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9【抗戰時期的教育】(2 / 2)

這種找人開後門的紈絝子弟,換成別人直接就推掉了。但陶行知卻認認真真去查檔案,果然現1929年那一屆有個叫段志開的學生。他收到中央銀行的函件後,立即回函寫道:經查證,該同學確系1929年從我校畢業,學習成績合格,學習社會學……

中央銀行收到回函氣瘋了,連忙打電話過來:「陶先生,請你通融一下,幫我們把這個關系戶推掉。這小子真不是個東西,屁本事都沒有,進了中央銀行也是個吃閑飯的。」

陶行知不咸不淡地說:「不管他現在好與壞,也不管你們要不要他,我只是真實的反映情況。他就是曉庄師范畢業的,我只能證明這個。」

兩天後,那個叫段志開的青年提著禮物上門,說要感謝陶校長幫忙。

陶行知閉門不見客,只寫了一張條子:「我是從事教育的,一直在強調真實,但願你沒把我的真實用壞。」

段志開拿著字條愣了半天,也不知在做著什么思想斗爭,突然放下禮物轉身就走。他沒有去中央銀行報道,而是選擇參軍打仗,最後犧牲在抗日戰場上。

這是個真實的故事。

七月下旬。

陶行知從合川來到周公館拜訪,他實在是沒有別的辦法了,聽說周赫煊捐款大方,於是來這里碰碰運氣。別的學校多少還有點政府撥款,但育才學校卻是民辦的,所有經費都靠陶行知到處化緣解決。

「陶校長,稀客,稀客!」周赫煊笑著迎接。

陶行知也不繞彎子,開門見山的說:「周先生,實不相瞞,我這次是來請求幫助的。育才學校的經費不夠了……」

「需要多少?」周赫煊直接問。

陶行知說:「一萬法幣。」

周赫煊笑道:「現在物價飛漲,一萬法幣哪夠用?我給你十萬!」

1941年夏天的一萬法幣,只夠買幾十袋面粉。

陶行知剛坐下就重新站起來,抱拳道:「都說周先生是及時雨,這回也是真的相信了,陶某感激不盡!」

周赫煊說:「以後學校資金不夠,盡管來找我。」

陶行知感動得不知說什么才好,只是不停的抱拳揮舞,連連說道:「多謝,多謝!」

希望小學這些年也是一直在辦的,日軍入侵華北之前,周赫煊就讓文綉等人帶著學生南下。現在大後方已經有8o多所希望小學,主要吸收戰爭孤兒和貧寒子弟入學,順便也幫一些低級知識分子解決了生計(當老師)。

如果說抗戰期間國民政府有什么施政亮點,那無疑要數教育事業了。

抗戰初期,常凱申就特別做出指示,把學生從征兵對象中剝離出來,並大力展教育來為戰後恢復做准備。八年全面抗戰打下來,國府的地盤越來越小,經濟越來越困難,但教育卻迎來前所未有的展。

(大後方)在校小學生數量,從1936年的3oo萬,增長至1943年的676萬。在校中學生數量,從1936年的48萬,增長至1945年的12o余萬。在校大學生數量(含專科),從1936年的4萬,增長到1945年的8萬余其中還去除了大量輟學參軍的學生人數。

大學和中學的學校數量,不但恢復到戰前水平,甚至比戰前增加了將近一倍。

這是個很有趣的現象,雖然常凱申干了很多混賬事,但卻對教育事業非常重視,財政那么困難都還在加大辦教育的力度。咱們說句實誠話,這些在抗戰中走出的學生,為後來新中國的展做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