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七章 船廠故事(二)(1 / 2)

帝國重器 周碩 1610 字 2021-10-29

「我們的工作是要搭建一個完整遮擋零號船台的框架?」

古利克目瞪口呆的從現場工程師那里,拿到了他們班組今天的工作內容。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雖然已經被拆除大半,但當前的整個稱重結構完整度還算不錯。但是要想復原這艘巨艦,先仍然還是要對在拆除過程中已經受損的結構增加強度。

這樣一來,烏里揚諾夫斯克號的內部結構必然要受到影響。載重、結構,艙室的設計和功能肯定要受到不小的影響。這樣一來,就千萬不能將具體的內部情況泄露給netbsp;既然修復的烏里揚諾夫斯克號只是一個「訛詐」的工具,尤利婭當然不會把它當成是一艘戰艦來修復。原本應該精益求精、毫不妥協的地方,如今則是對付過去就行。

這艘烏里揚諾夫斯克號只要能堅持到海試的那天,就算是完成它的使命了。所以內部究竟是什么結構、究竟能實現多少作戰能力,這個情況肯定需要嚴密的保密起來。

駐場工程師拿著圖紙,點頭道:「你們班組的工作,就是在一百米到二百米北側這一段,搭建一條三十米高的框架。搭建完成之後,用塑料編織布將整個外立面遮擋起來,明白嗎?」

「一百米長、三十米高的框架?」古利克用力的搖著頭,連連擺手:「我們班組一共才十個人,這么大的工作量,根本做不過來!哪怕是慢慢做,有些工作光是崗位需求就不止十個,這要怎么做?」

「這個你不用擔心,廠里會給你調撥人手的。」

駐場工程師看了看手表,搖頭道:「好了,我還有其他工作。古利克同志,你們先把工作做起來吧。具體的安排,過一會兒調度方面會把方案送到你手里的。」

「那好吧,我們這就開始干活。」古利克點了點頭,回頭開始招呼自己手下的工人們。

如今尼古拉耶夫造船廠的工人們連吃飯都已經成了問題,有工作做那就是做夢一樣。烏克蘭的經濟在蘇聯內部是頂號的,但那也是在蘇聯內部。占經濟總量絕大部分的軍工行業,在蘇聯解體之後立刻就失去了全部市場,如今日子怎么可能好過?

盧布的匯率一天能變兩三次,如今和美元的匯率更是跌到了將近兩千盧布比一美元的水平。烏克蘭雖然是蘇聯糧倉,但經濟一旦出了問題,工人一樣是要餓肚子的。

尼古拉耶夫造船廠里唯一能夠不餓肚子的,只有能上工的工人。

古利克開始按照工程師的要求,對工作內容進行指派。莫伊塞被安排去捆扎鋼管,斯托羅夫負責運輸材料,其他人有的負責測量、有的掌管理貨,這都是班組內部做熟了的業務分工。

要說什么叫做產業工人?

未來中國工廠里,從農村進城打工的農民工有幾個億,是不是進了工廠就可以叫做工人?

尼古拉耶夫造船廠這些普通的造船工人,實際上就和中國東北那些國企里工作了幾十年的工人一樣。表面上看來,做的都是一般性的工作,但正是這些普通的工作,最後匯集在一起成為了一個產業的基礎。

但是不能不說,進城務工的農民工和這些從小就生活在工廠里的工人,確實是不同的。

這些不同不只是體現在勞動能力上,更多是觀念是否符合工業社會的需求。

比如說最簡單一點,從小在國企成長起來的老工人,在安全紀律的執行上一般是不會有什么問題的。比如說用明火查看油桶、在粉塵車間里抽煙、站在吊起的重物下面之類,至少成熟的工人知道不回去作死,在安全制度的執行上就是很自覺的在去做沒有這個覺悟的,大概在工廠里也根本就活不到長大成人了。

但是換成一些沒有經過基礎教育的工人,不僅不把安全制度當回事,甚至以對安全制度置若罔聞來達到彰顯自己「個性」的目的。越是不讓做什么,反而就是要去做什么。

要不怎么說,中國前三十年培養起來的工人隊伍,是改革開放最大的資本呢?這所謂的產業工人,也不能說是把農民趕進工廠就能算數的。沒有這些成形的工人隊伍,改革開放國際資本又憑什么讓你中國承擔這么多的國際分工?

要說人多、人力資源豐富,印度比中國條件還好。但是一家工廠如果三天兩頭出安全生產事故,人力成本再怎么低,也架不住停工、賠償,甚至是爆炸造成的損失。

古利克這些普通工人的可貴之處,就在於此了。他們對於要做的工作,已經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統。只要把任務分配下去,每個人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自己的位置在哪里。

就像是軍隊演習,除了沒有預案的對抗性演習以外,那些被戲稱為「演戲」的有預案演習,同樣是不可或缺。這些「演戲」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讓戰爭真正生的時候,軍隊中每一個人都知道自己應該出現在什么地方、應該做什么工作。

古利克這些工人,已經有過的組裝航空母艦的工作經驗,就是最為寶貴的財富了。

他們的工作剛剛開了個頭,人手稍顯不足的時候,就聽到場地旁的公路上傳來了一陣剎車聲。一支由兩輛轎車和一輛卡車組成的車隊,忽然在古利克等人作業的空地上停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