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章】 產品加工(求訂閱!)(2 / 2)

極品地主 壯鄉小仨 1575 字 2021-01-19

吃過午飯後,在蕭晉昊的指揮下,蕭風幾個人乖乖地搬了個凳子,坐在壩子上把紅薯挑頭去尾,刨皮清洗。這個工作倒是不難,不過紫薯富含色素,剛忙一會,蕭風等人的手就變成了紫色,就好像染色一般。

蕭家十幾個人在壩子上共同勞作,熱鬧的場面讓路過的游客驚奇不已,紛紛拍照留念。除了其樂融融的氣氛之外,更讓游客們感興趣的是這些個頭很大的紫薯,透出一股豐收的喜慶。

蕭風也不小氣,特別把一些紫薯洗干凈切成塊放在盤子里,讓游客自行品嘗,更是讓游客們覺得這里的村民大方淳朴。

一些游客在品嘗過蕭家的紫薯後,發現這些紫薯比一般紅薯香脆甘甜之外,更有一股淡淡清香慢慢滋生。這些游客打算和蕭家訂購一些紫薯制品,這可比超市里買的要更安全、實惠。

一萬多斤的紫薯自然不可能全部做成粉條,蕭晉昊准備拿出一部分個頭最大、品相最好的紫薯做成紫薯干,這又能夠長期保存,又能夠提高附加值。

雖然如今的蕭家已經不需要這點收入來貼補家用,但是人總不能因為有了錢就不勞動,不創造吧?

蕭晉昊作為技術總監,把家里十幾口人指揮得團團轉,而李家二小子李大柱新買的電動磨粉機也被搬到了壩子上,第一時間把清洗好的紫薯磨成淀粉漿。

淀粉漿經過紗布過濾掉粗大的顆粒、泥沙等雜質,然後靜置沉淀,倒出上層的清液後,再把濃稠的淀粉漿擠壓出多余水分,變成紫薯泥。

大鐵鍋里把水燒開,紫薯泥通過特制的容器壓制,或是成條狀、寬片狀進入開水中,瞬間凝結成型。凝結後的粉條、粉絲通竹竿這么一撈,放在陰涼處陰干,就變成了最正宗的手工紫薯粉條、粉絲。

和超市里出售的機制粉條相比,這樣手工打造出來的粉條雖然規格不太一致,但是味道更好,更筋道。

至於紫薯干的制法更是簡單不過,把紫薯放在鍋里蒸熟透,削皮、切條,自然晾干就可以了。當然了,紫薯干制成之後,若是能夠放入密閉的容器中放置一段時間,薯條表面就會出現一層白霜,味道更佳。

一萬多斤的紫薯在蕭家上下的共同努力之下,在一個星期之內變成了一條條懸掛在走廊、院子和空房間里的粉條,而在壩子上晾曬的紫色薯條,更是引得村民和游客側目不已。

村民們驚奇的是,從來沒有人會制作如此多的粉條和薯干,平時自家小打小鬧的百來斤,和蕭家的大手筆相比,還真的不夠看。村民們之所以很少制作粉條和薯干出售,無非是因為費工,再加上產量低、沒有銷路罷了。

而游客們以前都只是在超市里見過薯干、粉條的模樣,從來沒有見過它們的制作場面,如今一見,倒也是別有一番風味。

在超市里購買的粉條、薯干雖然看起來很漂亮,但是有沒有安全隱患誰也說不清,像蕭家這樣明明白白地手工制作,自然讓游客們心動不已。雖然他們等不及粉條和薯干制成品的那一天,但是這些游客還是先掏錢和蕭家訂購,回頭再寄到城里就可以了。

幾天下來,蕭風就以薯干6塊錢,粉條8塊錢的價格分別向游客出售了1000斤和2000斤,如此巨大的收益讓村民們發現制作薯干遠比出售新鮮紫薯要劃算得多。

一萬斤紫薯賣給鎮上的商販,也就一萬塊錢,而制成薯干和粉條之後,收入提高了兩三倍,只是多費點手工罷了。

受此影響,今年秋天銀杏村收獲的紫薯,絕大部分被制成了薯干出售給游客們,讓村民們的收入大為提高。

從此以後,制作紫薯干和紫薯粉條成為銀杏村的一個標志性產業,很多村民依靠紫薯發家致富,建起了紫薯樓、買起了紫薯車!

以前村民是受限於沒有銷路只能把紫薯賣給二道販子,現在銀杏村每天都有上百游客前來旅游,消化這點薯干、粉條自然是綽綽有余。更何況,未來鏡湖景區正式開放之後,會有更多的游客前來,城里人不就喜歡這種純綠色的手工產品嗎?

游客們的蜂擁搶購讓蕭風產生了更多的想法,如何打開更多的銷售渠道,把大山的饋贈出售給城里人呢?

除了紫薯制品,干蘑菇、風干山雞、野兔、核桃、松子、板栗等等各種特產在山里面隨處可見,若是能夠賣給城里人,村民的收入肯定能夠提升好幾個檔次。

這倒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ps:ps:謝謝鄉親們的訂閱支持!

.全部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