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 貼紙條(2 / 2)

十國千嬌 西風緊 1650 字 2021-01-18

「這地方好。」郭紹在凳子上坐下來,比劃著牆壁上的位置,「上面貼幾張大的白紙,再裁一些三指寬的白紙過來,拿漿糊筆墨。」

楊士良一句不問,立刻應答道:「奴家馬上准備好。」

於是過了一陣子,郭紹重新開始了貼紙條的干法。他先把禁軍分作兩片,殿前司、侍衛馬步司。然後從殿前司都指揮使李處耘開始,以上下金字塔的形式開始貼紙條。

除此之外,樞密院、政事堂的名單也分類貼上去;還有外鎮節度使的名單……這些都不全,因為郭紹自己也搞不全文臣、節度使等具體有哪些。

連禁軍的武將他也記不清的,殿前司虎賁軍熟悉點,軍都虞候以上武將能記住;侍衛司軍一級的人名都記不住。

郭紹又對楊士良道:「找人去樞密院、政事堂傳旨,我要全國五品以上文武的官職和名單。」

他能記住的人不多,但記住的都是掌握要害權力的人,特別是有關軍事武力的那些人,本來他就是武將出身。因此名單沒取來前,也並不影響郭紹整理思路。

外面前來上直的文官都到了,郭紹開著門,能看到他們進來。大多都是不認識的人,似乎有政事堂、樞密院和翰林院等各官署派的人。

那些官兒一來就忙活起來,都正襟危坐寫寫算算的。郭紹也不知道他們究竟在忙什么,奏疏都送走了、現在也不用聖旨,但那些人照樣可以忙得一刻不停,至少看起來很忙。

……登基大典之前,郭紹覺得最重要的事是怎么給臣子們封官封爵;這才是實質的,因為每個皇帝登基、都會在名義上讓人們覺得官位是新君的賞賜。除此之外,什么年號、禮儀都不是最要緊……甚至柴榮和柴宗訓兩位皇帝登基都沒改年號,一直湊合著以前的用;柴榮於顯德元年登基,但顯德是太祖改的,否則柴榮應該是第二年才開始使用新的年號。

按照柴宗訓登基時的規則,很多地方節度使得換個地方,改個軍鎮。目的可能有二,第一是檢驗地方節帥的忠誠度,願意聽從新聖旨的人,就表示認可了新君;第二,新的職位是新君給的,那么他們就在名義上受了君主的恩惠。

郭紹看著牆上的紙條琢磨了一陣,翻開自己的本子,寫下了最關鍵的兩件事。

中央最關鍵的是殿前都點檢這個位置,是不是要繼續人當;地方上最關鍵的是昭義軍節度使李筠的處置。

殿前都點檢……郭紹真還有點猶豫,歷史上趙匡胤就是干這個職位篡位,自己也是從這個職位登基。在武夫橫行的時代,殿前都點檢離皇位只有一步之遙!

當然這最後的一步很難,要是柴榮沒病死、皇城里呆著的不是個小孩,無論趙匡胤還是郭紹,再干一二十年殿前都點檢不一定敢走最後一步、也沒豐滿羽翼的機會。

殿前都點檢在幾年前都沒有的職位,是最近這幾年才設立的,以前最高級的實權武將是侍衛馬步司都指揮使;柴榮整頓殿前司後,殿前司的地位和重要性才過侍衛馬步司。

但從另一方面考慮,李處耘等人有擁立之功,在戰場上也有戰功,如果不再提一步、反而取消了殿前都點檢這個職位。一則顯得皇帝小氣,二則會讓他們感覺皇帝有疑心和警惕心……郭紹當然有警惕心,但不想表現出來。對禁軍大將封爵是不用的,因為從來沒有禁軍武將封王封侯的事,給他們王侯爵位就得離開禁軍軍職;現在郭紹還沒打算停止戰爭,不想外放一些能打又比較忠誠的嫡系武將。

郭紹伸手在腦門上摩挲了好一會兒。

又想:其實就算不設殿前都點檢,自己已經稱帝離開殿前司了,殿前司最高的武將就是都指揮使。只不過是名分不一樣,權力和位置根本就差不多。

郭紹沉吟許久,便在紙上寫上,殿前都點檢李處耘,副都點檢史彥,殿前都指揮使楊彪……寫完後又反復權衡思量了一番。他有時候思維很散,在腦袋里各種臆測、猜測那些武將的心態動機,以及尋思他們能利用的資源,作出選擇會面對的風險等等東西。

或許,別人也在這樣揣度自己罷

郭紹暫且決定了此事,又寫上李筠的名字。這廝也比較難處置,必須要往後看幾步,事先做好怎么應對的准備。

郭紹想讓大臣們上書談談主張和考慮,自己好參考一下,又想到那密密麻麻沒標點的書面語,心道:還是見面了,直接說話交流比較痛快。

……

……

晚上11點3o還有一章。弱弱地求一點月初更新的免費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