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利益與偏見(2 / 2)

不過目前看來,影片的開頭相當成功,不說對方本就擅長的電影手法,就連歌舞戲也絕對算得上出色。

而且影片中維爾瑪除了舞蹈稍差一點外,其他方面完爆歌舞劇版的維爾瑪。

這是很正常的事情,惠特莉並沒有感覺意外,即使她只是劇評家,也清楚電影擁有眾多先進的後期技術,可以對歌舞表演乃至演技進行修飾,別說影片中這個叫做凱瑟琳?澤塔?瓊斯的女演員本就有雄厚的歌舞功底,就算本身與舞台劇版女主角實力差一個乃至兩個等級,電影依然可以靠制作技術將這種劣勢無限縮小,甚至超出。

這本就是非常不公平的比較,也是完全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而且電影是大眾化的,歌舞劇是相對小眾化的,也只有傻子才會拿歌舞劇演員去比較電影演員,僅僅是後期技術就可以讓雙方拉開三條街的距離。

所以,杜克沒有擔心過懷舊的觀眾群能不能接受歌舞,莉莉?弗雷德本就是資深百老匯出身,還數度獲得托尼獎提名,能力肯定不是問題。

的確,現場拍攝的時候,那名黑人維爾瑪歌舞方面完爆娜奧米?沃茨和凱瑟琳?澤塔?瓊斯,但別忘了,他是一個導演,還是一個技術流的導演,哪里會傻到將原版拍攝出的歌舞場面塞進電影里,而是與莉莉?弗雷德一起對幾場歌舞精心剪輯,盡可能的去除角色舞蹈方面的瑕疵。

或許舞蹈經過剪輯後,還是有些不足,畢竟全程沒有使用職業替身,但歌曲方面,杜克相信影片的錄音室配音版本,絕對完爆任何劇院的現場演唱版。

拍攝時確實是現場錄音,但到了後期制作,杜克根本沒有考慮,就把所有歌舞場景的演唱,全部換上錄音室錄音版本,經過多種後期技術修飾的演唱,怎么是現場能夠比得上的呢?別說這些歌舞劇演員,就是邁克爾?傑克遜的現場演唱,也與錄音室效果有著明顯差距。

是的,相比全部需要現場演出的歌舞劇,電影版本就是在作弊,而且是光明正大的作弊,這種作弊也沒有任何人能說出任何話來,否則只是笑話。

還有相貌,杜克看過歷屆《芝加哥》歌舞劇演員的圖片,娜奧米?沃茨、凱瑟琳?澤塔?瓊斯和湯姆?克魯斯占有絕對的優勢,別說相貌對這樣的電影不重要,歌舞搭配帥哥美女的效果往往是驚人的。

而且,在保證演技和歌舞水准的基礎上,漂亮和英俊就是硬道理。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當觀眾已經深深的被歌舞所吸引時,又一次色彩冷暖轉換之後,另一個女主角——洛克希?哈特出現在了畫面上,兩位美女殺手的命運就此交織在一起,歌舞場上維爾瑪光彩奪目,舞場下的洛克希艷羨不已。

影片通過洛克希的看和維爾瑪的被看,鉤織了一種*投射,這種投射通過洛克希的目光露骨的表現出來。

接著就是一段平行蒙太奇手法,這是極其簡單尋常的電影手法,卻帶來了與舞台劇完全不同的效果,想以舞台劇的方式展現平行蒙太奇……算了,雙方根本沒有可比較性。

惠特莉在筆記本上重重加了一筆,這段改編明顯比舞台劇平鋪直敘的方式更為吸引人,而且兩個女主角錯綜復雜的糾纏在一起,也極好的映襯了影片的主題。

從目前已經放映的完的片段看,似乎杜克?羅森伯格這名導演,與她從影評人那里聽到的評價完全不同。

特別是在藍色、浪漫、神秘的舞台光照下,維爾瑪分外迷人,而洛克希背後紅色醒目的燈光則暗示了她內心的狂躁和*。

隨著鏡頭不斷推進,景別逐漸變小,洛克希在凝視之中與維爾瑪的目光對接,並最終在之後一個回頭的瞬間,將維爾瑪的舞台角色置換為內心狂熱的自己,舞台下的現實空間和舞台上的表演空間在洛克希的*投射下進行了置換和統一。

毫不誇張的說,在影片以色彩和華麗的歌舞吸引人眼球的同時,杜克?羅森伯格使用了大量技術流的電影手法。

歌舞部分和洛克希偷情的戲份相互交織,不斷對切,人性的齷齪、*的爆發在快速的剪輯中被無限放大,兩個場景之間也通過相似構圖、相同和相反的動作性來進行轉換,過渡自然而又寓意十足。

惠特莉想不明白,影評人口中只會爆炸的導演,怎么能制作的出如此寓意深刻的鏡頭和場景,不去說其他,單是影片的光線和色彩運用,就完全能稱得上大師級別!

想到這里,關於影評人與杜克,惠特莉的腦海里會談跳出了一個非常恰當的形容——利益與偏見!

她只是一名劇評家,雖然偶爾會評論下電影,卻與好萊塢沒有利益糾纏,所以她覺得自己的評價更為公允。(未完待續)

ps:放假要出去,這幾天還是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