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章 開場全是無名小卒(2 / 2)

不管討厭商業片的人怎么說,《大白鯊》和《星球大戰》的成功毋庸置疑,後者的影響力直接秒殺所有的奧斯卡最佳影片,連名字都能被一個國家拿來當做戰略忽悠另一個國家。

暑期檔影片經過這么多年發展,自然而然出現了明顯的模式。

比如說現在的個頭很重要。

曾經杜克看過的《侏羅紀世界》里,霸王龍讓位於更大更壯的暴虐霸王龍,因為正如片中一個角色所說:「沒有人再對恐龍大驚小怪。」

而第一集《侏羅紀公園》明顯不同,里面一炮打響的明星並非霸王龍,而是個頭小得多的迅猛龍——聰明、跑得快、殺傷力強。

第一代大片都由諸如大衛和歌利亞之類的故事組成,以速度和計謀對抗個頭,而勝出的是速度和計謀。

斯皮爾伯格在《大白鯊》里安排的全是體格上的弱者,而《星球大戰》也堪稱是小個子的贊歌。

就像《侏羅紀公園》和《侏羅紀世界》,*十年代的商業大作和新世紀之後有了明顯的不同,可以說以前的商業大片如同蘋果派一樣富有美國特色。

1993年《侏羅紀公園》在法國上映時,法國文化部長宣稱它是「對法國民族特性的威脅」,並表示每個法國人都有「愛國責任」,抵制這部電影而去看法國時代片《萌芽》。

但一年後,好萊塢的海外利潤超過了國內利潤。

現如今,像邁克爾?貝執導的《變形金剛2:卷土重來》和《變形金剛3:月黑之時》這類電影的一半以上利潤都來自海外。

杜克得到的相關數據,世界上增長最快的電影市場中國有望在2020年超越北美,好萊塢正相應的調整和宣傳其拍攝計劃。

在《鋼鐵俠3》的劇本里面的中國官員不那么惡毒了,《變形金剛》系列里出現中國一些銀行和其他品牌的植入廣告,曾經《哥斯拉》和《環太平洋》里的怪獸游遍太平洋沿岸各大城市,這都是為什么呢?因為中國每天新開十家左右的影院。

好萊塢的商業策略都是在不斷變化的,如果不能及時把握,就會栽跟頭。

比如大衛?埃里森一直認為大片是給男孩子看的,卻沒有發現市場這幾年的變化,直接導致《速度與激情5》後勁不足。

過往,好萊塢內部有一個專門形容核心消費客戶的詞匯——狂熱粉絲(fanboy),從這個名字上面,也能看到這批人以什么性別為主。

這是些收集相關商品、把dvd按字母順序排列整齊的科幻迷,臉色蒼白,不愛跟人握手,據說他們能紛紛走出擺滿任天堂游戲機的居所讓漫威公司的新片一舉登頂。

確實,自《星球大戰》以來,各大電影公司瞄准十多歲的男孩,邁克爾?貝曾說過——「我為十幾歲男孩拍電影。」

但那是在《暮光之城》上映之前,只有男孩能捧紅大片的錯誤觀念如今頻頻被擊得粉碎。像《飢餓游戲》等影片,近三分之二的觀眾是女性。

然而,這些大片真的就代表無腦嗎?

「開場全是無名小卒,最終個個皆為超級英雄。

今年的奧斯卡上,那個被杜克拒絕掉的一鏡到底的導演,終於憑借提早出現的《鳥人》奪得奧斯卡最佳導演,他在影片中把漫畫電影稱作「文化大滅絕」。

這部影片無論從質量還是內容,可以說都很一般,觀眾乃至職業影評人的評語也不好。

它的勝出恰恰反映學院對票房大片的偏見是根深蒂固的。

奧斯卡或許總是錯把自己當成諾貝爾和平獎而蔑視大片迎合最小公分母,但好萊塢流水線出產的東西從本質上又有多少區別?

說白了,都是流水線產品而已,唯一的不同商業是迎合大眾,而奧斯卡片是逢迎小眾。

今天不用腦子的消遣常會變成明天深受喜愛的經典。

《盜夢空間》猶如一個電影鍾表匠般心靈手巧,《瘋狂的麥克斯》令人振奮的電影制作絲毫不亞於過往其他任何一部影片,皮克斯拍片的藝術性、技巧性和用心程度不輸給任何一部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獲得者……(未完待續。)

ps:求月票和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