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8【請周先生到軍統走一趟】(1 / 2)

抗戰時期的重慶有三大戲院,今年的五三、五四大轟炸以後,就被炸得只剩下國泰大戲院一家了另外兩家剛剛修復又被炸了。

到明年初,重慶川劇演員協會成立,川劇人集體投身於抗戰事業。但他們卻找不到演出場所,只能在街頭巷尾、操場院壩拉起幕布就開演。

南京大屠殺紀錄片的國內映,就定在國泰大戲院(後世解放碑附近)。

21世紀重慶最繁華的解放碑商圈,此時已經成了一片廢墟,處處是彈坑、殘垣和瓦礫。某戶周姓人家院子里的彈坑最大,人們把彈坑填平,在周圍建起一圈花壇,種上小樹和花草,彈坑正中央樹起一座炸彈型的建築物。

這座建築物由中國電影制片廠道具部的美工們設計制作,材料皆是電影布景用過的廢舊木材和布料。它被命名為「精神堡壘」,意在警示國人自強不屈、堅持抗戰、奮振作。

「精神堡壘」自五四大轟炸之後就開始建造,中途又被炸了兩次。它就像永不屈服的中國一樣,一次次被炸毀,一次次又重建,歷史上直到1941年底才真正完工。

在「精神堡壘」建成以後,由於多次受到轟炸,再加上不堪風吹雨淋,「精神堡壘」很快就倒塌了。人們只能清除廢墟,在基座上立起一根木桿代替,那根木桿便成了抗戰中新的精神堡壘。

抗戰勝利後,象征精神堡壘的木桿,變成一座屹立不倒的抗戰勝利紀念碑,後來名字改成「人民解放紀念碑」。

這就是重慶解放碑的由來。

周赫煊坐車過來的時候,精神堡壘還在建設當中。四周的殘垣斷壁之下,到處是臨時搭建的窩棚。這些窩棚的主人,有些是從外地逃來的戰爭難民,有些是被炸毀家園的本地人。

整個重慶主城區就是這樣子的,幾乎每條街道都有窩棚。人們每天照常起居工作,隨時准備往防空洞跑,堅強而勤勞的活在戰爭年月。

不時能看到學生志願者,男學生們自充當消防員、巡邏員和搬運工。女學生則擔當救護人員,在葯品不足的情況下,她們大都只能帶去一些精神安慰。

葯品真的是匱乏,周赫煊旗下葯廠生產的葯品,9o%都已經運往前線,普通平民很難買到,也買不起。

「林主席來了!」

林森還是那樣輕車簡從,身邊只帶了個司機出門。他一下車就被學生們包圍,非常有耐心地微笑揮手道:「同學們辛苦了,老朽在此感謝大家!」

「林主席,我們不辛苦!」學生們高喊。

每次日機轟炸過後,趕到現場救火的消防員,過一半以上都是男學生。他們接受過簡單的消防培訓,使用手壓式水槍進行滅火,但基本不會沖進火海里救人,因為炸彈中的固體燃料可持續燃燒15分鍾,火場里的人早就被燒死了。

記者們對著林森瘋狂拍照,隨後一起進入戲院觀影。除了官員和記者,還有諸多文化界、教育界人士,都被周赫煊邀請來參加紀錄片映式。

除了周赫煊和中國電影制片廠的人,今天的觀眾對影片都沒啥了解,全是看在周赫煊面子上才來戲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