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3章】 豐收雨季(求訂閱!)(2 / 2)

極品地主 壯鄉小仨 1575 字 2021-01-19

一些無法購入『蕭家農場』頂級食材的中小型餐廳、實力稍遜一籌的貿易上,自然把目光投向了價格更便宜的『大柱合作社』!

這也是楊大柱在交易中心如此受歡迎的主要原因!

「今天大約有五噸竹筍、金針菇和雞油菌各200公斤,土雞土鴨各50只,我們還是按照老規矩,優先考慮老客戶!」面對洶涌的眾人,楊大柱絲毫不減慌亂,大聲地說道。

幾年的歷練,讓當初的木訥寡言的楊大柱變得從容沉穩,不得不讓人感慨,生活是最好的老師!

聽到楊大柱這句話,老客戶們自然是心滿意足,其他人也只能是唉聲嘆氣,只能在心里盼著其他人手下留情了!

楊大柱帶著客戶們直奔貨場,現場稱量、交易,不一會兒就把今天早上合作社的出產全部銷售完畢!

根據楊大柱自己的估算,因為進行了集中交易的緣故,各家農戶在交易過程中的損耗率降低到了最低點,僅此一點每個月就為合作社的18家農戶省下了上千元。

建立合作社的好處自然很多,集中交易只不過是其中一個很小的方面罷了!

…… ……

從交易中心離開,楊大柱並沒有開車,而是不行前往和交易中心一牆之隔的農行,等著鄭麗下班!

自從鄭麗和楊大柱再次相逢,確立戀愛關系之後,鄭麗就開始通過各種關系,調到了農業銀行『銀杏新區』分行。鄭麗的父親還以為女兒看到了『銀杏新區』的發展潛力,才主動申請從姚州市區調到『銀杏新區』的。

不過,當鄭麗父親發現女兒的調職是為了楊大柱的時候,已經是生米煮成熟飯了!

在老一輩的觀念中,像鄭麗這樣的銀行中層,收入又高,相貌又漂亮,自然可以有更好的選擇,怎么能夠選擇一個農民呢?

還好楊大柱這兩年的發展不錯,在『銀杏新區』全款買了房子,農場、合作社的事業也是蒸蒸日上,再加上鄭麗的堅持,鄭家也只能無奈地承認了楊大柱這個姑爺了!

兩人的婚期定在了今年國慶節,不過兩個人和大部分的年輕人一樣,已經住到了一起。

農行的保安早已經對每天准時來接鄭麗下班的楊大柱相當熟悉,和他笑著打招呼,聊點天氣、農產品收獲什么的。

不一會兒農行下班,小兩口牽著手穿過『銀杏新區』商業街,回到兩個人的愛巢!

雖然已經談婚論嫁,不過兩個人依舊如同熱戀一般,就連做飯的時候也是琴瑟和鳴,若是被人家看到,還真的酸掉牙!

…… ……

楊大柱愛情事業雙豐收只不過是眾多鏡湖農民的一個縮影,自從『鏡湖集團』快速崛起之後,當地農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被『鏡湖集團』招聘的人們獲得了穩定的收入,無論是超高的薪酬還是良好的福利待遇,都是讓所有人眼熱;而許多農民則是依附在『鏡湖景區』的上下游產業鏈,他們的收入也是隨著景區的不斷火熱而節節攀升;即便是繼續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們,也因為廣泛的銷路獲得了更高的收入,……。

雖說『鏡湖集團』、『銀杏村村委會』的許多分紅都僅限於銀杏村一千村民的身上,但是『鏡湖集團』龐大的產值,還是讓周圍的群眾受益匪淺!

根據姚州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在2012年的上半年,『銀杏村』周邊20公里范圍內的農牧民人均收入達到了驚人12000rmb,這和三年前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的狀況有了極大的不同!

當然了,這個數據是摒除了銀杏村村民和『銀杏新區』居民之後得出的,要是把這些高收入群體加入其中,數據會更好看,卻不能反映出真實情況。

以這個雨季為例,因為大量收購商的涌入,野生菌、竹筍以及各種農產品的售價得到了不小的提升,這給農牧民們帶來了直接的好處。短短兩個月的雨季,將會給鏡湖地區周邊農民帶來一年中三分之一的收入,這足以說明這個雨季的重要性!

在許多地區,雨季意味著自然災害,意味著農業生產的潛在隱患,但是在鏡湖地區,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讓雨季成為了人們最好的收獲季節!

ps:ps:謝謝鄉親們的訂閱支持!

...

.全部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