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章 抹黑的言論(2 / 2)

「《地心引力》講了一個什么故事?一個求生存的故事。故事的核心就是求生,也就是說主角通過克服各種困難,然後得以生還,於是大部分時間就是看女主角飄過去。差點沒抓住,飄回來,這次抓住了……這個不行了,再換一個。又飄過去,差點沒抓住,飄回來,這次抓住了……這就是所謂的好故事?」

「而且由於是女主獨自擔綱的電影,所以對人物命運的預期基本沒有懸念。當然你可能會說你怎么知道她不會死掉?我只能告訴你,正常人類不是這么想事的。非常突然的玩法是可以偶爾為之,但是求生類電影其實看的就是逃生的過程,也許會有些人在女主中途死掉後再看半小時的平板太空畫面,但是杜克?羅森伯格這樣呆板的導演顯然不會冒這個險。」

「這故事性堪比一個學走路的小孩跌倒了再站起來再跌倒站起來,反復幾次後終於學會了行走一樣乏味。要是這個小孩最後還跑了幾步,那故事性就把《地心引力》秒成渣了。覺得這片子故事性好的人,大概每天醒來時發現自己還活著,就會熱淚盈眶的贊美上帝的。」

「表演好?先不說沒有故事缺少台詞的電影本身就限定了演員沒什么演技好發揮。就從影片來看,斯嘉麗?約翰遜自始至終也都在為演而演,空洞的表情,做作的表演,遇難時看不出發自內心的驚恐,失去同事時看不出悲傷和痛苦,第一次希望破滅時看不到絕望,最後學狗叫時看不出孤獨。」

「斯嘉麗?約翰遜的表現絕對是災難級別的,眼大無神性格全無,除了尖叫就是大口喘氣死心塌地的耗氧,有時候都看不出她到底是想活還是想死,別拿她驚嚇過度精神麻木了當借口,我保證換了亞歷桑德拉?安布羅休都比她演得好。」

「說什么體驗感,由於視覺效果的平面化和人物缺少情感鋪墊,導致既感受不到宇宙的壯美浩瀚,也沒有感同身受的失重感和身處太空孤獨無助感,加上故事單薄劇情乏味,讓人完全入不了戲。」

「至於說什么富有思想性、藝術性的,我就放過你了,因為你們已經無可救葯了,杜克?羅森伯格的影片什么時候跟這兩項能沾邊?」

「電影雖然會因為主觀的理解和感受而導致個人的升華,但畢竟也是有著相對硬性的創作規律和標准的。一部好的電影要經得起智慧和時間的檢驗,像《地心引力》這種勉強湊合的商業電影也不是依靠蒼白空洞的嗷嗷叫好和粉絲的無腦解讀,就可以將其塞進神作的殿堂的。」

媒體總能影響許多人的選擇,特別是一些不怎么看電影的評委,《好萊塢報道者》對業內的影響力也毋庸置疑。

另一方面,在奧斯卡的歷史上,除去特例的《魔戒》三部曲外,還沒有任何一部非現實類影片能夠大獲全勝,很多人就在《地心引力》的真實性方面下足了功夫。

一個叫做斯科特?帕拉茲斯基的前宇航員就接受了媒體的專訪,他已經完成了七次太空行走,包括他花了七個小時在國際空間站的機械手臂上晃來晃去,修復隨時可能發生意外電尿他的太陽能電池板陣列。

他接受采訪時,直指電影中存在的各種常識性錯誤。

「第一件驚到我的是三人在艙外行走,只有一人在實打實干工作。可憐的斯嘉麗?約翰遜在做所有的工作,而其他兩個男人正在無所事事:其中之一是在折騰航天飛機有效載荷艙裝載的貨架,而喬治?克魯尼是穿著渦輪增壓的噴氣背包,在電影里你看到他利用噴氣背包向哈勃太空望遠鏡靠近,如果你這樣做,你將撞到到太陽能電池陣列,導致電池彎曲並使他們失去作用。所以這都是錯的甚至可笑的。」

「再讓說說斯嘉麗?約翰遜的角色的合理性。她應該是很缺乏經驗,她說她經過六個月的訓練,這次是她的第一個任務,在地面訓練時飛行模擬器無法成功著陸。以這樣的訓練和經驗水平,根本不可能派給她任任務,她稱自己為一個任務專家,但她實際上是我們稱之為『載荷專家』:有人因為一個非常特殊的技能,就可能被派太空任務,做一個特定的任務或實驗。我要說的是,成為一個太空行走的專家,至少需要兩年基本的技能培訓才行,我們從來不會派一個載荷專家去做太空行走。」

「還有一個嚴重失實的情節,斯嘉麗?約翰遜沒有穿液體循環冷卻服或紙尿褲是電影中一個太空行走的失誤。」

最後,這位前宇航員故意幽默的說道,「不過,這就是一部非基於現實的科幻影片,我們也不能用專業的眼光來看待它。」

這段專訪剛剛在電視上播放出來,杜克就看到了相關的內容,對方的用意相當明顯,就是要剔除掉《地心引力》中所有可能基於現實的內容,從而讓大部分人自然而然的將其歸納到類似《星球大戰》之流的科幻片的行列中。

眾所周知,這個類型的影片從來都不是奧斯卡的菜。(未完待續。)

ps:求月票和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