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9 捐盡封戶,為國卻賊(2 / 2)

冠冕唐皇 衣冠正倫 1675 字 2021-01-20

不說垂拱三年黑齒常之大破突厥骨篤祿,單單幾次薛懷義北討突厥,全都是不遇敵蹤,根本沒有跟突厥進行交戰。一方面自然是因為薛懷義運氣好,另一方面也是突厥還沒有足夠力量能夠迎戰大軍。

所以眼下突厥的戰略主動權,就是流寇作案的時機與地點的選擇,所依仗的主要是大唐在漠南邊境並沒有一個系統的攻防體系。

畢竟武則天女主當國,也不敢將權力過多下放給邊將們,而且還頻繁更換、多有亂命。單從這一點而言,在突厥的復國與壯大過程中,武則天對骨篤祿兄弟倆,簡直比親兒子還要親。

「突厥之患,只是流寇之疾,但若長久視而不見、失於應對,則必成糜爛之災。臣請遣邊務良才,緣河巡察,興築雄城,以城為點,烽候為信,直插漠南腹地,阻敵機動之能,長此以往,賊勢必虛!」

李潼雖然知道三受降城這樣一個制敵良計,但具體的戰術考量、選址所在,就了解的不是那么清楚了。

但只要提出這個思路,具體的戰術實施大可以交給相關人員,別的不說,張仁願眼下還在安西都護府,本著病向淺中醫的原則,眼下便可以直接派往朔方進行實地考察。

不過李旦在聽到這個計策後,忍不住皺眉道:「古來制賊,俱緣河而守,如今貿然築城於漠南之境,士力廢巨、錢糧大耗且不論,若一旦為賊所據,恐怕將要危害更大!」

李旦所提出的疑問,倒也並非沒有道理。三受降城在戰術上的一大創新,就是築城於漠南草原腹地,雖然在唐以前,也有類似受降城的建築,但那真是名副其實的受降城,是接受漠北胡虜投降的場所,本身並沒有太強的戰略意義。

三受降城之所以能夠發揮出那么高的戰略價值,除了戰術本身的革新,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必須搭配以大唐本就強勁的軍隊戰斗力。

大唐本就胡風頗重,在騎兵戰斗領域更是不落下風,最起碼,無論是突厥還是其他的胡族,在與大唐為敵的時候,從來也沒有形成過游牧民族對農耕民族的兵種壓制。

所以三受降城本質上之直接把大唐軍隊的前進戰線推進到漠南腹地,否則只憑三座城池與一眾烽堡,也很難形成那樣難以突破的戰略壓制。

至於在漠南腹地築城以及維持下來,花費頗巨那是肯定的。但是跟突厥肆無忌憚的橫行漠南,屢屢侵犯邊境諸州相比,這些花費實在是不值一提。

如果現在不對突厥進行有效的制約與封鎖,那么未來所付出的代價將是海量的,遠遠不是三座受降城的花費能夠填滿這個大坑。

「臣生而天家子孫,衣食用度俱有養靠,本不需豪封大邑暢享富貴。願將所封盡捐國用,只求邊鎮安詳、賊胡不敢南下牧馬!」

李潼起身作拜,正色說道。

眼下直接讓朝廷府庫撥付錢糧在漠南築城,是很困難的,這一點李潼很清楚。但三受降城建的越早便越早受益,這一點又刻不容緩。

李潼眼下實封兩千三百戶,乃是宗室之中第一富豪。但老實說,除了實封數量最高這一點虛榮之外,他其實並不怎么在意實際的收入多少。真要沒錢養家了,大不了吃軟飯。

再者,李潼也想壓一壓實封泛濫這股風潮。開元時期雖然國力日漸強盛,但是朝廷的直接收入卻沒有成正比的提升,主要原因就是宗室權貴們占據了大量的稅戶收入。

雖然大唐對宗室的待遇遠遠比不上後世的明朝,但宗室所封也是一個頗為沉重的財政負擔。在貞觀以前,朝廷在這方面還是比較節制的,哪怕親王食邑也不滿千戶。

不過到了高宗時期,為了拉攏宗室,就有點不著調了,基本親王都是千戶起封,與武則天的兒女們也盡數逾封。但問題也不太大,畢竟很快那些宗室們就都被武則天干掉了,兒子都不留情。

唐代實封真正泛濫,是從中宗朝開始。李顯這個皇帝當的本就底氣不足,所以唯以此示恩寵,相王、太平、安樂等公主,都是七千戶起。而被武則天干掉的那些宗室,也統統得以續嗣,加以實封,更優越於前。

開元時期也繼承了這一政策,李隆基幾個兄弟們都是五千戶起,甚至就連李守禮個大寶貝都混了一千八百戶的實封。雖然後來的皇子皇孫又降到了親王兩千戶,公主一千戶,但跟唐前期相比也是翻了一倍有余。更不要說還有大量的政變功臣,也都得受實封。

李潼現在願意把自己的封邑捐了以修築三受降城,除了發揚風格、共御賊寇之外,也是為自己打算。

總之老子以後當家做主,是絕不可能這樣厚封。宗室看順眼的,賞賜些財貨還能促進一下經濟消費,但誰要想直接受封成千上萬戶,那絕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