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風起】(1 / 2)

對於一戰援法華工,英法政府並沒有給予足夠認可,兩國的報紙也沒有進行應有的宣傳報道。

以至於時隔十多年,除了親眼見過的當地居民,其他法國人並不知道有援法華工的存在。而周赫煊做為法國小說最高獎項的獲得者,卻在頒獎儀式上,把這些故事講給記者和評委們聽。

法國佬還是很可愛的,最可愛的地方就是蔑視權威和政府。

一聽政府居然隱瞞這種事情,法國記者頓時有了干勁。嘿嘿,你藏著掖著不宣傳是吧,我就偏偏要寫文章報道出來!

當天下午,便有不少記者往巴黎的華人聚居地跑,專門找知情人采訪關於援法華工的消息。

當事人的講述雖然沒有周赫煊那么生動,但卻字字泣血。負責采訪的記者們,完全被這些故事給震撼了,同時更加憤怒不遠萬里前來幫忙的中國人,居然被英法軍官當做努力對待!

《費加羅報》很快便滿版報道:「1916年6月,努瓦耶勒小鎮的居民割完小麥,英國人就開始建設第一塊營地了……幾個月後,他們驚訝的看到,第一批中國人從火車下來,由手持粗木棍的英國士兵嚴密看管。這些中國人個頭不高,穿著藍色的大棉襖,帶著小圓帽和毛耳罩,纏著綁腿,燈籠褲,手上帶著身份識別的編號銅手環。他們的竹竿(扁擔)挑著米袋、木板,前後晃悠,還有一個大輪子駕著三角把手的獨輪車。這些外來者氣色非常差,但紀律嚴格……」

《費加羅報》的文章寫得很詳細,既描述了英法軍官對中國勞工的殘酷虐待,又著重講述了中國勞工對戰爭的作用。特別是中國勞工用血肉之軀,在戰爭前線趟德軍布下的地雷,這一段內容讓人讀起來震撼而心酸。

……

來自美國的經濟危機,暫時還沒有影響到法國,如今的巴黎依舊繁華熱鬧。

喬治是個普通的公司職員,他剛被派到外地出差回來。在登上回家的火車之前,喬治走進車站書店,對店員說:「龔古爾文學獎的評選結果出來了吧?」

「是的,先生,就是這本《神女》。」店員抽出一本新版法文《神女》說,包裝跟以前大同小異,但封面上加印著一行小字「龔古爾文學獎獲獎作品」。

喬治沒有用手去接小說,而是問道:「你可以把它包起來嗎?」

「當然。」店員笑道。

法國人有個有趣的傳統,因為龔古爾文學獎剛好在聖誕節前頒獎,所以每年聖誕節來臨時,很多人都選擇把當年的龔古爾文學獎獲獎作品,當做聖誕禮物贈送給親戚朋友。

這也是為什么,有些銷量只有兩三萬的小說,一旦獲得龔古爾獎,瞬間就賣出七八十萬冊。

等店員把書包好後,喬治又說:「來兩份報紙,一份《費加羅報》,一份《巴黎日報》。」

「好的,請收好。」店員取下報紙道。

喬治把小說放進皮包里,捧著報紙邊走邊看。直到火車啟動,他終於讀到《費加羅報》關於華工的內容,忍不住驚嘆道:「上帝,簡直難以置信!」

心緒難平的讀完《費加羅報》,喬治又連忙翻閱《巴黎日報》,終於在其中一個版面找到相關消息龔古爾獎得主,現場講述華工血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