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九章 國不可因一人而興(2 / 2)

「人這一生,到了臣這個年紀,會感覺時間過得很快。」劉毅對著劉禪一禮道:「臣想多留些東西給後人,不想荒廢光陰。」

劉禪點點頭,苦笑道:「司空所言極是,只是司空何時回來?」

「臣已與伊吾、移支、焉耆等五國達成協議鋪設軌道,烏孫、大宛商販去年已開通貿易,更遠處的貴霜國也開始派遣商人,待西域入我大漢疆域之日,便是臣歸來之時。」劉毅想了想道。

「司空……」劉禪看著劉毅,嘆了口氣,對著劉毅一禮道:「朕願司空能早日還朝,我大漢不能沒有司空。」

「陛下言重了。」劉毅登上車道:「切莫將這天下寄托於任何一人身上,國家強大,絕不該只因一人而興,若陛下只能看到老臣的功績,卻置那些為此終年留在西域,有家不能還的匠人,還有那些為我大漢守土開疆的將士於何地?他們或許渺小,但並不卑微!臣所做的一切,都是集眾力所得,只臣一人,便是致死,都未必能夠建起一城!老臣告退!」

劉禪看著劉毅的馬車漸漸消失,苦笑著搖了搖頭,見慣了朝中黨派之爭,劉毅這樣的觀念讓他有些不適應,同時也有些明白劉毅為何寧願在西域受那寒暑之侵,也不願在朝中安享富貴。

「陛下,司空這話是何意?」黃皓有些揣摩不輕劉禪的心意,小心的詢問道。

「你永遠都不會理解的,大漢能有司空輔佐,實乃大漢之幸也。」劉禪搖了搖頭,轉身帶著群臣朝著長安而去。

司空有他的理想,自己也該去為大漢去奮斗了。

……

劉毅在五月返回居延之後,下達了一條征兵令,范圍卻是整個西域,這兩年隨著絲路逐漸恢復,中原的不少物品被帶來西域售賣,西域諸國之間並不平靜,大戰雖然沒有,但各國之間的因為利益的紛爭卻從未斷開過,作為大漢在西域的實際掌權者,這些紛爭都需要這邊來調和,大漢在西域的駐軍隨著商業版圖的擴張已經開始有些捉襟見肘,劉毅這次回長安,也請得了劉禪允許的征兵之權。

劉毅這次在西域征兵,與以往不同,只要願意為大漢征戰,都可獲得大漢戶籍,不論種族,都可享有大漢將士的福利,比如家人可以一同遷為大漢戶籍並獲得一定的免稅權利,有功將士子女可以獲得學習大漢文化的資格。

隨著劉毅在居延扎根,大漢將士的福利待遇也在西域逐漸傳開,相比於這個年代的征兵制,大漢將士的種種特權無疑吸引了許多人,這兩年通過居延城加入大漢戶籍,並參軍的諸國人口可不少,甚至如今的西域漢軍之中,還有來自大宛、烏孫的將士。

隨著劉毅這條征兵令下達,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來大漢落戶,加入大漢戶籍,單是居延城,從當時劉毅接手的八千人口,到如今已經接近兩萬,這其中有一部分是遷來刺出的漢人,但更多的是選擇在這邊落戶的各國商販,這也是劉毅為何如此重視居延的原因。

興元五年,敦煌書院創立,同時通往伊吾的軌道建立,同年,伊吾選擇臣服,伊吾城改為伊吾縣,劉毅將治所遷往伊吾,西域漢軍在這一年擴充至五萬,與之相應的是周圍諸國人口、國力的不斷削弱。

伊吾的歸附仿佛是個信號,同年,移支、金滿城、柳中城、交河城相繼歸附、設縣,天山山脈以東,被劉毅表奏天子,設居延郡,治所卻在伊吾。

而隨著居延郡的建立,天山山脈以西的諸國開始出現聯合趨勢,廢除五銖錢,拒絕與大漢交易,甚至禁止國內商販往西走。

「五銖錢已經開始流通,現在拒絕?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劉毅得到了消息之後,也只是笑笑,經濟封鎖,主動權向來是掌握在強國手中,弱國對強國進行經濟封鎖,這供需關系可就顛倒了。

「司空,要出兵么?」黃榮略帶幾分興奮的道,這兩年他在這邊得劉毅錘煉,身上那股紈絝之氣盡去,如今擔任劉毅身邊的護衛軍統帥,卻是頗為好戰。

劉毅搖了搖頭:「讓他們自己鬧騰去吧,我倒想看看這些小國能否支撐過今年,斷絕與這些國家的所有交易。」

西域根基已然立穩,這個時候跟自己打經濟戰,真不如直接亮刀子廝殺來的實在。

「另外以後大漢以及所有想要跟大漢貿易的國家,無論買賣,都只認五銖錢,不再以物易物。」劉毅穿好了自己的斗篷笑道。

其實隨著劉毅大量鑄幣,五銖錢已經漸漸代替了以往的以物易物,只是一直以來,並沒有規定買賣只能用五銖錢,如今算是第一次正式進行強硬規定五銖錢為交易貨幣,看起來似乎有些多此一舉,但事實上卻是徹底規范了西域的交易市場,因為有之前的鋪墊,做到這一點,也是水到渠成,遇到的阻力可比一開始就進行這個規定要小的多。

「不打仗?」黃榮有些失望道。

「過年了,別老想著打打殺殺,放你半年假,回去見見你老父吧。」劉毅瞪了他一眼道。

荊州距離這里可有萬里之遙,半年假,實際能在家待得時間可不長。

「多謝司空!」

頂點</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