹地關隘區域,平時也不具備多少作戰力,但遇到戰事需要或緊急事件,則就近征募州縣的預備役將卒及鄉勇,擴編為作戰旅。

主力作戰旅目前在南線主要分為四個集群:

一是南內史府以趙無忌為,轄馮璋、趙啟兩個步戰旅、林宗靖、郭全兩支水軍旅。

一是田城、喬維閻在敘州轄魏續一支步戰旅。

一是下蔡行營以林海崢、楊欽為,轄肖大虎、竇榮、譚修群等三支步戰旅、兩支水軍旅。

一是光州及鄧均兩州,譚育良轄有何柳鋒、溫淵兩支步戰旅駐守。

而在北線,目前也分為四個集群:

一是商州(商洛),孔熙榮麾下有韓豹、林勝兩支步戰旅、朱貞一支騎兵旅。

一是華州、潼關,荊振麾下轄有三支步戰旅。

一是邙山,溫博轄李磧、薛川等三支步戰旅。

一是虎牢關,陳昆轄沈鵬、周寶等兩支步戰旅。

現在韓謙將馮宣、韓東虎等帶回洛陽,計劃將洛陽、孟津、新縣單純設立一個行營軍防區,以馮宣、奚兒、韓東虎、李秀、霍厲、趙慈、林江、曹霸等將,組建由兩支警備旅、兩支步戰旅、三支騎兵旅、一支水軍旅組成的作戰集群,取代侍衛親軍的地位,拱衛國都洛陽。

軍情參謀府,之前設置的左右府監都取消掉,以高紹、荊浩、韓元齊、郭卻等四人為知事,輔佐韓謙分執諸多軍務。

除李知誥、柴建所領的梁州兵馬外,新梁軍將編有三十一支主力作戰旅。

除此之外,韓謙還計劃新編十三支預備役旅,駐守內線腹地的關防要隘。

韓謙決定將秦問留在身邊,於左內史府擔任諫議大夫一職,實際也是在他身邊擔任機要秘書。

此外,韓謙還將重新設置河南府轄國都洛陽及孟津、偃師諸縣,將周憚從潼關調回來任河南府尹,使韓建吉任長史;而韓端沒有在州縣任職的經驗,則使他到華州,給荊振擔任州長史。

原舊梁軍轄地的州縣主官,韓謙暫時都沒有進行大的調整,但這些州縣原有的工曹、醫官、學官以及與中樞新設諸院司對應的新設立機構,韓謙都從舊部征調官吏上任,負責州縣的道路屯田水利工造學堂醫館及募兵等事務,並有序的在縣以下新設鄉司,也主要是從舊部調用官吏主持,以此進一步完成兩軍融合及新制推廣之事。

韓謙禪繼國主之位,在中樞必然會大力提撥、使用以往用慣了的舊部,新的中樞機構及軍制改動,都有利於棠邑舊部占據更大的話語權及事權,雷九淵、顧騫、韓元齊等人心里也很清楚,但舊梁軍的將臣並沒有受到打壓及排斥,他們也就沒有什么意見。

而這些年與棠邑軍打交道,顧騫、朱珏忠、陳由桐乃至荊振、荊浩等人或許並沒有特別深的體會,韓元齊當年卻是進攻淅川的主將,以及荊襄戰事過後,陪同朱裕在龜山與韓謙相會,他都在現場,最終對於朱裕以國相托這件事,他與陳昆、沈鵬等人都是贊同的。

現在他們已經熬過最艱難的時刻,從前線退回到洛陽城,韓元齊也看到兩軍在河洛地區融合及新制推廣,形勢比他所想象的更穩定,之前荒廢之事也迅恢復起來,洛陽以南的春耕、溝渠道路修造乃至洛陽城的修繕,諸多匠坊工場的新建,都完全沒有受到前線激烈戰事的影響,可見韓謙早年在敘州、淮西建立的體系是何等的高效、有序。

作為常年在一線統兵作戰的將領,韓元齊無疑是務實的,也沒有太多抱殘守缺的觀念,這也是韓謙將他調入中樞的關鍵。

要談的細節太多,召見韓道昌、秦問等人不知不覺暮色已深,韓謙便在凌雲閣時飲宴,著馮繚、雷九淵、顧騫、韓元齊等人陪同,飲宴之時繼續議論國政……

…………

…………

除了上陽苑及中樞衙署、洛陽學堂在洛陽城內都有專門的區域外,韓謙還專門在洛陽城劃出一些區域安置將史家小。

朱裕重修洛陽城時,主要還是采取里坊制格局,由棋盤式的街道將城市分為大小不同的方格,建設宮衙寺塔以及官民居住的坊院。

官民居住的坊院,四周都建有高大的夯土坊牆,四周有排水濠渠,四面各開一門以供官民進出,臨夜執行宵禁,坊門關閉,就形成一個個獨立的防守單元。

而江淮等地的城池到前朝中後期時,由於工商業的展,不僅舊有的坊牆都6續打通,開設店鋪,使坊市結合起來;而新建的城池,內部基本上也不再建造坊牆,使內部的城市格局從傳統的封閉式,轉變為開式。

洛陽城一片殘墟,照韓謙的要求,修繕及新建居住區域,也要采取新的街巷格局,但目前保存較好的幾座坊院主要利用起來供將吏家小居住,也是在當前兵荒馬亂之際,利於對將史家小的保護。

秦問要擔任諫議大夫,不僅在左內史府算是左右知事之下的核心官員,也因為需要在韓謙身邊當值,地位更顯重要。

為方便隨時接受韓謙的召見以及進出左內史府衙署及上陽苑的便利,他家到洛陽後,給安排的院子,位於緊挨著上陽苑南側凌雲閣的宣德坊內。

也就是說,韓謙想要在凌雲閣內召見秦問,他出宣德坊的坊門,過兩道門、穿過一條回廊就便,前後僅只要走兩百余步就行。

雖然條件簡陋,但秦問一家老小,加追隨多年的仆從婢女不到二十口人,洛陽城還是給安排了帶東西跨院的三進大宅,飲宴歸來,秦問微帶酣醉。

雖說夜色已深,但長途跋涉到新地落腳才兩天,府中老少都還在收拾,院子里還亂糟糟一團。

「王轍大人著人送來一堆文牘,說都是緊要的東西,我讓人放在西院廂房里,還叫俞兒守著!」妻子郭氏看到秦問回來,走過來說道。

「真是一天都不得歇呢。」秦問拍拍腦門說道。

從接受召見到現在,三個多時辰,包括飲宴之時,都在談中樞改制之事,但他還是初次了解韓謙這么深遠的想法,現在他還要想初步全面的了解河洛現狀,還得先閱看大量的案牘文書才行。

當然了,秦問也是帶著矯情的嘮叨一句,想著盡快進入工作狀態,也顧不上夜色已深,便走去西院布置還極簡陋的書齋,一邊翻看成堆的文書,一邊跟年逾十九歲的長子秦俞談他進洛陽學堂入學要注意的事宜。

他這些年一直緊盯著棠邑及敘州的新政展,現在接手起來會很快,但之前為了掩飾,就沒有讓三個兒子接觸新學,還是接受傳統的經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