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五章 疙瘩(2 / 2)

全音階狂潮 靈宇 2223 字 2021-04-23

樂團上台,沒開場是那么形式主義了,也不亮相什么的,魚貫而出去各就各位。喻昕婷好像也沒啥新鮮感,直接走到鋼琴前坐下,也沒多看觀眾席。這姑娘坐下後就被鋼琴擋住了,一樓的觀眾肯定是看不見她人的。

耶羅米爾出場還是得到掌聲,他照樣還是得說兩句:「勃拉姆斯曾經說,他永遠也無法創造任何一首交響曲,人們無法想象,聽到貝多芬這樣的巨人跟在背後的沉重腳步聲是怎樣一種感覺。一定程度上,我理解他對響曲這一偉大體裁的敬畏、對偉大作曲家的崇敬。所以在我和這個名叫楊景行的年輕作曲家交談時,我曾經打算問他,你能感覺到你的身後有哪些巨人嗎……我並沒有那樣問,因為我在音樂中找到了答案。女士們先生們,楊景行f大調第一交響曲。」

禮節性的掌聲中,耶羅米爾轉身面對樂團,他是老練沉穩型的,沒有連立新那么多外在的氣勢和姿態,稍微一看樂團狀態就提起了指揮棒。

隨著小提琴和大提琴成雙成對亮相,沒啥特別新鮮感的旋律或許還能讓今天這一千多聽眾松口氣,隨便聽聽吧,總比那種急先鋒要好點。

不得不說的是,紐愛的首席還是有兩把刷子,對比之下,浦海愛樂的同行還需要再加把勁。

然後弦樂組逐漸全體啟動了,一分多鍾,打擊樂和管樂也迎頭而上了,除了喻昕婷還坐在那不動,樂團就算是全員開動了。

第一樂章引子中的假高潮也讓聽眾們多少打起了精神或者產生了興趣,大家都看著台上,准備接受作曲家和樂團的勞動成果。

可是假高潮卻漸行漸遠了……

在引子之後准備進入呈示部的全體休止上,連立新的處理是安靜了一秒鍾,耶羅米爾不一樣,他沉默了兩秒鍾,然後讓長笛奏響作品中第一個具有強烈取悅意圖的短旋律……前面引子也聽得出來,管樂往往是拉開樂團之間水平差距最明顯的點,紐愛的管樂是頂級的。

打從內心地拒絕「好聽」的人應該並不多,哪怕是前一首作品的作曲家,此時此刻也沒有露出嗤之以鼻的表情,他和音樂廳內的大部分人一樣,雖然還沒到沉醉欣賞的地步,但是至少還保持了耐心和尊重。

樂曲穩步推進,專業去聽的話,紐愛的演繹除了在硬性要求上比浦海愛樂表現得更好一些,色彩處理上也是不太相同的,感覺更沉穩內斂一些,沒有那么外向積極。

到了再現部,鋼琴終於有機會出手了,同一個主題的四次重復,強調的是節奏和力度的變化。

喻昕婷是不是在資本主義學會愛現了,這么點內容,她從下指那一刻起就像是用上了全身的肌肉和情感,而且和浦海愛樂的琴手的穩重不一樣,這姑娘在原本樂曲中所要求的推波助瀾之中巧妙地加上了一點點頓挫感,而且每一次新的重復都不是簡單地加快加重,音符與音符之間有很細微的處理,即達到了樂曲要求又添加了靈動色彩……樂弦說得對,效果挺好的,能讓人忽略俗套。

紐約愛樂的演奏時間比浦海愛樂稍長一點,第一樂章有差不多十二分鍾。

在樂章間的短暫幾秒鍾時間內,很多聽眾調整一下坐姿什么的,可能是覺得還稍微有點意思,認真聽一下值回票價,沒見什么人不耐煩,更多的是興趣,或許還有點對接下來的期待。

陶萌朝楊景行這邊看了一眼,視線接觸上,楊景行笑了一下,陶萌也笑了笑,沒覺得勉強。

第二樂章開始,持續低沉的管樂開始,然後是弦樂的變奏,微妙的色彩變化,讓人看不出具體動機……

觀眾席有明顯反應,應該是被勾起了好奇心,連樂弦也做出盼望下一步的樣子。

隨後的音樂走向應該是超出絕大多數人預料的,而且作曲家沒有給聽眾適應和思考品味的時間,本來可以挺美好地發展開的主題被拿來一次又一次地無情破壞,而且是一次比一次過分,變本加厲……

