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9 財助人勢,百業將興(2 / 2)

冠冕唐皇 衣冠正倫 1621 字 2021-01-20

行社想要獲得補貼,也有一定的章程。本身的規模是一方面,各行社社首還要擬定一份提案,交代這些補貼的錢財具體用在哪一方面,如果行社本身水平不足,那也可以接受社監署所提供的方案,按照社監署的規劃進行發展。

故衣社作為京中第一大社,能得三十萬緡的巨資補貼,也並不僅僅只是憑著與雍王的親厚關系,還是做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

其中最主要一個內容,就是故衣社將會輔佐幕府在未來一個月時間內,於京畿周邊組建多達一萬人規模的鄉團武裝,守境防寇。

這是將故衣社以敢戰士為核心的武裝力量收編的第一步,也是李潼組建嫡系軍隊的開始。他從神都帶來的大軍,多多少少是有著其他勢力的痕跡,除了相對純粹的千騎,其他隊伍凝聚力都還遠遠不足。

接下來幕府就會投入兵力反攻內寇的默啜,朝廷也不可能再增派新的軍力來援,李潼當然要組織新的武裝力量。

除此之外,幕府又通過社監署下發了一個任務,那就是修浚關中最重要的水利系統鄭白渠。想要在今年便收得效果,增加灌溉面積,投用力役最起碼要超過五萬人規模。

長安城的這些客民們,能夠抽調出兩萬人左右,京外諸州縣也能分領一部分任務。剩下的缺額,李潼則通過社監署進行統籌。像故衣社這種社徒眾多的行社,自然是重點目標。

從這一點而言,將長安城這些行社統籌起來,就是為了彌補幕府在關中統治基礎不足的缺點。幕府剛剛來到長安,還沒有來得及構架起從上到下的一系列統治構架,甚至就連官員數量都大大不足。

李潼既不願意讓關隴勛貴們對他的幕府滲透過深,這些新興未久的行社組織,那也是當然之選。

行社本身的組織結構比較松散,遠遠比不上魏晉時期的豪強、大庄園主們對資源和人口的把控,可以放心引用。

除了故衣社之外,其他的行社也都獲得了數量不等的補貼。類似其中一個腳力社,就可以為幕府提供從長安到原州的陸路運力。

當然,這個腳力社可不是為了拜見雍王而臨時組建的小社,而是幾個大商團共同結成的行社,擔任社首的,正是有隴右小馬王之稱的張克己,能夠提供六千多名腳力以及將近兩萬匹馱馬的運力。

單單這一點,就能極大程度的縮減幕府籌備發兵的准備期。

雖然民力參與進來,會讓許多軍事情報都無從保密,但這一次本來就是境內作戰,李潼也並不打算眼下就與突厥全面開戰,如果能夠直接驚走默啜,讓關中獲得更多的休養生息空間,那是最好的結果。從這一點而言,薛懷義那種福將也並不是沒有存在意義。

至於未來,當然還是要建立起獨立、周全的軍事後勤系統,但這並不是短時間能夠完成的。借用已經相對成熟的商路,可以避免關隴本地的豪強勛貴們施加掣肘。

這一次所補貼的五百萬緡巨資,並不是直接流向市場,主要還是針對生產以及物流倉儲。

長安城作為原本的政治中心,在行政構架完整的時候,官府百司掌握著大量的奴戶以及課役匠戶,可以加工生產各類物資。同時百司還都有著配套的官廨、倉邸,用以收存物料。

但是眼下,這些資源都被大量的閑置,幕府短時間內能夠調用起來的只是一小部分。所以這一次通過補貼的形式,將這些沉積閑置的資本分授民眾。

像是東西兩市行社在領取到相應的補貼後,社監署很快就組織了一次坊間閑置倉邸的拍賣,讓這些空閑的倉邸流入市場,或是直接售賣、或是進行租賃。

若僅僅只是直接的售賣,商賈們未必有此熱情,畢竟長安新經鬧亂,雍王立足未久,誰也不清楚未來長安政策走向如何。如果花了錢買下閑置官倉,轉頭雍王調走,官倉被繼任者收回,乃至於貨物都被直接抄沒,那可真是欲哭無淚。

可是現在,既然幕府有補貼,並不用他們自己掏錢,態度自然就變得積極起來。

人一旦聚集起來,氛圍就炒熱了,而且那些官倉也的確都有著不俗的地理位置,商賈逐利,很難有人按捺住不出手,一旦爭搶起來,價格自然高漲,社監署給予的補貼那就未必夠了。

所以針對一些商業性質的行社所發放的補貼,發出去不久便又兜轉回來,甚至還有頗高的溢出。別管事後大家回想起來是個什么滋味,但當時買買買的時候是真的爽!