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三章 票房盈利了嗎(2 / 2)

以導演大衛?耶茨為例,作為導演,他可以獲得1000萬美元的預付款,並從影片盈利的部分獲得百分之四到百分之八的分成,分成比例的高低取決於影片的盈利水平,就跟杜克的合約一樣,他簽下的也是一份階梯式的分成合約。

不同的是,杜克的合約涉及的是影片的全部收入,大衛?耶茨僅僅是票房盈利分成。

此外,當影片達到盈虧平衡點時,大衛?耶茨還可獲得50萬美元的獎勵,這種核心主創人員階梯式的收入分成方式已成為好萊塢大片的慣例,因其一方面可以鼓勵主創人員更傾心的投入,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過高的前期投入。

不過,哈利波特工作室與他們簽訂這樣的合約,更多不是為了避免過高的前期投入。

除去這些外,還有一部分也會被計算到影片的總成本當中,那就是工會紅利。

根據制作人聯盟與好萊塢各大公會組織達成的協議,片方每一次利用電影作品並從中取得收入後需向演員工會、導演工會、編劇工會等相關協會等支付一定的費用和分成。

這不僅僅是票房方面,還包括影片的重映、電視播放等所有的收入。

在好萊塢歷史上,起初普通的電影工作者是不能從電影的後續收入中取得分成的,盡管到了1950年代之後,電影在電視上的重映已能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

好萊塢能有如此的局面,演員以及其他行業的人員都要感謝一個人,當時任演員工會主席的羅納德?里根的帶領下,好萊塢的演員們獲得了從電影重映中分享收入的權利,並進而擴展到了別的工會。

在此後的歲月里,隨著新興發行渠道的不斷涌現,周邊紅利也一再成為工會組織與代表好萊塢大制片廠利益的制作人聯盟之間爭議的焦點,為了提高紅利的比例,好萊塢工會甚至不惜多次發動罷工行動。

比如著名的2008年編劇大罷工。

如今世界各個地區與好萊塢發行商之間簽訂的合約都有所差異,不過總得來說,《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兩部影片產生的24億美元的總票房當中,作為發行商的華納兄弟能分到大概8億美元左右。

這當然不是《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兩部影片的全部收入,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好萊塢電影資浩大,上億美元的制作成本司空見慣,但通過多元回收渠道能有效的化解風險。

如今的好萊塢已經有了非常成熟的電影運作機制,發展出了一套「擴窗發行」模式,即電影沿著不同的影院、音像、電視、新媒體以及海外市場等窗口依次發行,讓位居前列的窗口可以享受一定的獨占期。

一部典型的好萊塢電影大致會首先在影院市場上映幾個月,盡管票房收入已不是好萊塢電影最大的收入來源,但其起著舉足輕重乃至關鍵的作用,電影票房越高,後續窗口發行時影片的價值也越大。

在影院放映結束後,制片廠便會以dvd、藍光碟等形式發行電影的音像產品,早在1986年,好萊塢大制片廠從電影音像租售取得的收入便超過了票房收入,成為最重要的收入來源。

而音像發行之後,好萊塢電影會進入電視窗口發行,去年一年,好萊塢六大制片廠通過授權電影和電視劇給電視台,取得了377億美元收入。

而按照利潤率從高到低排列,電視窗口又可細分為幾個層次。

首先是按次付費點播,然後是付費有線電視,如hbo、showtime、starz等主要的付費電影頻道,大約在影院發行之後9個月開始播出,片商根據電影的票房收入向頻道收取授權費,平均一部電影700萬美元左右,大片則可能高達2000萬到3500萬美元。

隨後電影將授權給電視網播出,其窗口期持續數年的時間,通常一部商業電影的授權費在300萬到1500萬美元之間,取決於影片的投資規模、票房表現和重播的次數。

而最後電影會進入到辛迪加市場,授權給地方電視頻道播出,在最大的地方電視市場,一部大片在5年授權期內的收入可達500萬美元。

好萊塢電影的海外發行也大致沿著這樣的窗口進行,正是依靠這樣一套成熟的擴窗體系,讓一部電影能創造巨大的播映收入。

這也讓很多票房撲街的電影能夠通過其他渠道找回投資。

這方面的收入是巨大的,所以杜克和華納兄弟一直拒絕與哈利波特劇組的演員們簽下票房之外的分成協議,實際的合約中,除去制作人聯盟與工會協議規定的比例,演員乃至大衛?耶茨這個導演,都享受不到這方面的盈利分成。

而哈利波特工作室為此付出的代價,就是大幅度提高了他們的票房盈利分成比例。

然而,哈利波特工作室早已成為了財務單獨核算的獨立公司,也准備好了特殊的會計定損方法。(未完待續。)

ps:求月票和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