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二章 宇宙大國的末路(2 / 2)

帝國重器 周碩 2147 字 2021-10-29

鋼鐵供應充足,資金劃撥到位,後勤保障有力,擴充產能那真就是順理成章的一件事。

到199o年,中船重工一家的生產能力就達到了5oo萬載重噸,占據了世界總量的三分之一弱。與其既競爭又合作的則是日本各大重工財團,由於同樣掌握了總段造船法體系,再加上中國造船工人的勞務出口,其產能比八十年代末增加了將近一半,達到了8oo萬噸的級別。

日本目前造船業主要盈利點來自生產各種高技術輪船,諸如1pg和1ng,以及化學品運輸船,大型集裝箱船。至於散貨輪和油輪,目前只能是用來維持隊伍。一些做不完的工程,甚至干脆向中船重工轉包出去。

199o年全世界船舶產能是18oo萬噸,中日兩國合計就已經是13oo萬噸,基本上就是壟斷了當前世界造船總量的絕大部分。與之相對的,則是韓國的造船噸位出現了斷崖式下降。從1988年開始韓國造船訂單連年雪崩,從最高峰時期的648萬噸,到199o年全年僅獲得4o萬噸訂單,其中酸爽真是只有自己知道了。

說起來也是要叫一聲僥幸,韓國造船業在未來也是優勢產業。哪怕中國成了世界工廠,船舶生產能力世界第一,韓國也能憑借產業升級和其技術水平獲得市場競爭優勢。

然而八十年代的韓國造船業,不過是剛剛完成原始積累而已。其產業水平、負責的國際分工,和掌握了總段造船法的中船重工嚴重重疊,承接的是日本在八十年代淘汰的那部分產能。

而日本人在感受到韓國的競爭威脅之後,轉而扶持中船重工與其在國際上進行競爭。有日本的黑字環流,有中鐵建投的資本支持,有三菱等諸多財團的低息貸款,在引進技術方面中船重工只用了三年完成了上千個改造項目,完成了韓國人十年才消化下來的造船體系。

這倒是不奇怪,說到底韓國才多少人口?有多少造船業從業人員?中船重工的內部職工人數就有五十萬,配套的整個工業體系,說不定已經比韓國本國人口都多了。

下面有中船重工蠶食,上面有降低了成本的日本造船業壓迫,韓國人的日子自然是不會好過。

而恰恰與此同時,韓國政府又取消了本國對造船企業的補貼。在七八十年代,韓國為了培養本國的造船能力,對造船企業的訂單是有補貼的。很多造船廠以成本價進行銷售,利潤就是吃補貼,由此才能在市場上擁有競爭力。

到八十年代末,近五百萬噸的造船能力讓韓國政府認為韓國造船業已經走上正軌,於是就取消了這筆政策性補貼你都已經是世界產量的三分之一了,再補貼造船業,就不怕被反傾銷訴訟么?

另外一個影響,就是韓國本身經濟對日本經濟的依賴性。端看97年金融危機就知道,韓國金融體系實際上脆弱的很,根本就沒有足夠的自主能力。一旦日元生波動,往往韓元也會產生連鎖反應。

而受到廣場協議的影響,日元從八十年代初開始一路走高。韓國扛了沒兩年,到1985年韓元也被迫升值。早在1987年之前,韓國造船廠就已經在普遍赤字經營。原歷史上,是利用八十年代末,日本經濟崩潰產業轉移承接了一批新技術和資本,才緩過一口氣來。

不過如今日本造船業正和中船重工聯手掐死韓國造船能力,怎么可能還去奶一口韓國人?日本人就是屬魚的,只有三秒鍾記憶,也還沒忘記八十年代被韓國造船企業逼入牆角的噩夢。產業升級什么的,就不用多想了,反而是現代、三星、大宇等造船廠連年虧損數字都創新高。

正是這種政策滯後性和貨幣升值、以及日本人的落井下石,正好趕上了中國造船業完成產業升級,從八十年代末開始產能爆。也就是從1988年開始,兩三年的時間,韓國曾經打下來的國際造船市場,摧枯拉朽的丟了個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凈。

能說什么呢?這真是趕上這股寸勁兒了,可不是胡總功的結果。

反正結果就是這個樣子,對於一個產業來說,兩三年時間就生如此劇烈的變化,快的根本讓人都沒有反應過來的機會。

反應到具體的數據上,就是韓國的出口額從1988年的6o9億美元,到199o年大幅下跌到了421億美元。少的這部分不問可知,自然是被中日兩國給瓜分了。

然而別忘了,韓國本身是個資源匱乏的小國,主要是進出口貿易導向。它的出口額降低,但是進口額卻是不可能下降的。一進一出,造成的可就是雙倍傷害了。

由於目前國內造船業基本處於中船重工的壟斷階段,所以中國的船舶出口額,絕大多數都是由中船重工取得。199o年,中船重工出口訂單和竣工新船收入達到1o2億美元。這個數字剛出來,中船重工就得意洋洋的將報告直接遞到了長者的辦公桌上。

不客氣的說,中船重工一家企業,完成了當年中國出口總額的十五分之一。放眼同級別央企,根本就是「一個能打的都沒有!」,可把中船重工給牛b壞了。

當然,這一年里異軍突起的黑馬也不止一匹。白音華的煤礦如果全部出口,一百億美元也不是不可能。綉城計算機集團靠著給戴爾組裝電腦,出口量也相當好看,不過芯片進口的數據同樣也比較好看就是了……

國內興起的晶圓廠建設熱潮,各家出口數字未必很大,但是綜合起來就非常可觀了。在主板和內存方面,國內的產能也在逐步增加,在國際上都是相當有優勢的項目。

這就又要說到韓國三星了,1987年三星雄心勃勃的推出了1m隨機內存,希望以此在國際電子產業占據一席之地。但是後來的情況我們都知道了,戴爾采用代工模式和eos系統,占據了美國電腦市場的半壁江山。而在當時,中韓兩國並沒有外交關系,自然也就沒有貿易往來。戴爾采用的內存,都是由新科晶圓廠生產的。

韓國電子產品無法進入中國,由此造成三星的損失至少有三十億美元以上。不用問,韓國出口額下降的份額里,缺少的最後一塊拼圖就在這里了。

如今韓國的出口部門仿佛一朝回到了七十年代,主要組成部分是化纖、紡織、鋼鐵、制鞋和家用電器。哦,值得一提的是,韓國制鞋業竟然在國際競爭中相當具有優勢,市場占有率僅次於意大利,排名世界第二!真是偉大的成就!

不得不說,中國在鋼鐵出口領域,同樣「可恥」的輸給了韓國。199o年中國鋼鐵出口額只有1.7億美元,反倒是韓國因為造船業血崩,鋼鐵產能被用於出口,創匯達到3o億美元以上。

據說月月鳥在拿到這份數據的時候氣的大拍桌子,聲稱要嚴查到底!

「國內鋼材都不夠用,哪個敗家玩意還拿去出口!鋼材的附加價值這么低,真tm崽賣爺田心不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