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九章 特效和實拍(2 / 2)

但這樣的搭景和拍攝都極其耗費時間和資金,杜克只是簡單的想了一下,就放棄了實拍的想法。

他拍攝時,萊昂納多只是站在綠幕環繞之中,宮殿被滔滔大水淹沒的場景則使用微縮模型拍攝,然後二者在用cgi技術處理之後合成在一起。

按照專業人員的計算,這起碼能節省最少一半的准備時間和三分之一的拍攝資金。

以杜克的風格,沒有不選擇這種拍攝方式的道理。

而在一些方面,杜克也大量使用了傳統的技術進行拍攝。

比如亞瑟在走廊里的那場動作戲,受到上層夢境的干擾,第二層夢境中幾次出現重力改變的現象,事實上拍攝時它們都是由真實的物理法則產生的。

拍攝中,約瑟夫?高登?萊維特在酒店走廊中飛檐走壁,是因為整個走廊的布景被搭建在一個可旋轉的巨形「萬象環」裝置上。

整個走廊開始旋轉傾斜時,吊在威壓上的演員們只用順其自然的調整平衡,而固定的攝像機則讓這一切看起來就像是重力的受力方向在變化。為了保證演員在旋轉布景中的安全,許多道具包括牆壁都是用柔軟的材料制作的。

還有許多用於夢境拍攝的道具,也都是劇組真實搭建的。

首先是彭羅斯階梯。

任何對錯覺略有研究的人都應該知道「彭羅斯階梯」這個著名的透視悖論,作為一個假想的無限循環階梯,它只能在二維上成立,一旦拿到三維空間里檢驗就成了一個自相矛盾的結構體。

特效組參考錯覺大師艾舍爾描繪的彭羅斯階梯,在拍攝景地華納制片廠的攝影棚里真實的搭建了一個從特定角度看如同無限循環升降的封閉樓梯,當然從其它任何一個角度看,這個布景就會瞬間穿幫,因為它根本不是封閉的。

也正是利用這一點,約瑟夫?高登?萊維特飾演的亞瑟才得以清晰的像斯嘉麗出演的阿德里安以及觀眾解釋夢中的迷宮現象。

其次是記憶電梯。

道姆?柯布在自己的夢里制造了一個能通往十三層樓的電梯,來儲存自己的記憶。這個記憶的電梯在拍攝中是一個個獨立的布景,它們都是劇組制造的真實的道具。

比如頂層沙灘上的那個電梯,杜克拍攝時,就是在南希?約瑟夫森的私人沙灘上挖出一個大坑然後搭建的。

還有潛意識火車。

劇組為拍攝准備的最為誇張的道具,恐怕還要數出現在第一層夢境里的火車,這輛火車確是實實在在的道具。

這個大家伙內部由卡車和數節拖車驅動,外部套上玻璃纖維制的火車外殼以假亂真,最後再用電腦cgi將汽車輪胎替換成火車車輪,一切都無懈可擊。

在好萊塢,幾乎所有的大制作商業片都是用電腦特效加實景拍攝完成的,不使用cgi特效鏡頭的投資上億美元的特效大片根本就不存在。

不說杜克這個版本的《盜夢空間》要使用超過2000個cgi特效鏡頭,單說曾經的克里斯托弗?諾蘭,很多人對諾蘭的印象都是此君乃十足的膠片狂且對數字技術極其抵觸乃至鄙視,從一定角度講這是正確的,不過這並沒有看到事實的全部。

實際上,cgi特效在曾經那部《盜夢空間》的制作中得到廣泛乃至關鍵性的運用。

倒卷的巴黎是這部影片的標志鏡頭之一,不去細說也能看出這是cgi生成的場景,除此之外,整部電影運用到的cgi鏡頭超過了600個!

卷曲的巴黎同樣是杜克這個版本的整部電影的標志性畫面之一,在他手中,這會是一個百分百的數字特效。

早在前期准備時,工業光魔的特效組已經趕到巴黎,在那里拍攝了一個t大小的照片作為素材,從建築物的外部結構到內部的房間,精確到每一個細節。

這些高精度照片最終作為「烘焙貼圖」被貼到三維模型上,目的就是讓整個虛擬場景變的真實可信。

不過光有真實的貼圖是遠遠不夠的,整個場景需要考慮諸多元素的變化,包括光源——整個場景發生白天,而天光的模擬是非常困難的——陰影的投射、透視等,還要考慮如何隱藏建築物之間的穿透這類穿幫。

雖然杜克計劃在電影里出現城市卷曲會被切成數個鏡頭,但工業光魔初步完成的特效只是一個完整的鏡頭。

按照杜克的要求,特效組大可借助鏡頭的切換來作弊,但是他們卻迎難而上給他交出了一份超越預期的漂亮答卷——沒有重樣的街區,小到街燈、窗簾這樣的細節,甚至是建築物內的室內結構。(未完待續。)

ps:求月票和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