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最終的票房(2 / 2)

面對上千萬乃至數百萬美元的投資,任何公司都會謹慎。

「南希……」

大致思考了一下,湯森·羅斯曼才說道,「我本人也很看好這個劇本,但你知道,二十世紀福克斯有著嚴格的立項審查,我會盡快推動劇本進入審查階段,最後的結果你和杜克還需要等待。」

聽到這句話,南希前傾的身體靠在了椅背上,其實這就是她想要的結果。

作為一名資深經紀人,她當然知道任何一部電影在電影公司立項都不是簡單的事情,越大的公司審查會越嚴格,一個好萊塢知名編劇寫出的劇本送到六大或者二線制片公司,幾個月得不出審查結果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她之所以對湯姆·羅斯曼說了這么多,無非就是想讓對方加快這一過程,從而進入到實質的立項談判階段。

當然,杜克和南希也不會在福克斯一棵樹上吊死。

離開福克斯大廈,不過短短一周的時間,南希動用自己以及icm的門路,先後預約了派拉蒙、試金石、環球影業以及華納兄弟等多家公司的負責人見面,將劇本送進了這些巨頭們的手中,而有了《生死時速》做底,杜克的新作品即使引不起重視,也不會堆積在案頭等著發霉。

雖然其中不乏有人感興趣,卻沒有一家公司輕易給予允諾,不經過風險評估、前期市場調查等措施,沒有公司會拍腦門就做出決定,不說好萊塢盛行的立項審查制度不允許,即便ceo做出了承諾也沒有多大用處。

因為好萊塢公司股份構成復雜,無論是六大公司,還是二線的幾個公司,ceo或許不用太費力氣就能否決一個劇本,卻沒有單獨決定電影立項的權力。

最為典型的,就是華納兄弟,他們有一個八人組成的立項審核委員會,能進入到審查階段的劇本或者項目,必須由其中的七人交叉審核,獲得多數票通過後,再由第八個人復審,如果這時還能通過,就會提交公司的高層,討論後作出決斷。

如果有ceo或者其他高層,跳出審查委員會單獨決斷,集團公司或者電影公司的董事會立即可以啟動問責制度,請他走人。

即便是獨立電影,想要單獨立項,其繁瑣程度,也不會比商業電影好多少。

當然,如果有投資商肯當冤大頭,承擔本就被電影公司一些人看好的項目三分之二甚至更多的投資時,這一過程必然會大為縮減,比如杜克的母親莉亞·羅森伯格之於《生死時速》。

即使這樣,莉亞夫人也是先與盧卡斯影業簽訂了一份200萬美元的保底分成,無論《生死時速》成功與否,盧卡斯影業都不會賠錢,這樣《生死時速》才得以立項。

當初知道莉亞夫人投資的人,例如安妮·斯皮爾伯格,都嘲笑她昏了頭,如今卻沒有人再這么說,尤其是杜克聽到傳聞,母親從紐約回到洛杉磯後,數次在聚會上遇到過安妮·斯皮爾伯格,對方不但繞路而行,還全都提前退場。

幸好知道這場小糾紛的人只有杜克他們三人,而他和母親都不是喜歡多嘴的人,否則安妮·斯皮爾伯格肯定會在圈內狠狠丟一次臉。

時間緩緩轉入了六月下旬,《異形3》的票房沒有任何起色,上映僅僅六周,就被北美院線聯盟強制下檔,最終只拿到了4500多萬美元的北美票房,連制片成本都沒有收回來,這部影片造成的影響不僅僅是讓二十世紀福克斯蒙受了損失,還讓他們暫時擱置了caa的另一個打包項目《夜訪吸血鬼》。

比《異形3》早上映四周的《生死時速》,反而多在院線待了一周,影片的北美票房將將超過1億3000萬美元大關,最終停留在了1億3002萬美元上面,雖然前個月上映的《修女也瘋狂》在飛速追趕,但影片還是暫時保持著92年北美票房第一的榮譽。

隨著影片下檔,在盧卡斯影業的強烈要求下,《生死時速》的制片、投資、發行等各方面,都准備瓜分屬於自己的那一塊蛋糕。

按照北美的相關規定,一部影片如果長期放映,上映二十八天後,院線方將支付給發行方第一次分成,隨後的分成將隨協議與上映時間而變化,大部分影片在下檔的一周之內,發行方就能拿到所有的票房分成。

但是,這筆錢到了發行方手里,他什么時候會支付給制片方以及其他投資商,那就是未知數了。

特別是那些個人制片方,發行商拖個半年一年根本不叫拖,哪怕是信譽最好的六大公司,賴賬和拖延支付的事情也層出不窮,鬧到特拉華商業衡平法院的案例更是不計其數。

換句話來說,永遠都不要高估好萊塢公司的道德水准。

這也是杜克為什么要尋找制片公司或者知名制片人的原因,就像二十世紀福克斯面對盧卡斯影業時,他們絕不會為幾千萬美元因小而失大。

.全部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