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老實人(1 / 2)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三月,下旬。

其實按照年歷來算,被稱作獻帝的劉協已經退位,不管是否被曹丕所害,這建安的年號其實已經不適合再用了,但劉備登基稱帝還未舉行,曹魏的年號顯然不可能拿來再用,所以在荊蜀之地,暫時還是延用了建安年的稱號,等待劉備登基稱帝之後,會改年號。

這一年,對於整個天下來說,是相對平靜的一年,曹丕在積極的恢復內政,以陳群、司馬懿為首編纂的九品官人法已經開始逐漸加大了推行力度,劉備在為稱帝做准備,如今治所已然遷至漢中,南陽地區在經歷了這一年多的修整之後,開始恢復元氣,至於東吳,則在繼續加固江淮一帶的防線,劉毅的幾個弟子已經開始在荊襄一帶揚名,更在為漢中新城做設計,南鄭作為帝都,哪怕不是久居之地,但該有的氣派還是不能少的。

這一點上,劉備其實是希望劉毅能夠親自來主持新都的設計和建造,但南中未平,劉毅這段時間捷報不斷往上傳,也不好臨陣換將,況且在整個臉劉備集團的規劃中,漢中也只是臨時都城,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無論劉備還是諸葛亮等人,包括劉毅在內,心目中最理想的都城是長安,漢中……終究是偏了一些,若非戰略需要,成都顯然比漢中更符合作為都城。

劉備顯然知道自己很難看到天下一統的那一天,所以他想拼一把,這些年都在用諸葛亮之策,逐漸規范吏治,但曹魏推出的九品官人法無疑會對原本已經成型的蜀中法治造成沖擊,畢竟九品官人法算是大漢察舉制度的一種延伸,更容易被人所接受。

而且任何一項制度,都有其時效性,在後世看來,九品官人法無疑是霍亂的根源,但在這個時代來說,九品官人法在推出的時候,起到的作用無疑是良性的,至少眼下,九品官人法的推出,讓曹丕得到了治下門閥的鼎力支持,也使曹魏的綜合實力,在一段時間內獲得了迅猛的增長。

這個增長,不是說政體,而是說曹魏能夠執掌的勢力在飛速攀升,曹丕也因此迅速穩固了自己的地位。

其實在劉毅看來,諸葛亮的制度其實算是一種跨時代的進步,已經有了一些類似後來科舉制度的萌芽,當然,也只是一絲而已,在文化普及度不高,人才集中於少數人之中的時候,九品官人法其實更適合這個時代,因為人才基本都出自這個圈子里,而諸葛亮的法度更注重公平,對底層百姓的照顧,加上荊蜀二州這兩年來雖然資金虧損,糧食也有些緊張,但潛力卻是不斷被劉毅挖掘出來,有足夠的條件讓他一點點將自己的制度推行出來並不斷完善。

如今算是兩個制度的碰撞,在受到九品官人法沖擊的同時,也會受到這邊新法的沖擊,劉毅在各地新建的學院如今已經全面運轉起來,中下層百姓而言,同時書院中提供的藏書樓中,有大量印刷出來的紙質書籍供學習。

諸葛亮的新法,在於選拔制度的先進,各地書院中通過考核來選拔人才,而書院之中的學子,則以有功將士家屬子女優先入學,也帶動了治下百姓從軍的熱情。

至於雙方推行出來的新政最終誰能勝出,那只能等待時間來驗證了。

「幼常以為如何」劉毅將蜀中送來的情報放下,看向馬謖微笑著詢問道。

「難說。」馬謖搖了搖頭:「各有優略,就眼下而言,曹魏顯然占據上風,但若以長遠來看,先生之法更有利一些。」

即便再厲害的智者,也無法看到未來,諸葛亮的新政的確很有想法,但終究是有些超前了,它的對手不但來自曹魏的新政,同時也有來自內部的壓力,這兩國之間的戰爭,很多時候並不只是軍事上的碰撞。

劉毅點點頭,這相持之勢已成,他不知道諸葛亮這新法之中,有多少是參考了自己的意見,但眼下並不是關心這個的時候,高定還沒解決呢,南中蠻兵已經開始聚集,他必須在這些蠻兵到來之前整合各郡的力量,盡可能的拉攏蠻族為己所用。

「對了,王上已經按照亭侯要求,得了一塊稀世之玉,最近該會送來,這傳國玉璽之事,謖以為,比高定更重要。」馬謖微笑道。

「嗯。」劉毅點點頭,劉備定下的稱帝之日是在五月,確實沒多長時間了,為了做出最好的作品以配得上傳國玉璽的身份,劉毅必須調整狀態。

「那就在那玉石送達之前,先平高定!」沉默片刻之後,劉毅認真的說道。

「善!」馬謖點頭應道。

「報~」張苞快步進來,對著劉毅躬身道:「亭侯,那高定已然答應了亭侯邀戰,約在明日雙方在城外交戰。」

「明日嗎」馬謖摸索著下巴笑道:「看來高定軍中缺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