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七章 招人(1 / 2)

建興二年公元228年夏,四月初九,劉禪正式改元興元,劉備已死,建興的國號已然不能再用,這一年也被稱作興元元年,天下風起雲涌,曹魏大將徐晃屯兵滎陽,對虎牢關虎視眈眈,周邊局勢也是波雲詭譎,但大漢這邊,卻依舊有條不紊的進行著發展建設。

四月初,劉毅上表天子,希望能在北地一帶興建農庄三百座,調集一批農夫前去開荒,在諸葛亮的倡導下,按照劉毅的要求,征募了三萬民夫進入北地郡,充實三百座農庄,同時劉毅在沿著西河一帶構築了長達三百里的防御工事,高台、箭塔,視野范圍能夠監察河對岸十余里的范圍。

同月,劉毅又派人前往河套之地,在廉縣對岸,建起了三十余座農庄,勢力范圍沿著河岸向南擴展三百余里,東西方向亦有百里,大片操場被攏入大漢勢力范圍內,境內的匈奴或是鮮卑部落,凡接受劉毅的幫助建立起農庄者,劉毅都會派遣農夫進駐,幫助他們耕作,但同時,這些農庄也不再以匈奴或是鮮卑自居。

長安城寨,龐統和關羽、張飛已經各自前往荊州或是蜀地備戰,如今朝政皆有左相諸葛亮一手主持,看著西涼前線送來的情報,諸葛亮有些苦笑著將信交給鄧艾:「伯淵招士載前往廉縣相助,士載意下如何」

鄧艾仔細的看了一遍書信,面色變得有些詭異,半晌方才苦笑道:「果然,讓先生出兵,無論怎樣的仗都會變成這樣。」

諸葛亮苦笑著點點頭,本來嗎,這次劉毅出鎮西涼,為的就是解決胡患,別讓中原大戰之際,匈奴人趁虛而入,匈奴人在曹魏執掌雍涼之時曾老實過幾年,不過最近幾年隨著曹操、曹丕先後死去,魏朝在邊境的勢力開始縮減,匈奴人這兩年就開始再度鬧騰起來。

西涼之地人口凋零可不只是惡劣的環境所致,匈奴、鮮卑、羌人的年年寇邊也是功不可沒,按照原本的設想,劉毅去了西涼,可以挫一挫匈奴和鮮卑人的銳氣,對於匈奴這邊的情況,諸葛亮和龐統了解也只是限於書本,所以選擇了一直以來風格比較穩健的劉毅作為統帥總督此事,不敢做的太過激進。

劉毅算是超額完成了他們的任務,開始在河套之地圈地建起了農場,甚至現在跑來要鄧艾過去幫忙屯田。

雖然沒有見過劉毅所言的農庄,但從劉毅送來的農庄圖紙來看,這是要將草原給用木牆給分割出來,那農庄的邊界處,可都是設有哨塔、箭塔之類的戰斗型建築的,這是要逼著擅長游擊戰的匈奴人和鮮卑人跟他打陣地戰

雖然不知道劉毅的具體計劃,但這一下子在河套平原上劃走了三百里土地建成了農庄,雖然沒有明說,但這三百里土地的農庄,現在應該算是大漢疆土了,然後呢一步步以這種農庄的形勢收攏匈奴還有鮮卑牧民,中小型部落,將這河套之地作為大漢的牧場

以劉毅如今的動作來看,諸葛亮相信劉毅肯定是打著這個主意,尤其是現在正是胡人們忙碌的時節,鮮卑人和匈奴人就算明白,此刻也難以做出什么反應,等到秋後的時候,劉毅的農庄計劃會擴展到什么地步這個誰也說不清,但以目前的投入來看,劉毅肯定會繼續擴張下去,最終將河套平原上變成大漢的牧場,再然後是西河之地,往北是廣闊的草原。

當然,這只是理論而已,整個草原從西域到遼東,足有上萬里,南北也有三五千里之多,這有生之年,都未必能做到,但只要以這個方式將河套占據的話,那對於大漢來說,不但擁有了馬源,更有了攻入並州的途徑。

「伯淵書信找你前去幫忙屯田,士載如何看」想清楚劉毅的打算之後,諸葛亮也不知該如何評價,若是讓常人去做,哪怕是諸葛亮自己,也不可能做到這一步,但劉毅所建之物,頗有神奇之處,既然劉毅如今提出這個方案,想必心中也有些把握,但對於鄧艾,劉毅顯然比較重視鄧艾自己的意見,所以並未讓諸葛亮直接把鄧艾派過來,而是詢問鄧艾自己的意見。

「這……」鄧艾猶豫了一下,對著諸葛亮躬身道:「恩師,我想詢問母親之意,若是可以,想帶母親同去。」

諸葛亮點點頭,隨即看向鄧艾道:「西北苦寒,是否有些……」

鄧母如今也四十了,本是荊州人跑來長安這邊,就有些吃受不住,如今又要往西涼跑,諸葛亮擔心鄧母的身體會吃受不住。

「恩師放心,有先生在的地方,怎會是苦寒之地」鄧艾笑道。

諸葛亮聞言點點頭,的確不算,而且……作為劉毅的老友,劉毅跟鄧母之間,多少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關系在,或許自己還真是白擔心了,說不定人家巴不得立刻就過去呢。

「也罷,回去問一問,若是鄧夫人答應的話,盡快啟程,伯淵那邊今秋怕是有大戰。」諸葛亮囑咐道。

「喏!」鄧艾答應一聲,躬身告退。

諸葛亮也沒留人,劉毅這次送來的書信中,可不只是要鄧艾一個人,當然也沒要朝中太多人才,除了鄧艾之外,都是一些擁有技藝的人才,用劉毅的話來說,是那種專業性人才,或是墨家,或是法家,甚至小說家,去那邊也是開辦書院,教授弟子,跟雲南書院、漁鄉書院、墨城書院的興致差不多,但這次去的人有些多,按照劉毅的說法,教授的都是基礎知識,更深入的知識,需要去大漢的各大書院去進修。

隱約間,諸葛亮察覺到一些劉毅的心思,早年兩人還在隆中的時候,劉毅曾說過一些類似的概念,書院分級,從教授最低的基礎學問一直往上晉升,而朝廷則從最高等級的學府中挑選人才,優中擇優。

此前劉毅顯然也有這個心思,只可惜無論蜀中還是荊州,都不具備這樣的條件,一是當時的人才不夠,二來嗎阻力很大,那幾家書院已經遭到很多人的不滿,如果進入到全民讀書時代,知識和書本不再是稀缺物資的話,恐怕會有很多人跳出來反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