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做新衣(1 / 2)

回到六零年代 鄒粥粥 1731 字 2021-01-18

.

惠安縣公安局,爐子里燒著煤球,屋子里暖烘烘的。

小徐,有你包裹,快拆看看是啥好東西

徐友亮中午剛從縣委食堂回來,一進屋就看見蕭隊長捧著個包裹,劉局和老王都一臉興奮的等著他拆包。

誰給自己寄東西

徐友亮一頭霧水,還是拆開了。

上海第一百貨老王一聲驚呼。

快拆開看看蕭隊長也催促。

徐友亮打開一個紙袋,里面是件全新的白色襯衣。

哎呦襯衣啊。劉局羨慕不已。

再拆開一個,是件淺灰色毛衣。

羊絨衫老王驚呼。

幾個人搶著要往自己身上套,徐友亮手疾眼快一把搶過來。

誰寄來的

郵遞員說是新南市郵過來的。蕭隊長這才告知一聲。

徐友亮一怔,忙在包裹皮里翻找,都快拆散了,半張紙片都找到。

誰寄得呀小徐,尺寸還挺合適,一看就是專門給你買的,准是熟識你的人,你快說是誰,我們認不認識老王好奇打聽。

徐友亮看著空盪盪的包裹又要沉下臉,這人就不知道順帶捎封信好好地怎么跑上海去了出差還是讓別人給稍的做事總是這么沒頭沒尾。

不過想起剛才匆匆瞥了眼的兩件衣服,別說,正好是他的尺寸。難為她能記得住,不由得就放緩了臉色。

劉局笑的意味深長:新南市哦,你們仔細想想

晚上回到宿舍,徐友亮洗漱過才掏出來包里的兩件衣服仔細端詳。

顏色還不錯,是自己喜歡的。

套上去,尺寸果然正合適。

算你有良心

轉天一早休息日,徐友亮騎單車直奔省城,到省郵局去發電報。

縣里也有郵政點,可以寄信收信,但是電報只能代發。寫好了單子,郵遞員晚上接件時候再給來派信的同志帶回省城,晚一天才能收到。

徐友亮等不及,直接去了省城。

寫完電報紙,徐友亮遞到窗口:加急。

電報員看一眼穿制服的公安,忙道:好的,馬上。

新南市小洋樓,葉青正焦急等待消息,這邊也沒閑著,快過年了,小洋樓里的氣氛明顯不同平常。

誰家條件寬裕的給家里老大扯布做件新衣裳,那孩子准高興地滿樓宣傳。沒做新衣裳的也把棉襖拆洗干凈,家里打掃打掃,新年伊始,萬象更新。

葉青剛出門就被人喊住。

小葉妹子,有你電報加急的李玉坤小跑著過來,兩根大辮子在胸前一顫一顫的。

葉青道謝接過,趕緊回屋拆開。

衣服收到,合身

看了地址,好半天葉青才想起來,這是徐公安吧

這幾天光忙著琢磨葉家的事,剛才還以為是前溝子村李隊長給自己回的信。

衣服收到那就收到了唄葉青隨手把電報放窗台上。

新年做新衣,都有新衣服穿了,葉青也拉著田婆婆去做新棉襖。

葉啊,搞到棉花了田婆婆問。

葉青舉了舉手上的大包袱:沒棉花,有這個也能做。

田婆婆費解,葉青故意賣關子,就是不告訴她包袱里是什么。

買棉花要專門的棉花票,可不是人人都供應的,屬於特需商品。產婦和新生兒才有,新娘子憑結婚證也能給一張。

今年的產婦每人二兩四錢皮棉,新生兒一兩絮棉,做個半截褥墊子都不夠。

新人每人三兩皮棉,湊一起也不夠添置一床新棉被,通常兩人的舊棉被搬到一起就算結婚了。

七拐八拐,田婆婆帶葉青到了一間裁縫鋪。

田同志。老師傅顯然認識田婆婆,差點喊出舊時稱呼。

田婆婆笑的和氣:楊師傅,我要做件新式的對襟夾襖。

葉青趕緊說:我要做田婆婆身上這樣的斜襟襖。

這位是楊師傅好奇打量葉青。

是我鄰居,和我沒關系。田婆婆立刻解釋。

楊師傅心里明白,不再多問,給兩人量完尺寸就開單子寫要用的面料里料,葉青把包袱打開推到他面前。

鵝絨楊師傅低呼。

葉青本來想拆棉被的,但是看到里面緊實的棉胎又皺眉,這東西穿身上能舒服

想來想去,最後拆了件長款的羽絨服,還是受上海裁縫的啟發,不能穿的過時衣服咱改

楊師傅,總共四百八十克,做兩件襖子夠不夠

夠了夠了,一件夾襖三兩絨,露宿橋頭也過冬

葉青知道他說的是十六兩進制,一兩折合也就三十克多點,一百克的羽絨能露宿過冬不知道是俗語誇張還是這時期有特別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