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1章】 納魯速度(求訂閱!)(1 / 2)

極品地主 壯鄉小仨 2037 字 2021-01-19

在兩百多家媒體的重點報道之下,『納魯島』的完美形象很快通過發達的資訊渠道傳遍了整個世界,這是最大的廣告軟文。

畢竟,『鏡湖集團』每年的廣告資費預算超過了5億美元,有資格瓜分這些廣告資源的媒體為了能夠爭奪更大的蛋糕份額,自然是使出了渾身解數。

就連是華夏國家電視台,也在七點的聯播中給予『納魯島』將近一分鍾的報道,這個報道重點突出了華夏企業走出國門,積極參與國際高端旅游市場的戰略行動。

新聞頻道中,重點報道了『納魯島』的開島盛況,尤其是那些穿梭往來的豪華游艇、直升機以及豪華公務機,都是讓人眼花繚亂。

在許多國人的心目中,度假旅游還停留在跟著旅行團行動的程度,自助游乃至高端定制游,對於低收入階層來說,還處於較為遙遠的事情。

但是,『納魯島』向游客開放出來的旅游度假模式,完全顛覆了大家對旅游的各種既定印象,旅游再也不是上車趕路,下車尿尿的既定模式,而是變成了享受之旅。

在『納魯島』,人們只需要放下心情,盡情享受就可以了,至於其他的瑣事,都由工作人員的貼身服務完成。

當然了,要想得到如此貼心服務,游客們自然是要花費更多的費用才能享受,c級套餐5888美元,對於普通的工薪階層來說無疑是不小的門檻,至於那些高大12888美元的a級套餐乃至更高端的s級套餐,更是連小白領也都是望而生畏。

全世界的許多民眾也是第一次見識到了動用豪華游艇、直升機和公務機接送游客的浩大場面,畢竟以前這些奢華的場面,向來被超級富豪們掩藏得嚴嚴實實的。

在這種情況下,『納魯島』一下子就變成許多人心目中最奢華的旅游渡假區,這種第一印象是多少錢也無法買到的。

在『納魯島』未來的發展過程中,這個形象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提起世界上最奢華的旅游勝地,許多人腦海中最先浮現的地方就是『納魯島』,這無疑是一筆巨大的無形財富。

在經濟頻道的報道之中,報道的內容側重於『納魯島』開業對於國際高端旅游市場的影響以及所創造的就業崗位,也借此分析了華夏企業進軍國際市場的各種利弊,展開了一整個專題系列的討論。

蕭風從購買『納魯島』到最後的建設投資,累計花費的資金超過了30億美元(約合200億rmb),而且這些資金絕大部分都是以外匯形式結算的。

哪怕是換成那些龐然大物的央企,要想在短短20個月之內拿出如此多的外匯投資,也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還好蕭風和『鏡湖集團』的賬面上並不缺少外匯,『納魯島』的投資,甚至都沒有讓它費太多的勁。

2018年,『鏡湖集團』國內部分的營收超過了1500億rmb,而其中相當一部分的產品是出口到全球各地,結算自然是用外幣來結算。雖然國家外匯管理局截留了大部分的外匯,但是『鏡湖集團』的賬戶上常年都躺著幾十億美元的資金,而且這些資金隨著集團業務的不斷擴張而在持續增加。

至於『鏡湖國際』,去年超過100億美元的營收創造了不低於25億美元的純利潤,這讓『鏡湖集團』成為了世界上賬面流動資金最充裕的企業之一。

拋開集團賬戶的資金,蕭風個人手頭上的外匯資金其實也不少,無論是集團的分紅、蕭風的贊助收入還是各種產業的額外收益,都被蕭風通過各種方法轉換成為美元、黃金等保值性更好的資產,放在了瑞士銀行。

登上『世界首富』的寶座,蕭風的資產並不僅僅是那些難以變現的股份、固定資產,他有跡可循的現金資產也占據了相當一部分,這些年累積下來媒體能夠確認的就有超過一百億美元!

比如,蕭風每年從12家贊助商手中拿到的代言費用不會少於3億美元,雖然這些收入會按照贊助商付款當日的外匯價格結算全部捐贈給『銀杏基金會』,但是蕭風在其中還是費了點心思。

蕭風按照外匯牌照價格從國內的賬戶把廣告費捐贈給『銀杏基金會』,而贊助商支付的外匯則是留在了海外賬戶上,這無疑讓蕭風的外匯資產不斷增加。

蕭風的大手筆投資讓『納魯島』的建設從第一天就登上了快車道,來自華夏的建築工程公司以及建築材料在極短的時間內就變成了『納魯島』的各項基礎設施,這種局面在歐美地區可是極為罕見的。

一般的國人總是以為歐美是資本主義國家,資本的力量總是異常強大,可以辦成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其實,歐美企業所受到的局限往往比人們想象中還要大,無論是政府機構、各種環保評估委員會還是工會組織,都會讓企業束手束腳。

這些年,歐美地區的熱衷於把實體制造企業轉移到亞洲尤其是華夏地區,除了節約制造、管理成本之外,其他的額外成本也會大大降低。

以『納魯島』的建設為例,若是歐美企業來投資,別說20個月,哪怕40個月,也不見得能夠完工。

首先,企業要對『納魯島』這種地方進行大規模的開發建設,肯定要通過環保局的各種評估,才能順利開工。

相對於歐美企業的方正,『鏡湖集團』就顯得相對靈活了許多,借助蕭風在美利堅的巨大影響力,直接讓美利堅政府以及國會的一些委員會發出聲音,讓『納魯島』的各種建設批文在第一時間發放下來。

若是換成普通的歐美企業,估計還需要通過正規的渠道進行申請、溝通,等到想起動用特別手段的時候,時間可能已經過去了幾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