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章 狂暴之路(2 / 2)

他下一部要拍攝的影片,暫定名為《狂暴之路》,也就是《瘋狂的麥克斯》三部曲的升級之作,這部影片僅僅借用了麥克斯的名字,內容與前三部實際上幾乎沒有關系。

曾經的《瘋狂的麥克斯》是一部1979年的澳大利亞反烏托邦動作片,由喬治米勒執導。改編自詹姆斯麥考斯蘭的原創劇本,梅爾吉布森擔任主演。在當年是最賣座的澳大利亞電影,並持有最賺錢電影的吉尼斯紀錄長達數十年,絕對開拓了澳大利亞新浪潮電影的國際市場。1981年續集《瘋狂的麥克斯2》上映,1985年,第三部《瘋狂的麥克斯3》上映。時隔年後,喬治米勒重新拍攝了第四部《瘋狂的麥克斯:狂暴之路》。

那部《瘋狂的麥克斯:狂暴之路》曾經給杜克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影響,兩個小時一路**到底,豪不誇張的說,有幾個場景已經達到了前無古人的神境界,如果非要說影片是什么風格的話,勉強可以說是賽車版特瑞吉列姆朋克版詹姆斯卡梅隆的結合體。除了令人膜拜的攝影、導演把控的故事節奏和分鏡控制,這片子還充斥著蒸汽朋克、廢土美學、末日未來、女權主義、油電混合動力、重型搖滾……這些元素。

雖然他要用的是《狂暴之路》,但杜克不想與《瘋狂的麥克斯》扯上太多關系,所以做了足夠多的預防措施。

不僅僅是從二十世紀福克斯手里拿到《瘋狂的麥克斯》三部曲的續拍版權,他還找人去喬治米勒那邊調查過一番,畢竟曾經的宣傳炒作中,對方為這部影片准備了十多年之久,不過調查的結果顯示,這也就是宣傳炒作而已,喬治米勒根本沒有考慮過再制作續集,前幾年都在精心籌備和制作《快樂的大腳》,最近兩年已經進入到了退休的狀態。

如果不是這樣,杜克也不會選擇這部作品。

毫無疑問,這是一部個人風格極其強烈的影片,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與他的制作風格不太符合的近似邪典的類型。

這樣的風格杜克並不擅長,他打算對影片做出一系列的改動,在保留足夠酷炫的基礎上,盡可能減少一些非主流因素。

而且影片在他手中宣揚的主題非常主流哪怕是社會和秩序崩坍的末日廢土世界,也無法阻止人對於自由的渴望。

這部影片中的世界遭遇了核災難,環境也遭到永久破壞,在這樣的情況下,到底什么才是最珍貴的資源?除去自由外,杜克的劇本還將視角放在了尚未被污染的人類生命上影片中的五位妻子的存在以及她們所擁有的生育能力就是末日最珍貴的資源。

就像曾經喬治米勒自己說的那樣《狂暴之路》不是《瘋狂的麥克斯4》,不是前面三部曲的續作,而是**的新篇章,這些電影不存在時間線上的關聯性。

麥克斯這個名字,也不會出現在杜克制作的影片中。

曾經的那部影片中的女性成為了絕對主角,相比查理茲塞隆飾演的費羅莎指揮官,湯姆哈迪的角色則退居到第二位,雖然電影里不乏激雄性荷爾蒙的大片場面和動作戲份,但是能力強大、性格**的費羅莎才是推動劇情展的支撐點。

如今杜克找來湯姆克魯斯作為男主角,必然會適當的調整男女主角的戲份。

在杜克的構想中,《狂暴之路》是一部整體大於部分總和的電影,它絕對不會像《瘋狂的麥克斯》三部曲那樣,充滿無畏的精神和沒有限制的活力,卻更加成熟,更加精致,更加像一部現代電影,而不是b級片。

杜克向華納兄弟提出的預計制作成本高達一億美元,用一億美元拍一部b級片,別說華納兄弟會瘋掉,他本身也會瘋掉。

何況,曾經的那部影片無論如何也不是一部b級片,而且其中的邪典元素也很少了,影片從主題到制作,幾乎都是標准的主流商業片模式。

這也是杜克選擇它的重要原因。

在好萊塢乃至全世界,電影圈和影迷群體基本都有一個共識,杜克用《生死時》《勇闖奪命島》以及《黑客帝國》為動作片進行了重新定義,引領了動作片的新風潮,這時候來一部**型意義上的顛覆性動作片,豈不是更有意思?

最重要的是,杜克現在有足夠的資本這么做,還找來了查理茲塞隆和湯姆克魯斯兩位巨星陪他一起。

杜克早在上半年的時候,就將劇本和相關的計劃提交給了華納兄弟,審核委員會在七月份就完成了審核,但華納兄弟對此還是有些意見的。

「他們強烈請求你使用3d技術制作影片,」南希約瑟夫森轉述著華納方面的一些想法,「3d可以讓影片的票房數字提升一個檔次。」

思考了大概五分鍾,杜克稍稍點了點頭,「我會使用ima3d技術制作,你通知華納兄弟,制作成本方面我要求追加到1億2ooo萬美元。」

原本的計劃中,最為耗費資金的是杜克、查理茲塞隆和湯姆克魯斯三人的片酬,雖然華納兄弟采用圈內慣用的基礎片酬加後期分成的方式以減少前期投入帶來的資金壓力,但三人的基礎片酬依然占據了原本一億美元成本的接近一半。

想要完成一部出色的電影,足夠的資金永遠都是基礎條件之一。(未完待續。)

ps:求月票和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