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六章 不虛此行(2 / 2)

他還深入的研究了好萊塢過往著名的兩部經典太空片《2001太空漫游》和《阿波羅13號》中失重拍攝的方法。

以往,在表達失重的諸多鏡頭中,一個最經典的做法,應該是早年電影大師斯坦利庫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在一個圓環形的屋子中,固定一個攝像機,然後讓演員跑起來,攝像機錄下來的畫面看起來就像演員是沿著屋頂在跑步一樣。

這個誕生於1967年的方法很讓克里斯托弗諾蘭佩服庫布里克的才智,但是它解決的問題非常有限,只能表達幾個鏡頭,而且也無法解決除了人之外的其他物體的失重問題。

在那之後,基本就沒有人再用過類似的方法。

另一部偉大的太空電影《阿波羅13號》在銀幕上再次展現了神奇的無比逼真的失重鏡頭。

在《阿波羅13號》中太空艙內鏡頭的拍攝,全部是在美國航空航天局的訓練裝置「嘔吐彗星」中完成的,克里斯托弗諾蘭專門拜托人調查過,那是一艘波音kc135,把全體成員帶到高空然後自由落體下墜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里,艙內所有物體和環境都是相對失重的,一次飛行能獲得差不多25秒的失重時間。

導演朗霍華德奢侈的玩了612次失重飛行,在這里拍攝完了大量的失重時間鏡頭,這個方法把失重問題解決得非常徹底,但是卻無法拍攝艙體外的失重鏡頭。

而且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租到以及租用得起nasa的設備。

克里斯托弗諾蘭自問沒有這樣的份量。

相比這兩種方式,杜克羅森伯格的拍攝明顯更為現實,也能切實的解決很多問題,諾蘭還能實現拿來主義,在對方拍攝完畢之後,將這些設置拿來進行適當符合他拍攝需求的改裝,就能直接運用到未來的拍攝中了。

克里斯托弗諾蘭確認,自己來一這趟確實是不虛此行,單單是站在旁邊觀看,杜克羅森伯格就給了他很多啟發。

特別是那個燈箱,簡直讓克里斯托弗諾蘭大開眼界,只能贊嘆對方不愧是好萊塢技術流導演的代表之一。

燈箱里有著數目巨大的led燈,基本上就像一個超大的掛式電視的屏幕一樣,諾蘭了解這些很常見的技術,背後基於的就跟搖滾樂隊和體育館常用的那種巨大屏幕沒什么兩樣,但就是這些尋常的技術,經過適當的改裝之後,卻大大方便和簡化了拍攝的過程,最直接的效果,就是片場這里或者哪里的燈暗些或者要變一下顏色的話,劇組不用像以前一樣去把燈搬來搬去了,直接在大屏幕上控制就行了。

而且大半天的拍攝看下來,克里斯托弗諾蘭也看到了其他的好處,這東西不只是正確的打光那么簡單,還給了演員關於周圍的真實感,拍攝斯嘉麗約翰遜下降到太空站,她的的確確可以通過led屏幕看到太空站離她越來越近了,她就有了周圍到底發生了什么的意識。

還有,剛剛的拍攝中,導演杜克杜克羅森伯格叫她看著某一個屏幕上的東西以及伸手去抓一個門把,她就真的可以在屏幕上看到這些這些東西。

「led燈本身是比較粗糙的,而且沒有很好的調和好。」

那位華納兄弟的高管話音剛落,旁邊響起了另一個聲音,「傑米,這並不會怎么樣,因為燈一多,混在一起,就好看了。」

「嘿,杜克,你這個家伙……」

跟傑米約翰遜打過招呼,杜克轉而看向了他旁邊年齡與自己相仿的英國導演,實際上對方剛剛進攝影棚的時候,他就注意到了,不過一直忙於工作,直到現在才有時間。

「你好,羅森伯格導演,我是克里斯托弗諾蘭,也是個導演。」

克里斯托弗諾蘭主動向杜克伸出手,杜克在他手上握了握,「你好,諾蘭導演。」

杜克很平靜,就像以往與克里斯托弗諾蘭沒有發生過任何關聯一般,事實上他也非常平靜,有些事做了就是做了,他既不會心虛也不會愧疚,而且克里斯托弗諾蘭的項目能得到華納兄弟的支持,也與他有關。

前幾個月去華納的時候,杜克聽人說起了克里斯托弗諾蘭和一個太空項目的名字,特地讓蒂娜菲查了查,然後向華納兄弟推薦了他,否則一個片導演,那里可能會在進軍主流電影圈的第一個項目中,就能拿到傳奇影業和華納兄弟總計1億6000萬美元的巨額投資。未完待續。

ps:求月票和推薦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