照說能來聽新作音樂會的樂迷都是見多識廣的,都是心理素質很好的,可是大部分人還是驚訝甚至震驚了,一張張面孔都不再平靜了,有不安、有不快、有莫名其妙、有難以接受、甚至有痛苦,激動的很少數。不過也有欣賞的,就是前一首作品的主人,樂弦也還好。

陶萌是皺眉的,不過還是堅持看著台上,沒有瞧楊景行這邊,估計是不想打擊老同學。台上唯一一個無所事事的喻昕婷坐在那舍得抬一下頭了,似乎在忘我欣賞同事們的工作。

第二樂章,耶羅米爾又比連立新快一點,只有五分鍾出頭。而且紐愛演奏先鋒派的作品肯定多得多,所以在處理那些破壞和崩塌的時候,要比浦海愛樂更有條例一些,屬於亂中有序,挺不錯的。

樂章間,音樂廳里很安靜,觀眾席上沒人有什么動作,大家都保持著被第二樂章激起的警惕性或者保護意識,大部分人都坐得挺端正,繼續看著台上。

估計有長達十秒的寂靜之後,第三樂章才終於開始。

很快,悲傷和絕望就籠罩住了音樂廳,連樂弦都輕輕搖頭,皺眉得似乎難以自制。其他人沒有什么肢體動作,表情變化倒是蠻多。

作為情感色彩最復雜的一個樂章,其實台上台下都沒啥空閑時間,樂曲中連綿不絕的精彩樂思,層出不窮的鮮明色彩,勢不可擋的情感推進,都讓人應接不暇。

終於,樂章似乎要進入高潮,色彩開始趨於穩定,那種溫暖和光明和希望,越來越清晰,原來高昂。

在木管一次又一次柔軟明亮的激勵之下,銅管一次更比一次恢弘明亮,=直到木管使出了吃奶的力氣後,銅管也終於爆發到了最高點,緊接著弦樂全體奏響,讓溫暖如母親懷抱一般的旋律瞬間充填了整個空間。

溫暖不知道多久之後,打擊樂開始鋪墊,慢慢加戲,別人則慢慢淡出,然後打擊樂逐漸當起主角。

又是一瞬間,管樂弦樂再次同時出擊,管樂澎湃地籠罩,弦樂恢弘地激射,似乎這個世界上只剩下美好和光明。

高潮一鼓作氣之後,樂曲又開始回落,進入樂章尾聲,又開始了憂傷地抒情,帶著希望和憧憬,弦樂組整齊溫柔地挺弓,但是還在揉弦,而且個個臉上都帶著藝術表情的。

第三第四樂章間的停歇只有幾秒鍾,因為和第二樂章結束後不同,聽完了第三樂章,大部分聽眾的表情不是准備迎戰,而是強烈期待美好的結局。

陶萌依然沒看楊景行這邊,喻昕婷也沒望觀眾席,樂弦也沒和楊景行說話。

第四樂章,嚴苛點講根本沒啥新鮮的,樂團和指揮很快輕松了下來,聽眾也逐漸放松了神經。楊景行的美國同行,聽了一段後都顯得心不在焉了,根本就是在諂媚討好聽眾,旋律的賣弄,和聲的顯擺,都比第一樂章過分得多。

能寫這樣的樂章,楊景行就應該能理解為什么口水歌能賺那么多錢,其實現在這音樂廳里那千多號人的絕大部分陶醉神情,和那些下載彩鈴後隨著簡單旋律開心哼唱的歌迷又有什么本質不同呢?

樂章是由鋼琴引領進入尾聲的,活潑向上有如孩童嬉笑的旋律被喻昕婷彈得挺輕快,她的表情看上去也是愉悅的,彈下最後一個音符後好像還有笑容短暫浮現。

隨著耶羅米爾的指揮棒大幅度一劃,歡快的弦樂和用力的管樂瞬間終止,被紐愛演繹到超過四十二分鍾的楊景行第一交響曲,終於結束了。

觀眾還像還在陶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