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8章】 收獲雨季(求訂閱!)(1 / 2)

極品地主 壯鄉小仨 1508 字 2021-01-19

和杜卡瑟、蕭風略顯輕松地采菇行動相比,山民們才是真正的辛苦,他們需要克服的困難並不是杜卡瑟能夠想象的。

不過,面對一年中收入激增的季節,山民們早已經把辛苦這兩個字拋諸腦後,付出了許多的努力。

羅大榮今年36歲,和絕大多數滇西北同齡人一樣,他初中畢業後就離開了學校,開始給家里幫忙。到了適婚年齡,羅大榮就和比自己年輕兩歲的氣質結婚,很早就當了爸爸,如今孩子已經上初一了。

孩子出生之後,羅大榮就和妻子到沿海地區打工,只不過兩個人沒有文憑,也缺乏足夠的職業技能,也只能在工地上干苦力。10年下來,雖然積攢了不少繼續,但是卻因為母親的一場重病消耗一空,一朝返貧

在農村,對於普通人家來說,最害怕發生的事情就是生病和讀書,這是兩種經濟負擔極大的事情,許多剛剛脫貧的家庭往往因此返貧。

農村醫療保障制度的不健全是城里人所無法想象的,即便這些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陸續展開,但是對於一些重大疾病的治療,農民的負擔還是極重的。

羅大榮還算運氣,耗盡繼續的治療把母親的性命救了回來,並沒有像某些家庭那樣,人財兩失

不過,為了照顧母親和孩子,羅大榮夫婦不得不結束在鵬城的打工生涯,回到鏡湖地區,開始了新的奮斗。

還好這時候鏡湖景區已經開放,羅大榮夫婦很容易就在鏡湖集團旗下找到了一份臨時工的工作,在農忙的季節到農場、牧場幫工。

其實,和羅大榮夫婦一樣。銀杏村周邊的存在有超過2000名壯勞力成為了鏡湖集團的固定臨時幫工,他們算是鏡湖集團的編外員工,除了不能享受諸如五險一金以及過年過節的福利之外,待遇還不錯。

以羅大榮夫婦為例,他們到農場幫忙摘果一天的報酬是100元,這在滇西北來說算是不錯的收入了。在姚州市內。目前普通建築工人的報酬才是80元天,而且摘果的活計輕松,還能給家里的小妮帶點水果回去吃。

羅大榮夫婦每年在鏡湖集團幫工的時間將近200天,夫妻倆一年也能掙到4萬元左右,雖說比在鵬城打工少一點,卻也有著諸多好處。

一來,他們可以照顧家里的老人和小孩,空余時間還可以經營家里的山林、農田,一年下來的收入也不少。

如此算下來。羅大榮夫婦發現在家里的收入和生活質量提升了好多,美中不足的是也不知道什么時候可以成為鏡湖集團的正式員工。要知道,鏡湖集團最基層的員工每個月的收入都不會低於5000元,再加上年節福利、加班補貼以及年終獎金,一年收入10萬是輕輕松松的事情。

在如今的鏡湖地區乃至姚州,能夠進入鏡湖集團工作已經是一件最體面的事情,甚至比公務員還要熱門。每年的畢業季,姚州乃至滇西北眾多家庭都會行動起來。把在外地念大學的孩子喊回來,讓他們參加鏡湖集團的招聘會。爭取能夠獲得入職機會。

每年,鏡湖集團都會根據臨時幫工的表現,酌情把一些表現出色的幫工收入集團內部,這也是鏡湖集團在激勵管理上的重大舉措。

對於文化程度較低的臨時幫工來說,能夠進入鏡湖集團,頗有些魚躍龍門的感覺。從此人生大不同。

羅大榮在鏡湖集團的內部積分已經排到了最前列,如果不出意外,明年元旦的時候,他有很大的可能成為鏡湖集團的正式員工。

不過在此之前,羅大榮和妻子不會太過放松。今年還是會和往年 一樣到碧羅雪山的森林里,尋找更多的珍貴野生菌,貼補家用。

小時候,羅大榮就經常跟著父親、爺爺進山采山貨,這也是他們一家一年中最主要的經濟來源,家里的油鹽、置辦的衣服、讀書的錢、人情往來等等,都要靠著一只只山雞、一朵朵蘑菇收集而來。

只不過以前的鏡湖地區交通不發達,物資流通不便,這些辛辛苦苦采集回來的山貨價格一般,這也是羅大榮長大後外出打工的重要原因。

不過,如今隨著鏡湖景區的開放和姚銀高速的全線貫通,山貨在銀杏新區的集貿市場可是非常搶手,價格也是令人滿意。

每天一大早,來自姚州乃至滇南各地的山貨商人都會蜂擁而來,在銀杏新區的集貿市場擺攤收購,方圓三十公里的山民們手里的山貨有了最好的去處。

相比於其他的地方,有了鏡湖集團的規范運營之後,外地客商在銀杏新區的壓價行為並沒有太過分,這在最大程度上保護了山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