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章】 蕭家美食(1 / 2)

極品地主 壯鄉小仨 1568 字 2021-01-19

. .

其實,在壽大山親自帶隊來到銀杏村之前的三個月,《舌尖上的華夏》節目就已經有一支拍攝小組常駐在這里,拍攝一些自由特殊季節才能出現的畫面,比如松茸的采集等等。.

這一次壽大山如此隆重地來到銀杏村,除了宣布正式啟動《舌尖上的華夏》節目拍攝之外,也要借此機會拍攝蕭家許多不為人知的美食秘密。

其他地區的美食究竟如何壽大山並不太清楚,但是蕭家的美食可是經受了市場的考驗,熱銷的『銀杏特產』、『鏡湖農產』以及『蕭家私房菜館』,就是最好的示范。

因此,壽大山決定從銀杏村開始整個節目的開機儀式!

自從節目攝制組進駐銀杏村之後,大量媒體記者的不斷報道以及游客們的隨手爆料,使得銀杏村的知名度再一次提升,民眾們都在好奇這個小小的村落為何有如此魅力,讓央視把大型紀錄片的拍攝放在這里?

關於銀杏村的各種討論紛紛出爐,連帶著鏡湖景區這一兩年來的巨大變化也成為了網民和民眾津津樂道的話題。

從這一點來看,央視的名頭還是很有好處的。

…… ……

對於外界的熱議,蕭風倒也沒有心思去管太多,他現在除了要處理婚禮籌備的相關事宜之外,還得充當壽大山的向導,向他介紹蕭家的各種美食秘密。

『蕭家私房菜館』就不必說了,蕭風擔心它作為商業機構出現在紀錄片里。給觀眾帶來不良的影響,因此把攝制組的目光集中到火腿和各種肉制品的制作上。

由於蕭家的各種肉制品已經跟隨蕭家農場、鏡湖乳業的擴張腳步順利地入駐了海州、北平、滇南和華南的諸多超市,每天的銷量急劇上升,僅靠蕭家幾個人的制作已經遠遠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

為此,蕭家特別在瀾滄江南岸的工業區中建設了一座肉制品制作工坊,由蕭風的大哥蕭軍、二哥蕭劍負責。雖然這座工坊的規模、產量都比原先增加了數十倍,但是肉制品的口感、品質卻沒有下降太多。

無他,蕭家的肉制品工坊所采用的原料都來自於蕭家農場的頂級食材,絕大部分的工序都是手工制作,只有少數環節加入了食品機械的輔助。熏制、發酵的過程仍舊采用了傳統工藝。因此即便這家工坊每天的產量超過了50噸。卻依舊保持了先前的品質。

當然了,肉制品工坊的產品只不過是普通品質罷了,自然不是《舌尖上華夏》所需要的頂級美食,蕭風要帶領壽大山參觀、拍攝的地方是蕭家頂級肉制品的制作工序和發酵場所!

「壽老師。這邊請!」作為地主。蕭風的向導工作自然相當到位。帶著壽大山一行來到了後院的熏制木房前面。

壽大山除了是央視的業務骨干、中層領導之外,還在北平電影學院擔任了攝影課的老師,擁有副教授的技術職稱。蕭風打聽到。壽大山更喜歡人家稱呼他老師的身份,因此也就從善如流了。

關於蕭家頂級肉制品和火腿的制作過程,自然有攝制組的工作人員和蕭家方面進行聯系,協調拍攝時間;至於蕭風和壽大山更多的游離在鏡頭之外,畢竟他們可不會出現在紀錄片的畫面之中。

「這些木屋就是肉制品的熏制場地?」站在木屋的門口,壽大山就聞到了濃濃的香氣,不由好奇地問道。

壽大山是北方人,北方的臘肉大多都是風干的工藝,和南方肉制品的熏制有著巨大的區別,他不太清楚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木屋這種飄散出淡淡的煙霧,而且這種煙霧中除了草木清香之外,還帶著濃郁的肉香,充滿了一種奇幻的感覺。

來過銀杏村兩次的壽大山沒少吃過蕭家制作的肉制品,對於它們的美妙滋味是記憶深刻,但是他還真的從來沒有見到過其中的制作過程,因此他非常好奇。

「肉制品腌制完畢之後,就需要在這些木屋之中用各種木材熏制三十天,最後才能成就美味!」蕭風一邊打開房門,一邊介紹道:「由於制作工藝主要依靠手工,再加上漫長的熏制過程,這里每天處理的肉制品最多為一噸!」

房門打開,濃郁的肉香撲面而來,映入眼簾的是懸掛在屋內密密麻麻的肉制品,從臘腸、臘肉到臘排骨,應有盡有!

這些肉制品都是蕭家選用了豬場最好的肉品,經過蕭家秘制工藝制作的頂級產品,作為蕭家美食的招牌。如今,這些頂級肉制品在各大超市和『銀杏特產』的平均售價為160rmb/公斤,遠比蕭家普通肉制品100rmb/公斤的售價要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