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分蛋糕(2 / 2)

這是關於《生死時速》海外版權的談判,從影片在北美下檔後就開始了,如今已經是第五輪,雙方卻一直無法達成共識。

由於盧卡斯影業沒有抽成的機會,喬治·盧卡斯除了派來一名執行總裁坐鎮,隱隱顯示自己的支持態度外,將談判的主導權交給了莉亞這個最大的投資商,而莉亞夫人則直接扔給了杜克,杜克理所當然的選擇了自己的新任經紀人作為全權代表。

「我們談判的電影不是《異形3》那樣的爛片!」

從椅子上站起來,南希在會議室里來回踱了幾步,走到福克斯談判人員的背後,幾乎是吼的聲音,「這是《生死時速》,杜克·羅森伯格的《生死時速》!在北美拿下1億3000多萬美元票房的超級大賣電影!《終結者2》的海外版權你們掏了6500萬美元,它的北美票房是多少?」

南希的語速極快,根本不給對方插嘴的機會,「2億美元多一點點而已!《生死時速》是將所有的海外版權還有續集拍攝權打包出售給你們,才要價5000萬美元!這個價格高嗎?」

玩過獅吼功,南希又坐回到了椅子上,換上了擺事實講道理的語氣,「隨著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我們的電影有了更加廣闊的市場,如今大多數好萊塢主流商業片在海外獲得的盈利都可以超過北美盈利……」

就像是數據分析公司的專業人員一樣,南希講了幾個好萊塢電影海外盈利的例子,「別說《生死時速》會是例外!這部電影肯定能進北美年度票房榜的前十名,如果這樣的電影海外還無法盈利的話,福克斯也別攻略海外市場了。」

她是一個典型的而又有能力的經紀人!這是杜克對南希的工作評價。

這個精明的女人,在該高傲的時候,絕對不會給任何人好顏色;在該拉下臉皮的時候,臉皮的厚度足以堵住密西西比河;在該高亢發聲的時候,她的聲音能比得上迪士尼動物大世界里的雄獅;而在該慢聲細語的時候,她會比**還溫柔。

這樣高度職業化的經紀人,也是杜克需要的經紀人。

只要不撕破臉皮,南希盡可以與福克斯爭,而有了她的存在,杜克可以避免在敏感問題上與福克斯方面直接接觸,雙方間也有了緩沖。

雖然5000萬美元是全部版權的打包價,但杜克畢竟不是詹姆斯·卡梅隆,基努·里維斯也不是阿諾·施瓦辛格,這個價格也不現實。

當然,二十世紀福克斯開出的2500萬美元同樣不現實,他們這分明是在搶劫!

又是一天漫長的談判,雙方都做了一定程度的讓步,到了下午的時候,幾乎是以一萬美元為基價在爭執,最後終於達成了協議,二十世紀福克斯以3700萬美元的打包價買下《生死時速》的海外版權以及續集版權。

價格壓到這個地步,也有杜克的部分原因,他交待南希必須要求二十世紀福克斯在一個月內付清這筆款項,莉亞夫人置辦的一年期抵押貸款就要到期了,如果到時沒錢還賬,不但要動用聖菲亞公司的流動資金,說不准連房子都要被銀行收走,到時羅森伯格家將是整個洛杉磯上流社會的笑話。

至於跟福克斯采取海外發行分成的方式,杜克基本沒有考慮,不說母親的賬務問題,在盧卡斯影業明確不會參與,他這邊又缺乏足夠准備的情況下,能對福克斯監控的措施少之又少,而發行商虛報宣發、抵稅沖賬等眾多手段,只有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到,尤其是長線營收的錄像帶和電視版權,可以做手腳的地方更多。

是的,美國是有各種法律規定,但就算在監管嚴格的北美,好萊塢的巨頭們都敢坑華爾街的資金,更別說在遍布世界各地的海外市場了。

如今可不是以後信息流暢的時代,想要監管太難了,與其將希望寄托在福克斯的道德水准上,還不如直接賣斷。

這也是影片所有投資方的共識。

如此一來,投資方可以分享的收益清晰明了,北美票房結余的1700萬美元,北美錄像帶電視版權剩余的600萬美元,外加剛剛談判獲得的3700萬美元,總計有6000萬美元。

杜克享有其中一百五十分之一的分成,也就是40萬美元,盡管還要繳納不菲的個人所得罪,但相比折入投資的10萬美元導演酬勞來說,還是非常劃算的。

他母親能分走其中的4000萬美元,即使要交稅,投資一年的回報也堪稱恐怖。

(老美的稅收問題連老美的公民們都搞不清楚,咱也弄不明白,大多只是簡單的提下稅收,院線的票房稅很低,好像百分之三左右,聽同事說的,不一定准確,總之這是比較理想化的分蛋糕模式,實際上投資人能拿到的錢往往更少,好萊塢連華爾街吸血鬼們的錢都敢坑)

.全部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