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激動的方館長(2 / 2)

所以,柴窯存在的時間也非常短,這是柴窯至今是個謎的最重要原因。

方館長就專門做過相關的研究,他認為,要找遺址什么的,恐怕不怎么可能,估計早就泯滅在歷史的長河中。

曾經的柴窯聲名貫耳,在宋代中期就已經片瓦難求,若有遺址,必定會傳承至宋代,之後代代相傳也就無從考證了。

胡楊一直有個疑問,在這個時候,也就忍不住詢問:「聽說,汝窯繼承了柴窯的工藝,這個說法可靠嗎?它們都是天青色的,感覺有點道理。」

陳老立即微笑解釋:「我和小方也討論過這個問題,柴窯失傳得太快,有兩種可能。

一、柴窯的工匠們在周世宗去世後,忠於其政權而不再燒造,窯口解散,技術不外傳。

二、柴窯的關鍵技術只有周世宗本人掌握,之後隨之失傳。其後,原來柴窯的工匠利用柴窯的技術摸索展出了汝窯。因此,汝窯相當於繼承了柴窯的一些特點。」

但事實的真相究竟是怎樣,現在沒有人說得清楚。

方館長先從顏色上分析,「雨過天青雲**,者般顏色作將來」是周世宗對柴窯的要求,意思就是必須以雨過天晴之時,白雲散開露出的天藍色為標准。

那么,胎體薄,顏色方面,都符合傳聞中的柴窯瓷器。

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滋潤細媚有細紋,制精色異。為古來諸窯之冠,但底部大多粗黃土色。這些都是歷史上對柴窯瓷器的一些評價,那么,我們就可以大致摸索,柴窯大體上就是那樣的。

因為現在沒有具體的參照,大家也只能從一些描述,去鑒定它是不是柴窯瓷器。

「釉面玻璃質感極高,有明如鏡的效果;釉面有細細的開片紋路,質量輕,給人以精致、精美的視覺和感受,符合古人的審美價值標准。初步判斷,基本上是柴窯瓷器,接下來,我們看看年代吧!」方館長說道。

大家覺得,薄如紙,這評價有點過分了。

但其實,並不過分,古代的紙張稍微厚很多,加上古人的贊美,略帶誇張手法,這很正常。

眼前的這件瓷器,已經薄得足以讓人驚艷。

自宋代以後,即興起摹古仿制之風,特別是明清時期,仿古之風達到高峰,歷代都有仿古贗品或造假古董問世,清末、民國時尤甚。

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鑒定家,要學會辨別偽品或仿品是何朝代、時期、地區所仿,其主要特點、手段、影響如何,是古代仿品、現代仿品或是做假古董。

其中,給文物斷定年代,是最重要的一步。也是鑒定工作的必修課。

目前古陶瓷鑒定分期斷代法,以明清時期為例,還是習慣於先按大的朝代劃分,再按帝王年號細分。

胡楊跟大家解釋:「從器物斷代科學性看,實際上這種按小朝代劃分法不盡合理,因為按時代展和器物變化規律來說,本應要有一個循序漸進過程,因此按照年代或時期的早、中、晚劃分可能會更符合實際情況。」

「不錯,元代以前的器物,定出大的朝代即可,不必按皇帝年號分期,但其中朝代較長的還可分出早、中、晚三期。

那么,我們要學的東西就比較多。

就拿瓷器來說,我們得了解每一個朝代的各大窯口,它們燒制瓷器的特色;還要記住每一個時代的流行元素,時代特征等等。

柴窯瓷器,因為沒有參照物,也沒有窯口的具體信息,加上周世宗所在的王朝太短暫,沒有太多資料可以查閱,所以剛才說的那些,好多不能用在柴窯瓷器身上。

我們可以……」

這次,輪到方館長給大家講課,進行深入淺出的分析,仔細研究眼前的這件瓷碗。

一通猛分析之後,方館長給出結論:「以我的看法,它應該就是柴窯瓷器,非常寶貴。不過,接下來,我們還要給它做熱釋光測試,知道什么是熱釋光嗎?我給大家講一下……」

正要講解,方館長看到葉欣不斷給自己使眼色。

陳老也笑道:「剛才,我帶大家去參觀了熱釋光的辦公室。」

方館長老臉一熱,打著哈哈:「原來大家都知道,那我就不繼續累贅。除了熱釋光檢測,進一步確認這件瓷器的年代之外,我們要會邀請全世界各地的瓷器研究專家,一起分析。」

他已經預測到,不久後,全國的文物界,甚至全世界的古瓷研究圈子,都會被眼前這件柴窯瓷碗所震驚。

他們博物館,將會迎來一大波的貴賓。而且,他們博物館將會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家擁有公認柴窯瓷器真品的博物館。

想到這些,持重沉穩的方館長也忍不住激動起來。</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