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9【戰爭預警】(1 / 2)

春節期間,周赫煊都在家整理書稿,於珮琛和崔慧茀負責抄錄幫忙。

搶在全面抗戰爆之前,周赫煊認為應該做個總結,把他以前表的詩歌、時評、雜文、演講稿集結出版。

詩歌僅有寥寥幾篇,其他卻出乎意料的多,共有時評75篇、雜文21篇、演講稿13篇。其中那75篇時評,主要表於《獨立評論》和《非攻》兩本雜志,還有部分是《大公報》的總編社論。

周赫煊懶得花心思取名字,直接命名為《明誠文集》。可惜魯迅先生已經去世了,否則他會請魯迅作序,對此只能深表遺憾。

除了魯迅,此時中國文壇以胡適名氣最大,但周赫煊從來沒考慮過胡先生。

《明誠文集》的1oo多篇文章當中,過一半是討論日本的,帶著濃重且堅定的抗日色彩。而胡適呢,現在仍舊堅持著「主和論」,跟周赫煊的觀點截然相反。

等把《明誠文集》編撰修訂完畢,已經是正月十六了。

重慶大學的校長胡庶華,親自來邀請周赫煊,前往重大參加新學期的開學典禮。

此時重慶大學的校址,已經從菜園壩遷往沙坪壩,並不在主城區之內。周赫煊坐船繞過朝天門碼頭,沿嘉陵江航行了一個多小時,才終於在學校附近的碼頭登6。

「周神仙」的名號在沙坪壩依舊響亮,但真人和名字對不上,直到他走進校園才被認出來。

整個大學都轟動了,師生們紛紛前來握手問候,還有許多找周赫煊要簽名的。每個人的眼神當中,都帶著無窮敬意,這跟學術和名氣無關,而是他傾力賑災的結果。

遠的不說,沙坪壩這邊就有一座粥場,負責安置從川東北逃難過來的災民。許多重慶大學的學生,都自前往粥場做義工,親眼目睹了災民的實際情況。他們非常清楚的知道,如果沒有周赫煊提供糧食,這些災民的境遇會有多么凄慘。

開學典禮上,胡庶華大概做了2o分鍾的言,隨即便邀請周赫煊上台演講。

「啪啪啪啪!」

周赫煊一只腳剛踏在石階上,都還沒走上主席台,操場里就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周先生好樣的!」

「周先生萬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