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采石之役(2)(1 / 2)

十國千嬌 西風緊 1685 字 2021-01-18

南唐軍大敗,不算一觸即潰,但也沒經過什么艱難的拉鋸戰。

曠野之上,亂哄哄的人馬、如同遭遇了洪水的災民在逃難一般,到處都是人。及至中午,周軍步騎追擊至當塗城,北方左翼整軍待的伏兵也奔騰過來……但城門緊閉,無論是南唐國敗兵還是周軍都不得其門而入。

於是南唐軍城外的人馬無處可去,無處可依,大部還沒投降的紛紛跪地求饒。

李處耘策馬至城下,觀看了一番狀況,雖然結果是大勝,但戰事沒有按照他預見的方向展,未達到趁機奪取當塗城的目的。

李處耘搖頭道:「當塗主將楊收用兵實在是難以理喻!他既調兵出城,又為何要死守城池這下南唐軍白白損失了大部分兵力,當塗城兵力空虛,無法在出城反攻威脅我腹背,這破城守來又有何用」

張令鐸附和道:「當塗城沒有了作用,咱們徑直趨采石便可。」

「正合我意。」李處耘果斷說道,「留下一千騎兵在西側扎營,監視當塗城動靜,大軍直進采石!」

當塗城附近仍舊亂作一團,沖散的周軍士卒和亂糟糟投降的敗兵都沒整頓好,李處耘便下令先鋒於午後直接北上。他自己也騎馬向北趕路。

周軍的進軍度非常快,李處耘在此戰中的做法也十分激進。

……從當塗到采石仍有數十里之遙,李處耘及前鋒馬兵機動很快,下午就到達了采石附近。未遇成規模的抵抗,只見到一些零星斥候,將其驅散了。

采石,今馬鞍山市西側長江邊,但此時還沒有馬鞍山市,連城也沒有,這個地區的治所在當塗城。

采石附近有一個軍寨,但此時已無人駐守。南唐軍撤退到了采石磯軍寨……一座突兀在江心的山因沖擊沙土之故,此時的采石磯與現代略有不同。

李處耘騎馬面對的一條小河就是鎖溪河,這條河比當塗城的護城河都要窄淺,冬季水淺,看起來可以直接涉水渡河。站在河邊,向西眺望,就能看到一座一座大山蔥蔥郁郁,哪怕在冬季也能看到大片的樹林,山頂上有座名樓:太白樓。大山東北側有個港口、一座低矮山丘,那里就是渡口。

李處耘騎馬沿著鎖溪河,向北繼續深入,便能看到長江了。長江對面的大片6地是江心洲,從這里肉眼觀察,很容易誤以為對岸就是江畔;按照周軍掌握的地形,若是繼續往北走,就能看到江心洲的北頭。

采石主山體叢林密布,沒看到有路;但山頂上有座太白樓,估計有小路通上去。南唐軍的駐地在采石磯港口,岸邊有少量戰船水軍,軍寨內外倒是看到旌旗密布,人馬甚眾。

「此地不難攻取。」李處耘觀察了許久,回頭對幕僚說道,「鎖溪河水淺,南唐軍水師不能入內;軍寨工事低矮不堅,此處山勢也不險。從江東6地攻打,南唐軍無險可據也。」

至於南唐守軍,李處耘已經忽略其戰力,只考慮他們有無險要可據。

……

李處耘不知道,郭紹正與他隔江相望,只不過隔著寬闊的長江和江心洲,二人誰也看不到誰。這里有6洲存在,江面並不寬闊;但向北望,越過江心洲北頭看長江,便是煙波浩盪,如同站在海邊一般。

李處耘部水師控制了長江水面,奏報直接渡江傳達和州中軍,郭紹已經知道李處耘在當塗城外大敗南唐軍的事,李處耘部正馬不停蹄進逼采石。

郭紹就在采石對岸的長江邊,但是他現在看不到傳說中的著名渡口,雖然只隔著一條長江,但距離也太遠,脫離了視線……江心兩片6洲成「刂」字型。

現在郭紹向東面江中觀望,過去就是一片沙灘地……上面光禿禿一片,看起來是6地,可能沙土太軟、經常漲水,不適合建造房屋和栽種樹木,因此看起來才那么空曠;否則這種好位置的土地,必定被百姓利用起來了。

那片灘地對百姓沒有價值,但軍事上很有用處。可以把船只拉進北頭的沙灘地,以在江心建立一個借力點;船只在沙灘上立足,再憑借打樁等手段,總比在水中要穩定……在搭建浮橋時利用得上。

沙灘地無法阻擋視線,極目眺望過去,又是一片江水;因為被沙灘阻隔,第二道江水也不寬。

繼續向遠處看,便隱隱看得見山坡、樹木甚至村庄,那里就是江心洲。地形並不太平坦的江心洲縱深很大,看不見更遠的地方……但此地的考察地圖有記錄,江心洲過去還有一道江水,對岸就是采石磯。

緩緩流淌的江水,是因這個地方整個江面很寬;卻又分成了三條水路,造成局部江面狹窄……江面窄,江水緩,有深水港;這些因素全部齊備,整個長江下游都難找這么恰當的地方,難怪采石老是生渡江戰爭。其實不用郭紹琢磨,他也能確定這個地方便於溝通長江兩岸,畢竟古往今來那么多人都從這里渡江,總是有其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