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八章 形勢不樂觀(2 / 2)

到12月31日這天,奧斯卡執委會向近6000名會員郵寄提名選票的時候,《地心引力》已經通過點映的方式,從北美拿走了超過700萬美元的票房,五天點映的的單館票房高達14萬美元。

同樣也是在12月31日的周五這天,《地心引力》結束點映,開始在北美大范圍公映,院線數字高達4120家。

由於之前的點映,影片已經積攢了巨大的口碑和期待值,周五當天影片就出現了井噴式的爆發,輕輕松松卷走了2765萬美元。

更為重要的是,在大規模上映之後,《地心引力》的口碑並沒有出現大幅度的滑落。

re院線觀眾好評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三,觀眾平均打分『a+』,imdb網站38775名用戶打分9.4分,觀眾喜愛度爆米花指數百分之九十二,metacritic77家媒體記者平均打出了91分的高分。

如果說觀眾口碑更多是對影片的票房走勢有保證,而拿獎方面沒有太多幫助的話,弗蘭克?皮爾森在《名利場》的新年專刊中的一篇相關評論,則顯現出了某些風向。

「《地心引力》在形式和內容上都做了極大的創新和突破——在太空題材電影類型上,如此用全新攝影、特技、2d轉制3d技術來實現,這絕對是影史創新。」

「它給人全新不曾有的觀影體驗和情感體驗,徹頭徹尾全新的,這部電影在創造全新世界基礎上又進一步,它可以讓你身臨其境,3dimax效果仿佛讓人置身其中。」

「這種體驗,是我曾在電影博物館看《哈勃望遠鏡3d》《國際空間站》的感受明顯不同,首先類型差異,因為虛擬攝影機的運動帶來強烈的主觀感受,紀錄片無法提供,同時它又是實驗性的、開拓性和啟發性的——對我而言,就像首次看到《低俗小說》一樣,《地心引力》的價值在於證明了『電影還可以這么拍』,單就這一點,以其超高完成度來看,杜克?羅森伯格導演就可歸到電影大師的行列。」

「這部《地心引力》對未來的所有太空片,甚至其他類型電影的啟發性,都相當大,本片形式和內容是高度統一的——很多評論認為影片故事單薄,在我看來,這是遇到新鮮實物的應激反應。」

「我看完這部電影之後的幾個小時,無法做出任何評價,因為不知該如何評價,這是我真實的反應。在如此故事設定中,目前的故事容量是恰當的,傳統觀點看來,故事看著簡單,但影片因為形式上的突破,影片本身所包含的信息量相當大,觀者要從視聽和大腦層面要面臨海量的信息處理,在新的形式與內容結合出現後,我們也應該隨之調整找到如何看待和欣賞這部電影的角度。」

「所以,《地心引力》對我而言,是一部從影史來看『全新』的電影。我也並不能得出什么關於這部影片更多的結論,因為它對後續電影的影響才剛剛開始。」

雖然也有相當看了這部電影的人給出了負面評價,但就商業電影和主流市場而言,杜克的號召力無疑是巨大的,『杜克吹』這幾年的數量和影響范圍都在不斷擴大,甚至有媒體稱,他是史上第一個擁有巨星級粉絲的導演。

《地心引力》的3d效果絕對出眾,單單是這一點,就足以吸引到大量的觀眾。

在影片大范圍公映的第二天,也就是2011年元旦當天,北美票房再次上漲,單日報收2854萬美元,盡管隨後的一天里,單日票房出現下幅度下滑,卻依然收獲2577萬美元。

毫無懸念,《地心引力》輕輕松松摘得2011年第一個北美周末票房榜冠軍,而且8196萬美元的成績足夠亮眼。

加上之前點映獲得的票房,《地心引力》已經從北美拿走了8906萬美元。

還有一點,《地心引力》在這個檔期,根本沒有同一等量級的對手,不負眾望的首周票房加上出色的口碑,足以保證影片後續票房以極其穩定的走勢進行運轉。

無論是杜克,還是華納兄弟,對於這部影片商業方面的成績並沒有太過擔心,在維持足夠市場宣傳的基礎上,他們的主要工作漸漸轉到了奧斯卡的公關運作上。

即便杜克、帕尼?凱利斯、斯嘉麗?約翰遜、南希?約瑟夫森以及華納兄弟之前做了足夠多的努力,也爭取到了弗蘭克?皮爾森這種重量級學院成員的支持,形勢卻一點都不樂觀。

《地心引力》上映時間過晚是無法忽略的可觀因素,也增加了沖奧的難度。

「我們缺席了一系列的前哨獎項……」

眼型別墅的待客室里,帕尼?凱利斯眉頭緊鎖,現在的局勢確實不容樂觀,「這對口碑營銷造成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特別是最佳女主角,娜塔莉?波特曼幾乎包攬了所有前哨獎項的最佳女主角。」(未完待續。)

ps:求月票和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