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四章 無人關注的首周破億(2 / 2)

所以,那些「多事」影迷,決定親歷親為扛起為大眾解夢的重擔,這股熱潮之中當然也少不了一些對「夢境」大膽的猜測與令人意外的解讀。

特別是開放式的結局,給人以足夠的遐想空間。

影片最後「奠基」成功,盜夢團隊六人在飛機上醒來,齋藤也兌現諾言打電話解除了主角在美國的訴訟使主角得以順利入關。主角終於得以回家看到自己的兩個孩子。當主角轉起那個能區別夢境與現實的陀螺之後,影片就此打住,桌上陀螺是轉是停導演並沒交代。

作為最有討論空間的部分,到底主角柯布是回到了現實,還是活在夢境之中呢?杜克是絕對不會傻到給人一個肯定的結局,許多影迷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空間,讓電影走向自己所希望的結局。

不少影迷認為,主角柯布最後回到了現實之中,甚至找出了柯布兩個孩子其實是不同歲數的小演員來扮演的,並且結尾里兩個孩子身材聲略變化,這正說明主角離開的這段時間孩子長大了,以此說明結局是准現實並非夢境。

對於上面的現實說,也有很多人表示不屑。「根本就沒有現實,這部電影都只是個夢而已。」很多人對這種說法深信不疑。他們認為,所謂的盜夢與植入概念只不過是,電影主角柯布自己一場夢,而這一切只不過是夢中的循環罷了。

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不同解讀的觀眾紛紛走進影院,重新觀看《盜夢空間》,以找到更多支持自己的觀點的證據。

然而,看得越多,觀眾對於影片各個劇情部分的解讀也越多,隨著討論的深入,這股熱潮根本就停不下來。

比如陀螺是一種圖騰,是柯布判斷自己究竟是在夢境中還是在現實中的標志,如果陀螺一直轉動下去不倒,則說明還在夢境中;若轉動後自然倒下則說明其間已經身處現實世界之中。

「如果設計一個可以讓旋轉陀螺倒下的夢會怎么樣?」

觀眾顯然對這個「圖騰」並不那么信任,每一個盜夢人都有屬於自己圖騰,亞瑟的「骰子」、阿德里安的「國際象棋」,但卻從來沒見他們使用過。

而且有人指出在電影中自始自終也只有主角柯布反復的用陀螺來區別現實與夢境,並且這個陀螺是從他妻子那里弄來的。

於是,在imdb影評區出現的一篇解讀,得到了相當一部分人的認可。

「柯布在夢境里手上就會有一枚戒指,而現實中卻沒有。這是因為主角在夢里不願相信自己的妻子已經死掉,而現實中柯布已經接受了這個想法。」

「在飛機上,我們清楚看到主角沒有戴戒指。第一層、第二層、第三層所有夢境中他一直戴著婚戒。」

不過也有人提出,如果戒指只是代表柯布的一個心結在夢里表現出來,那么在第四層夢境里,主角柯布已經認清了妻子死亡的現實,心結也就消失了,戒指自然也會消失,這樣看來主角和觀眾已經沒有區別夢與現實的標准了。

這些爭議都形成了各自的支持者,他們以網絡作為載體,不斷列舉各種證據證明自己支持的觀點,而且這種解讀和爭議也在杜克和華納兄弟的操控下,飛快的脫離網絡的范疇,成為了各大媒體議論的焦點。

媒體怕的從來都不是爭議,而是怕沒有爭議,越有爭議的話題越受媒體的歡迎,只有爭議才能帶來足夠的關注度。

很多傳統媒體自發的選擇了自己支持的觀點,然後以這種觀點作為出發點,與其他媒體間展開了辯駁,上映僅僅三天的時間後,《盜夢空間》所引發的解讀熱潮,以及成為了北美媒體和公眾最為關注的輿論話題之一。

甚至《盜夢空間》周日票房出爐後,成為首部周末三天北美票房能突破一億美元大關的非續集和非改編類電影,都沒有引起多少媒體的關注。

媒體和公眾的熱情,全都集中到了《盜夢空間》的各種解讀和爭議上。

從這方面來說,由杜克和華納兄弟策劃的這場宣傳營銷取得了極大的成功。

盡管《盜夢空間》的首周三天就在北美拿到了1億99萬美元的票房成績,杜克卻不會就此滿足,而且影片即將在海外還是上映,必須要將在北美形成的熱潮推向海外。

作為解讀和爭議的焦點,杜克無疑被許多媒體問及了關於《盜夢空間》的各種問題,而他也適時的扔出了一些說法,將這股熱潮推向更高。(未完待續。)

ps:月底了,求月票和推薦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