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1【合作】(1 / 2)

茶館,包間。

成舍我用碗蓋撥弄著水面的茶葉,問道:「心遠,《啼笑因緣》的續集寫完以後,你有沒有創作什么新的作品?」

「正在寫一本小說,叫《燕歸來》。」張恨水道。

成舍我笑道:「這名字好,聽起來又是那種愛情小說。」

張恨水搖頭道:「雖然寫的是愛情,但我更想把它寫成一部反映現實的作品。」

周赫煊聽到張恨水在創作《燕歸來》,立即想起那部小說里的開場詩「紅睛惡犬如豺虎,人腿銜來滿地拖」、「兵去匪來屠不盡,一城老幼剩三人」。

張恨水並非那種靠寫消遣小說糊弄錢的文人,他有自己的追求,後來干脆致力於創作抗戰小說和諷刺小說。可惜,他後期的現實主義題材作品都不出名,反而是談情說愛的小說更受歡迎。

「反映現實好啊,難道是寫東北抗日的?」成舍我問道。

事實上,張恨水最初是寫新聞稿件的記者,成舍我感覺他的短篇小說很不錯,就慫恿張恨水寫長篇,於是《春明外史》出爐了,從此一而不可收拾。

沒有成舍我的鼓勵,就沒有《春明外史》,更沒有《金粉世家》和《啼笑因緣》。

「並非東北抗日,而是描寫西北的故事,」張恨水悠悠說道,「我去年走了一趟西北,甘肅和陝西兩省猶如人間地獄。那里的軍閥橫征暴斂,抓丁拉夫,弄得民不聊生,跟十年前的山東、河北沒啥兩樣。」

成舍我驚訝道:「西北的情況那么遭?」

周赫煊心想:西北如果不是那么遭,紅軍又怎么站得住腳?

「你們知道,在甘肅種植面積最大的作物是什么嗎?」張恨水問。

「麥子?」成舍我猜測道。

張恨水搖搖頭:「並不是。」

周赫煊嘆氣說:「罌粟。」

「對,就是罌粟,」張恨水一臉悲愴,「甘肅省內最肥沃的土地,全都用來種罌粟。武威、張掖、酒泉、敦煌……這些地區在晚清時期,屬於甘肅農業最達的區域。而我去年到那里時,眼中看到的全是罌粟苗,甘肅的農民基本靠種植、加工和販賣鴉片為生。」

成舍我震驚莫名:「怎么可能?就算當地政府禁煙不力,也不會鬧得全民種鴉片啊。」

「因為當地政府在鼓勵啊。」周赫煊冷笑道。

「政府鼓勵?」成舍我疑惑道。

張恨水點頭說:「當地政府確實在變相鼓勵種罌粟。南京中央政府號召禁煙,甘肅地方政府趁機『寓禁於征』,向所有農民征收『煙畝罰款』。比如在張掖,甘肅省財政廳規定每年當地必須繳納2o萬元煙畝罰款,不管你種不種鴉片,都必須繳納罰款。為了提高地方官員的積極性,省財政廳甚至給縣長提成,縣長收到的罰款可以從中提5%,地方官員自然往死里收禁煙罰款。而農民們不管種什么,都要繳納煙畝罰款,那還有誰會傻到去種糧食?」

「豈有此理!」成舍我氣得拍桌子,「如此以往,農民都種鴉片去了,沒糧食還不都得餓死?」

張恨水說:「已經餓殍遍地,土匪橫行了。甘肅不僅有煙畝罰款,還有各種苛捐雜稅,比如『柴捐』,老百姓必須按時繳納定額『官柴』。有些地方樹木盡毀,百姓砍不到柴,只能拆了自家房子,把木料上交政府抵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